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海洋放线菌Y12-26中抗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作者:程亮;罗明明;吴继纲;郝有武;徐文平;陶黎明

    目的 研究海洋放线菌Y12-26发酵液中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次生代谢活性物质.方法 发酵离心上清液用等体积正丁醇萃取,得到发酵液浸膏.浸膏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制备TLC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该菌株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运用MS、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比对鉴定所分离的单体化合物.结果 从28g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并鉴定了3个单体活性化合物,分别为:salicylamide(1)、iturin A-2(2)、daidzein-4',7-di-α-L-rhamnoside(3).结论 海洋放线菌Y12-26能代谢产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1对Botriytis cinerea和Pyricularia oryzae的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25 μg/mL,化合物2有强烈的抗真菌活性,其对Rhizoctonia solani的MIC为12.5μg/mL,化合物3对Botriytis cinerea的MIC为125μg/mL.本文首次报道大豆素类化合物3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

  • 越南槐内生真菌GRPH-0的抗真菌活性及其鉴定

    作者:姚裕群;甘建华;黄荣韶;李良波

    目的 为新型抗生素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菌种资源.方法 采用改良的琼脂扩散法从越南槐内生真菌中筛选拮抗白念珠菌的活性菌株并测定其对念珠菌属真菌的抑菌谱;以改良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根据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该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 菌株GRPH-0活菌块对白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比阳性对照大,并且对参试念珠菌属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其代谢产物对白念珠菌及其多重耐药临床分离株的小抑菌浓度均为4μg/mL,仅为阳性对照的16倍;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疣孢漆斑菌.结论 菌株GRPH-0鉴定为疣孢漆斑菌,对参试病原真菌均显示强的抗真菌活性,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 抗生链霉菌200-09的抗真菌活性成分研究

    作者:王帆;陈芳;郑新恒;林壁润;周光雄

    目的 研究一株抗生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中的抗真菌活性物质.方法 对抗生链霉菌200-09的发酵菌丝体采用95%乙醇提取,经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分子排阻层析、ODS开放柱层析和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采用纸片法和MTT法分别对化合物进行抗白念珠菌和细胞毒活性检测.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了17个单体化合物.通过NMR、MS等方法,并结合与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分别为抗霉素A1a(1)和A1b(2)、A2b(3)、A3a(4)和A3b(5)、A7b(6)、A10a(7)和A10d8)、A15(9)、A16(10)、kitamycin A(11)、urauchimycin B(12)、deisovaleryblastomycin(13)、stmptomyceamide C(14)、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1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6)、过氧化麦角甾醇(17).结论 化合物3、6-13及15~17均为首次从抗生链霉菌种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3均有抗白念珠菌和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10的抗白念珠菌活性显著.

  • 植物内生阿维链霉菌I06A-01716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作者:李舟;郑光辉;闫蕾蕾;张玉琴;余利岩;魏玉珍;李秋萍;姜翠霞;韩宁宁;何琪杨;刘少伟;高红;孙承航

    目的 分离鉴定阿维链霉菌106A-01716发酵液中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成分,并进行抗真菌、抗肿瘤和免疫抑制活性研究.方法 在抗真菌活性指导下,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HPLC等分离手段对活性组分进行分离:通过高分辨质谱,ID-NMR和2D-NMR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琼脂平板纸片法,进行抗植物病原真菌的低抑制浓度测定;采用MTT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分离得到2个活性组分:1716-1和1716-2.1716-1和1716-2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IC_(50)值分别为2.42μg/mL和3.42μg/mL~对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的IC_(50)值分别为1.64μg/mL和6.73μg/mL. 细胞周期研究表明,随着1716-2的浓度增加,在KB细胞中,G_2/M期比例由对照组的15.23%逐步升高到36.53%;在HepG2细胞中,G_2/M期比例由对照组的4.39%升高到35.78%.结论 1716-1和1716-2结构分别与寡霉素B和寡霉素A一致.1716-1和1716-2有抗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活性.1716-1和1716-2在较低浓度下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生长.1716-2使HepG2细胞和KB细胞阻滞在G2/M期.

  • 维康芬净及其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作者:陈杰鹏;段丽丽;陈鸿锐;洪琳;李卫潘;罗建光;孔令义

    维康芬净(aherfungin)是一种新型β-1,3-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由一株高产紫杉醇菌种发酵产生,结构上是枝孢菌素(cladosporol)的手性异构体.本研究在于阐明维康芬净及其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及其药用价值.采用琼脂块稀释法和液体稀释法,以氟康唑为对照,经多次重复实验.测得维康芬净及其衍生物的MIC在0.2~128μg/ml之间,其中以维康芬净的抗菌活性较强,且抗菌谱较广.

  • 月桂挥发油体外抗病原微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王城城;蒲静;金家贵;胡杰;代娟;代敏

    目的 探讨月桂挥发油对临床分离细菌和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月桂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开发与运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月桂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共16种65株临床分离细菌、14株白假丝酵母和1株非白假丝酵母临床分离真菌的低抑菌浓度.用SPSS 17.0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分析了月桂挥发油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洛菲不动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共5个不同种属细菌和真菌抑菌活性的强弱.结果 月桂挥发油除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明显抗菌活性外,对其余受试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为0.27 mg/mL~2.15 mg/mL;月桂挥发油对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分别为0.07~0.54 mg/mL和0.03 mg/mL;月桂挥发油对白假丝酵母菌和洛菲不动杆菌的抑菌活性明显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活性(P<0.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月桂挥发油有较强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具有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和运用前景.

  • 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4-取代)-哌嗪-1-基]-2-丙醇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

    作者:余兰

    目的 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方法 设计合成了11个三唑醇类新化合物,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 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4种不同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有4个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的活性强于氟康唑;1个化合物对薰烟曲霉菌的活性强于氟康唑;2个化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的活性优于氟康唑.结论 脂水分配系数和立体化学因素的改变对该类化合物体外抑菌活性有较大影响.

  • 传统中药的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

    作者:陈洁;符纯美;晏继红;闫新豪

    目的为寻找新型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方法参照CLSI推出的M38-A2方案,采用微量稀释法,对黄柏、知母等9种传统中药的体外抗真菌活性进行测试。结果所有测试中药至少对1种测试真菌显示抑制活性并判读出相应的M IC值。结论黄柏、知母、丁香和土荆皮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有待通过进一步实验研究确定其抗菌谱和活性单体成分。

  • 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努尔比耶·奥布力喀斯木;热娜·卡斯木;杨璐;王金辉

    目的 探讨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单体化合物对常见食品致腐败真菌的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通过薄层色谱(TLC)法和硅胶柱层析法从艾叶挥发油中分离纯化出单体化合物,并用TLC法和GC/MS法定性鉴别,核磁共振(NMR)技术对其分子结构进行确认.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计算艾叶挥发油及其分离的单体化合物对疫霉、黑曲霉、粉红聚端孢、青霉、链格孢的抑菌率,二倍梯度稀释法测定其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艾叶挥发油共检测出30种化合物,其中桉树脑和4-松油烯醇的含量分别为22.71%和7.34%.TLC法和GC/MS法分析样品和对照品,其Rf值和保留时间基本相同,经NMR技术确定桉树脑和4-松油烯醇的分子结构.艾叶挥发油对5种真菌(疫霉、黑曲霉、粉红聚端孢、青霉、链格孢)的抑菌率为15.2%~74.5%,桉树脑对5种真菌的抑菌率为25.6%~69.4%,4-松油烯醇对5种真菌抑菌率为18.2%~72.9%.艾叶挥发油对疫霉、黑曲霉、粉红聚端孢、青霉的MIC为50 μL/mL,对链格孢的MIC为100 μL/mL,桉树脑和4-松油烯醇对5种真菌的MIC分别为50、40 μL/mL.结论 首次从艾叶挥发油中分离纯化出桉树脑和4-松油烯醇.艾叶挥发油及其分离的这2种单体化合物对5种真菌均有抗真菌活性,抗菌活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109 条记录 6/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