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检中心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与护理干预方式的研究

    作者:李晓彦

    [目的]探究体检中心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与护理干预方式.[方法]择取2016年1月 —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检验的102例病人,随机将所选病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1例病人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1例病人行以针对性护理,分析体检中心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因素,并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标本检验误差导致的因素包括采集部位 、心理因素 、体位因素以及采血时间.研究组标本检验误差率为5.88%,对照组标本检验误差率为23.53%,研究组标本检验误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08%,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4.51%,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血液检验病人,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使标本检验误差率降低,同时可以使病人更加认可和满意体检中心服务,临床价值显著.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菲菲;吕长坤

    目的:研究观察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完整资料,测定患者外周血的血小板、白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含量,然后进行血生化检查.结果:本组80例患者的肾功能与肝功能均为正常,其中17例患者的叶酸水平低于正常值,26例患者的维生素B族水平低于正常值,37例患者的血清中铁含量低于正常值.本组80例患者中有19例血小板含量低于100×109/L;患者外周血的白细胞含量少为1.8×109/L,多为12.4×109/L,平均含量为6.8×109/L,有72例患者的白细胞含量未达到4.0×109/L,其余患者的白细胞含量为正常值;患者外周血的少血红蛋白含量为35g/L,多血红蛋白含量为110g/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为67.3g/L,有21例患者出现重度贫血,34例患者为中度贫血,25例患者为轻度贫血.结论:在贫血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时,应该给予各方面的血液检验,以利于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 质量控制对血液检验的影响

    作者:张建萍

    血液检验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对疾病的辅助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只有加强控制血液检验的质量,才能有效提高血栓水平,使结果更精确、更可靠.本文主要分析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控制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为规范血检验过程,提高诊断水平作依据.

    关键词: 血液检验 质量控制
  • 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探析

    作者:黄选斌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14例贫血患者及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贫血患者与健康人之间血液检查结果的差异,分析并总结细胞学参数与贫血的关系.结果:不同类型的贫血患者,如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慢性感染,其MCV、MCH、MCHC、RDW出现不同改变.结论:在血液检验中,结合各项检验参数与患者临床症状对提高患者贫血病因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贫血 血液检验
  •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

    作者:杨迎桂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6月间进行采血化验者的3852份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首先由血液检验师对血液标本进行质量评价,并登记检查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包括剂量、溶血、凝血、抗凝剂是否正确等,分析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结果:3852份血液标本中有228份临床检验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92%,228份检验不合格的标本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溶血、凝血、延时送检、脂血、抗凝管使用不当、标准量不符合要求、采血位置不当、标签不当等;结论:导致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很多,其中溶血及凝血发生率高,我们应针对不合格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合格率。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亚勤

    目的:研究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检验的100例患者,其中地中海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各50例,分别为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进行研究,另选取同时期的50例健康人的体检结果作为对照组,主要对各组人员的红血细胞(R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血红蛋白(Hb)、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RBC/MCV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血液指标。结果:经血液检验后,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的RBC/MCV以及RBC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对照组,而地中海贫血组及对照组的HB、RBC则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同时RDW则小于缺铁性贫血组,两组贫血患者的MCV、MCH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测不仅能够有效的鉴别出贫血,且可为鉴别贫血的类型提供较为准确的判断价值,因而血液检验在贫血的鉴别诊断和贫血类型的诊断上具有积极作用。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云峰

    目的 :评价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80例贫血患者,根据贫血类型分为甲组35例溶血性贫血、乙组45例缺铁性贫血,并选取同期接受血液检验的40例健康人为丙组,观察比较三组的血液检验指标.结果 :甲组的RBC、Hb、RDW水平与乙组相比,甲丙两组的Hb、RDW水平于乙组,甲乙两组的MCV、MCH与丙组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特异性、灵敏度、符合率分别为65.50%、94.55%、75.50%,乙组的特异性、灵敏度、符合率分别为69.20%、97.02%、78.25%.结论 :临床可通过血液检验指标诊断贫血,而且还能鉴别不同类型的贫血.

    关键词: 血液检验 贫血 鉴别
  • 临床患者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意义

    作者:王晓燕

    目的:探究临床患者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183例,按照贫血类型不同分为观察组(地中海贫血)82例和对照组(缺铁性贫血)101例,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检查结果及鉴别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MCV、RDW、MCHC、HGB四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C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鉴别诊断符合率为91.46%,对照组患者鉴别诊断符合率92.08%.结论:血液检验可通过MCV、RDW、MCHC指标鉴别与诊断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通过HGB判断贫血程度,且符合率高,从而为临床贫血患者治疗提供依据.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陈旭

    目的 对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予以分析,为其临床应用及疾病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已确诊的贫血患者123例及健康体检者6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按常规予以血液检查,分别按照贫血组与健康组和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的分组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贫血组MCV、MCHC、MCH低于健康组,RDW高于健康组,各数据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地中海贫血组RDW、MCV、MCH三项指标高于缺铁性贫血组,而MCHC低于缺铁性贫血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液检验结果在贫血患者与健康者及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患者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对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均具有参考价值.

  •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意义分析

    作者:潘聪

    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价值,为患者的输血提供指导.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接受输血的患者共427例,使用卡式微柱凝胶的方式对患者的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统计患者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结果:在427例患者中,41例患者呈阳性,阳性率为9.6%;在性别比较中,女性不规则抗体的数量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此外,女性患者中有妊娠史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妊娠史的患者,后,输血次数越多,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越高,各项指标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可以有效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对于提高输血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 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邰秀萍

    目的:研究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贫血患者60例,按贫血的原因将其分为地中海贫血(D组)和缺铁性贫血(Q组),两组各30例,与30例健康成年人(A组)进行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结果:D组与Q组的Hb、MCH以及MCV明显低于A组(P<0.05),Q组RDW要显著高于A组与D组(P<0.05),D组的Hb、RBC以及RBC/MCV要明显比Q组高(P<0.05)。结论:贫血鉴别诊断进行血液检验,各项指标均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性,对于贫血类型和程度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临床血液检验中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法的运用

    作者:刘立

    目的:探讨临床血液检验中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法的运用。方法:选取于我院检查发热合并全身感染患者290例,其中250份血液标本检测为阳性,分别采用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法进行血液鉴定,对比分析检验结果。结果:两种检验方法符合率及敏感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血液检验中药敏检验法所用时间短更利于临床快速检验鉴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吕游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00例入院检测血液患者和100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200例患者为实验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缺铁性贫血患者123例,其余为地中海贫血患者。检测分析三组研究对象血液中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情况比较其数据差异,分析血液检测在临床治疗上的意义。结果:贫血患者多数伴有铁代谢异常。检测发现缺铁性贫血患者因长期缺铁使其红细胞、血红蛋白指数低于地中海贫血患者和健康者,而且机体长时间处于缺铁状态或铁含量不稳定的状态使其其红细胞变型,造成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数却高于地中海患者和健康者。结论:根据血液检验患者血液中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红细胞等指标来作为贫血诊断的标准。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杨婧一

    目的:讨论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它的作用,为以后的贫血鉴别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方法采用某一医院一定时期内不同体制的贫血病患以及健康体测者各20例,把选取的全部的贫血病患和健康体测的人开展血液检测,并且将血液检测的结果比较。结果把血液检测结果同健康体测者对比发现,溶血性、缺铁性、巨幼细胞性、慢性感染性贫血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讨论通过实验表明血液检测对贫血诊断鉴别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是值得医院推广与学习的。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马秀珍

    目的:探析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于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84例贫血患者为观察组,根据贫血类型将其分为观察A组(n=42,溶血性贫血)、观察B组(n=42,缺铁性贫血)组,选取同时期于我院接受血液检验的4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血液检验,对三组患者的血液检验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经血液检验,对照组的Hb、RBC水平明显高于观察A组、观察B组(P<0.05);观察A组患者的RDW、MCH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MC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B组患者的RDW水平高于观察A组及对照组(P<0.05),且MCH、MCV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贫血患者的部分血液检测水平稍高于贫血患者,不同贫血类型患者的血液指标存在差异。由此可见,在贫血鉴别和诊断中,血液检验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作者:程援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贫血患者78例,依照贫血类型将其分为A组(地中海贫血)与B组(缺铁性贫血),每组均为39例.此外,将同期体检的健康成人39例作为C组.3组实施血液检验后,比较红血细胞(R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血红蛋白(Hb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RBC/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血液指标状况及其特异性、灵敏性及符合率.结果:C组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数值显著高于A组与B组(P<0.05);A组的红血细胞(RBC)、RBC/MCV均高于B组、C组(P<0.05);A组与C组的血红蛋白(Hbg)、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数值显著高于B组(P<0.05).A组血液检测的特异性、灵敏性及符合率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RBC、MCV、Hbg、MCH、RBC/MCV、RDW等血液指标状况,可提高贫血鉴别诊断的精确性,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研究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兰英

    目的:研究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本院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对象,检测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进行对比,明确血液检验贫血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RBC计数均低于参照组,各项数据资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根据细胞形态学分析,缺铁性贫血患者缺乏可染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12%,符合率相对较高.结论:血液检验在缺铁性贫血临床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诊断的符合率,基于各项临床指标明确患者的疾病发展状态,有助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针对性治疗.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王靖良

    目的:研究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0例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为地中海贫血组,参照组患者为缺铁性贫血组,两组患者各90例,对两组贫血患者均采用血液检验,分析观察血液检测结果。结果:经诊断之后,两组贫血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质并无明显差异,但是在以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分别是红细胞体积温度(RDW)、细胞平均体积(MCW)、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实验组贫血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对患者实施血液检验,借助RDW、MCW、MCHC指标确定患者属于地中海贫血,还是缺铁性贫血。因此血液检验于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大面积推广。

  • 血液检验在贫血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魏平

    目的:分析贫血疾病患者应用血液检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于本院收治的贫血疾病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地中海贫血44例患者设为观察A组,将缺铁性贫血56例患者设为观察B组,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血液检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A、B组Hb、MCH与RBC、MCV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且观察B组RDW指标水平均比观察A组与对照组高(P<0.05);观察A、B组灵敏度、特异性与符合率均较高。结论:贫血疾病患者应用血液检验的鉴别诊断价值高,Hb、MCH、RBC与MCV指标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贫血类型重要依据,且血液检验结果可靠性高。

  •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分析及其控制对策

    作者:雷玉兰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以及控制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检验科室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检验流程,总结误差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此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观察应用效果.结果:导致误差发生的原因包括患者因素(51.4%)、采集因素(28.6%)、送检因素(11.4%)、检验因素(8.6%).应用控制措施后检验样本误差12例(2.4%),明显低于应用前的35例(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科室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影响因素较多,采用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规范检验流程,能够提高检验质量.

768 条记录 35/39 页 « 12...31323334353637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