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侯化芬

    目的 对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检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取50例贫血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入院进行治疗.按照患者贫血类型进行分组,其中有23例患者为地中海贫血,有27例患者为缺铁性贫血.同期抽取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对象予以血液检验,对三组对象的红细胞参数指标、血液检验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地中海贫血患者的RBC、Hb、RBC/MCV水平较高,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DW水平较高,对照组的Hb、MCH、MCV水平较高,数据对比所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验,通过红细胞参数水平可便于医师对患者的贫血类型进行鉴别,提高诊断工作的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

  • 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探讨

    作者:谢湘艳

    目的 探讨分析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情况,针对质控问题讨论总结,规范质控管理,为临床的血液检验提供保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20例进行血液检验的样本进行综合分析,于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指出影响血液检验质量的因素,并且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合适的解决措施,规范管理血液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结果 120例血液检验过程中,出现了62例不合格,影响其质量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有;血液采集人员的采集不规范以及检验人员问题、仪器问题、血液运输、患者因素,因此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召集检验科以及护理科所有成员,提出合适的对策,提高日后临床血液检验的准确性.结论 临床上的血液检验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导致准确性出现问题,针对影响质量的因素制定合理的措施,可以帮助改善临床诊断结果,提高准确性.

  • 血液检验对贫血鉴别诊断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马星辰

    目的 探讨血液检验对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贫血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A组(地中海贫血组)和B组(缺铁性贫血组),各50例.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C组.对所有受检者均采取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检查.对比3组受检者的MCV、Hb、MCH、RDW指标以及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检出率.结果 A组和B组的MCV、RBC、Hb、MCH、RDW指标均与C组相比较,组间数据均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A组和B组的检出率相比较,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结论 对贫血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可有效的鉴别患者的贫血类型,且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 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的分析

    作者:马英华

    医学临床中,经常需要对血液进行生化检验的标本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多种,直接或间接影响病症的诊断.因此,准确分析血液的临床生化检验标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张旭

    目的:分析与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外周血检验,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外周血检验与血液生化检查的异常例数。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外周血检查显示,所有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以及外周血血红蛋白均发生异常,其中10例患者出现维生素B族水平降低,25例患者出现血清铁含量降低。结论:对于贫血患者进行鉴别与诊断时,应结合血液检验结果综合考虑,以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协助医生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

  • 分析导致血液检验产生误差的各种原因

    作者:张翔凌;毕仕颖

    目的:为了更深入的分析导致血液检验产生的各种误差原因,以便减少血液检验误差率。方法:选取2010年6月到2013年9月在我院使用上海半自动检测仪进行常规检测时出现的94份血液误差检测报告展开分析,归纳出造成误差的各种原因。结果:对比两次血液检验中 r-GT、ALP、ALT 各项指标,P<0.01,具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意义。对比两次血液检验即刻、放置1小时、2小时、3小时后空腹血糖水平,P>0.05,缺少统计学差异意义;但是,对比不同时间段所检测的空腹血糖值,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导致血液检测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及时送检血液检测标本与规范血液检验流程,能有效提升血液检测准确性,从而使临床诊断率得到提高。

  • 贫血患者血液检验中生化仪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蒋卫超

    目的:探讨生化仪在贫血患者血液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6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生化仪检测,分析检测价值.结果:60例贫血患者采用生化仪检验诊断符合率为95.0%,漏诊率为5.0%,57例贫血患者中包括1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溶血性贫血,29例缺铁性贫血.结论:在对贫血患者血液检测中应用生化仪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漏诊及误诊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李姝蓉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例儿童为对照组,所有儿童均接受血液检查,明确血液检查诊断缺铁性贫血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的MCV以及MC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DW、L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检验在诊断和鉴别儿童缺铁性贫血中具有明显鉴别作用,可以辅助临床检查,提高检验准确率.

  • 探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红

    目的:探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0例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到我院接受检查治疗的疑似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对A组患者给予常规检验,对B组患者给予血液检验,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B组诊断准确率为95.00%,高于A组诊断准确率的77.5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血液检验法应用到贫血鉴别诊断中,能在降低误诊与漏诊率的同时,实现对临床诊断准确率的有效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 血液检验对贫血鉴别诊断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金云善;王雪梅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产生了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贫血发生率逐渐增加,对患者生活与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通过血液检验可有效诊断出贫血患者,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仇祝强

    目的:观察并探讨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20名,将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血液检验,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等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实验组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患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袁喜逢

    目的:对溶血现象给血液检验带来的影响加以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均静脉采血5mL,分别装入两个试管内,给予对照组室温自然分离和规范离心;给予研究组人工溶血并规范离心分离.对两组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血液标本中,肌酐(Cr)、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葡萄糖(GLU)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液样本中甘油三酯(TG)、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值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液样本中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CHOL)、钾离子(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检测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样本中如发生溶血的现象,会影响检验的结果,为此,应严格采集血液样本并做好存储,从根本上提高血液检测结果的精准性.

    关键词: 血液检验 指标 溶血
  •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

    作者:李洁

    目的:对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针对的优化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不合格血液标本,共有160份,对这160份血液标本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检验不合格血液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经检验,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共有160例,其中凝血有42例,占总体有6.25%;标签不当有4例,占总体26.25%;溶血为66例,占总体41.25%;标准量与相关要求不符合的则有8例,占总体5%;抗凝管应用错误有10例,为总体的6.25%;脂血有12例,占总体的7.5%;延时送检为12例,占总体7.5%;采集血液为位置不恰当有6例,占总体3.75%.结论:造成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表现在凝血和溶血等.基于此,应加强临床管理,以减少不合格因素的影响,有效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 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玉萍;徐迪;赵丽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同期健康体检者各45例,三组受试者均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血液检验,检测指标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计算RBC/MCV,对比三组受试者检测结果.结果:三组受试者之间RBC、Hb、RDW、MCV、RBC/MCV指标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血液检验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97.78%vs95.56%,P>0.05).结论: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检验结果准确性高.

  • 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立杰

    目的:评价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工作中的价值,为贫血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检验科贫血鉴别检查4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类型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2组,各20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20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参照组.3组均进行血液检验,对比组间实验对象红血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以及RBC/MCV等相关指标结果.结果:实验1组、2组RBC、Hb、MCH以及RBC/MCV相同指标水平对比,实验1组均明显低于实验2组P<0.05.实验1组、2组RDW对比,实验1组明显高于实验2组P<0.05.实验1组、实验2组对比参照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诊断中RBC、Hb、MCH、RDW、RBC/MCV均为贫血诊断、不同类型鉴别标准,具有临床意义.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灵芝;刘红妮

    目的:探究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 年5 月-2017 年5 月期间我院行血液检验100 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贫血类型为地中海贫血 48 例(Ⅰ组),缺铁性贫血 52 例(Ⅱ组),回顾分析 2 组的血液检测结果.结果:Ⅰ组、Ⅱ组 RDW指标分别为(11.36±1.65)%、(20.36±3.36)%,P<0.05;Ⅰ组、Ⅱ组 MCV指标分别为(68.25±4.65)fl、(72.36±4.98)fl,P<0.05;Ⅰ组、Ⅱ组 MCHC指标分别为(320.36±6.35)g·L-1 、(271.36±5.24)g·L-1,P<0.05;Ⅰ组、Ⅱ组MCH 指标分别为(24.36±2.36)pq、(23.36±2.95)pq,P>0.05.结论: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及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在较短时间内诊断出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 研究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艳梅;郭婷;田正双

    目的:探究贫血患者鉴别诊断中采取血液检验的效果.方法:研究共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地中海贫血患者51例为地中海组,缺铁性贫血患者51例为缺铁组,另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1例为对照组,三组均行血液检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三组检验数据中,缺铁组患者的Hb及MCH水平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组RDW及MCV水平相比地中海组显著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组检验数据中,对照组MCH、MCV以及Hb水平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对贫血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还可以有效鉴别不同类型贫血情况,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规划,因此该种诊断鉴别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应用效果观察探究

    作者:史琰;梁兆生;杨玉芳

    目的:探讨和分析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贫血类型将10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A(地中海贫血)和观察组B(缺铁性贫血),另外选取同时期再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实施血液检验,对比三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A与观察组B的患者,其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观察组A患者的RBC、Hb、RBC/MCV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的患者,P<0.01,观察组A患者的RDW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的患者,P<0.01.同时,观察组A患者的敏感度为96.2%、特异性为67.3%、符合率为78.8%;观察组B的敏感度为95.8%、特异性为70.8%、符合率为81.3%.结论:在临床鉴别贫血的过程中,血液检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为诊断提供准确、全面的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鉴别中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

    作者:徐开忠;邓林华

    目的:探讨小儿贫血鉴别中血液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2016年7月21日至2017年11月5日我院100例贫血患儿,根据贫血原因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血液检验,观察两组检查结果,分析诊断符合情况.结果:两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数据差异不大,P>0.05,缺铁性贫血组红细胞分布宽度为(17.19±1.90)%,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249.77±7.25)g/L,与地中海贫血组差异较大,P<0.05;100例患者中,诊断符合概率为78.00%,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数据对比性不佳,P>0.05.结论:在小儿贫血鉴别中,采取血液检验效果较佳,可根据红细胞分布宽度等指标差异,进行疾病鉴别,便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 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王凤忠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就诊于本院的贫血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贫血类型将其分为A组(缺铁性贫血组)和B组(地中海贫血组),每组各30例,另挑选同期于本院行正常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C组(健康组),三组患者均行血液红细胞参数检验,比较检验结果.结果:B组患者RBC、HB、RBC/MCV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A组RDW水平明显高于B、C组(P<0.05);C组HB、MCH及MCV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通过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可提高临床贫血患者类型鉴别准确率,具有推广价值.

768 条记录 32/39 页 « 12...29303132333435...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