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浙江省温州市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HIV、HC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风险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丽娜;王大勇;叶振淼;金茜;苏德华;汪若秋;陈向阳;郭君;陈丽秀

    目的 分析浙江省温州市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风险,为吸毒人群行为干预模式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问卷对温州市2010-2014年艾滋病哨点监测的4102名毒品滥用者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HC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4102名毒品滥用者中,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分别占49.42%和47.46%,其余为混合毒品滥用者;2010-2014年新型毒品滥用者所占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新型毒品滥用者注射吸毒率与共用针具率分别为11.69%和22.78%,前者低于传统组(P <0.0001),后者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1年内新型毒品滥用者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为31.77%,高于传统组(P <0.0001);两者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均为14.00%左右.新型毒品滥用者HIV抗体阳性检测率为0.20%,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8.61%和8.58%,前者低于传统组(P<0.05),而后者高于传统组(P<0.0001).结论 新型毒品滥用者正面临着艾滋病等疾病血液传播与性传播的双重风险,亟需进一步探讨出适合当前吸毒人群行为特征的干预模式.

  • 2016年广西鹿寨县吸毒人群新型毒品使用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黎远帆;黄颉刚;黄礼平;梁浩;叶力;陈允刚;蒋俊俊;梁冰玉

    目的 调查吸毒人群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的要求,于2016年5~7月,对广西鹿寨县社区、强制戒毒所以及美沙酮门诊的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HIV.结果 共有250人完成调查,其中使用传统毒品者136人,吸食新型毒品者84人,使用混合毒品者30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32.069,95%CI=13.762~74.727)和近一年未接受过同伴教育(OR=4.020,95% CI=1.821~8.876)是吸食新型毒品的危险因素.结论 鹿寨县吸毒人群新型毒品吸食率和HIV阳性率均较高,应加大同伴教育推广力度和加强对年轻吸毒者的宣教和行为干预,从而降低新型毒品使用率和遏制该人群的艾滋病疫情.

  •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男女对照分析

    作者:蔡成华;高素文;王丽娟;孔燕

    目的:通过比较强制隔离戒毒(简称“强戒”)人员的性别差异,从而提出对强制隔离戒毒者预防及强戒的分期分类管理.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收戒的3993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性别分组分别对总体强戒人员及吸食不同种类毒品的强戒人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籍所在地、民族、职业、婚姻、吸毒方式及吸毒史等方面进行两组对照比较.结果: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人口学特征上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x2 =143.37,95.84,54.25;P=0.000)方面,女性强戒人员年龄多在30岁以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以无业者居多;在吸食毒品种类、吸食方式、吸毒史上,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x 2=37.43,10.79,23.83;P=0.000),女性强戒人员多吸食新型毒品,以烫吸的方式吸食毒品,吸毒史多在1~3年.新型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人口学特征上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x2=122.90,29.46,42.36;P=0.000)方面,女性新型毒品强戒人员年龄20岁以下的较多,高中及中专的人员较男性多,以无业者居多;新型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吸食方式上无统计学差异(x2=1.65,P=0.44),在吸毒史上有统计学差异(x2=17.27,P=0.001),女性新型毒品强戒人员吸毒史比男性短.传统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人口学特征上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x2 =17.85,40.29,38.16;P=0.000)方面,女性传统毒品强戒人员年龄40岁以下的较多,高中及中专的人员较男性多,以无业者居多.在吸毒方式、吸毒史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人口学特征上男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女性强戒人员年龄多在30岁以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以无业者居多.女性是新型毒品的受害者,吸毒时间早;收戒的传统毒品依赖者男女处于一个文化层次,但是女性的吸毒年龄要比男性年轻,女性沾染传统毒品的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 传统毒品向新型毒品滥用转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作者:陈骋;陈剑珩;沈洁;申吉泓;洪志鹏

    目的:了解云南省毒品滥用种类变化情况,分析传统毒品滥用者向新型毒品转变的原因,探索实效且区别化的干预模式.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云南省戒毒所内传统毒品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毒品类型转变组(A组)与非转变组(B组)部分特征的差异及转变原因.结果:A组及B组,分别为293例及580例,复吸者为293例(100.0%)及445例(76.7%),初次滥用平均年龄21.8岁及24.0岁(P=0.00),平均滥用6.0次及2.9次(P=0.59),首次再滥用间隔平均14.5月及23.8月(P=0.00),每次平均滥用费用468.8元及304.1元(P=0.96).A组转向的首要影响因素(前3位)为"好奇"、"同伴影响"及"新型毒品毒性或成瘾性小".结论:云南省传统毒品滥用者多次滥用现象明显,首次再滥用间隔时间短,平均花费较高,易受好奇心理、同伴影响及对新型毒品认识不足等因素影响而转向使用新型毒品.

  • 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一般情况比较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蔡成华;王丽娟;孔燕

    目的:通过比较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一般情况的异同,从而提出对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预防教育对策建议.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3993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按照吸食毒品的种类分为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籍所在地、民族、职业、婚姻、吸毒方式及吸毒史等方面进行两组对照比较.结果: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在强戒人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08年占29.0%,2009年占24.0%,2010年占36.0%,2011年占47.0%,2012年占46.0%,2013年占62.0%,2014年占66.0%,2015年占84.0%.可以看出百分比例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近四年;在年龄组成与职业构成上,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x2=143.38,181.94,P=0.000),两者在20岁以下,21-30岁及41-50岁之间年龄段有显著差异(x2=21.15,133.14,17.92,P=0.000);总体两者均为40岁以下人员为主体(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的比例分别为72.7%,64.5%).职业上虽然两者均以无业者为多(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的所占比例分别为57.9%、77.2%),但在个体工商者、固定工作者、农民等有固定收入上差距显著(x2 =57.26,13.07,126.48,P=0.000),说明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员以有固定职业者居多;户籍所在地方面: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中外地人口多(x2=45.311,P=0.000);文化程度上两者有统计学的差异(x2=95.84,P=0.000),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的文化程度较高;在吸毒方式及吸毒史上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x2=743.93,244.25,P=o.000),两组强戒人员吸毒均以烫吸为主(99.o%,69.1%),但是新型合成毒品极少数使用注射的方式;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强戒人员吸毒时间比传统毒品要短,吸毒史以三年以下为主.结论: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强戒人员成不断上升的趋势,呈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吸毒方式及吸毒史等不同于传统毒品的特点,要从早期预防教育,矫治性强戒,社区综合管理中加大力度,杜绝毒品的蔓延.

  • "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比较研究

    作者:李冠军;李娜;郑雯慧;王清亮

    目的:通过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比较,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心理及行为特点,为科学、合理、系统地对"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的"新型毒品"滥用者和"传统毒品"滥用者分别进行以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史、精神症状特征、防御机制、个人评价及艾森克个性测验等为主要内容的问卷评定,并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在人口学特征方面,除文化程度外,两组在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构成上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药物滥用史方面,两组在吸毒时间和戒毒次数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个人评价总分,EPQ 4个因子,防御机制问卷中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因子以及16PF测评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等因子上,"新型毒品"滥用者与"传统毒品"滥用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相比,"新型毒品"滥用者呈现出年轻化特点,以未婚者、个体从业者和有稳定经济收入工作者为主,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呈现出易激惹、焦虑、空虚无聊、敏感、烦躁、幻想性等显著性特点,提示:一方面,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对"新型毒品"滥用者心理和行为障碍的矫治工作应根据该人群上述心理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另一方面应把具有上述特征的人群作为"新型毒品"滥用高危人群,并作为开展"新型毒品"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 厦门市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滥用者艾滋病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

    作者:许小芹;林东松;李学来;洪小冰;陈家言;王增珍

    目的 了解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滥用者艾滋病知识、行为和干预服务情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方法,对厦门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2015年新入所的401名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血清 HIV 、梅毒和 HCV抗体,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两组人群的年龄、户籍、在本地居住时间的构成,注射吸毒的比例,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干预服务的利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CV阳性率传统毒品组(63.60%)明显高于新型毒品组(32.10%)(P<0. 001) .结论 戒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仍待提高,新型毒品滥用者中注射吸食的较少,应制定适用于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健康教育方案和干预措施.

  • 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社会资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朱可;李国栋;王锋;杨皓;熊峰;朱长才

    目的:探讨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社会资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吸毒人群社会回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和社会资本量表,调查分析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社会资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社会资本总得分、桥接资本得分、结合资本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资本总得分影响因素有毒品类型、性别、复吸原因中的社会因素、社会接纳程度(P<0.05);结合资本得分影响因素有毒品类型、性别、复吸原因中的社会因素、社会接纳程度(P<0.05);桥接资本得分影响因素有复吸原因中的社会因素、社会接纳程度(P<0.05).结论:毒品滥用者社会资本较正常人群少,传统毒品滥用者社会资本较新型毒品滥用者社会资本少;影响毒品滥用者社会资本的因素主要有毒品类型、性别、复吸原因中的社会因素、社会接纳程度.

  • 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吸食人员社会支持现状对比分析

    作者:李国栋;朱长才;熊峰;杨皓;朱可;许珊丹

    目的:探讨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吸食人员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吸毒人员社会支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和社会支持量表,调查分析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吸食人员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吸食人员的主观支持得分、支持利用度得分和社会支持总得分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食毒品类型、年龄、婚姻状况、家人关系是吸毒人员主观支持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吸毒人员客观支持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吸食毒品类型、文化程度、家人关系、戒毒措施和毒品危害知晓是吸毒人员支持利用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吸食毒品类型、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人关系是吸毒人员社会支持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型毒品吸食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好于传统毒品吸食者;除吸食毒品类型外,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人关系等是吸毒人员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

  • 传统毒品对新型毒品使用人群HIV,HCV,梅毒感染的影响分析

    作者:赵金仙;陈黎跃;李世福;蔡英;鲁建波;陈良;高良敏;李顺祥

    目的 分析传统毒品对新型毒品使用人群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戒毒所内258例新型毒品使用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监测.结果 混用组HIV,HCV,HIV/HCV共感染率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感染率较低,梅毒感染率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品使用形式、通常情况下一起使用新型毒品的人数、近一次使用后是否注射过海洛因、入所前3个月使用新型毒品的频次、入所前3个月使用新型毒品后是否与他人发生性行为、使用新型毒品后与别人发生性行为时是否使用安全套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型毒品使用人群HIV,HCV感染影响因素复杂,新型毒品对HIV的传播作用不容忽视.新型毒品混用传统毒品对HIV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毒品的使用有可能促进了HIV在新型毒品使用人群中HIV,HCV的流行与传播.

  • 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吸食者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分析

    作者:辅海平;赵峥;杨利群;王国华;吕蓓

    目的 了解吸食新型毒品与吸食传统毒品的人群中艾滋病、梅毒及丙型肝炎(HCV)的感染状况,为相关部门开展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美沙酮门诊接受维持治疗、看守所及戒毒所和社区矫正办社区戒毒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两类人群分别为243例和150例,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丙肝)感染状况.结果 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吸食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0.67%和9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人群商业性性伴每次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27.9%和25.0%.150例吸食传统毒品组HIV阳性1例,吸食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两类人群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69%和2.01%,HCV感染率分别为2.07%和16.67%,仅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市吸食新型毒品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吸食传统毒品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且两组人群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均较低,应针对性加强对两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降低感染艾滋病梅毒及丙型肝炎的风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