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粒细胞无形体Msp2基因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敏感、特异、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FQ-PCR)方法,用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检测.方法 根据无形体特异外膜蛋白Msp2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以及TaqMan MGB探针,建立FQ-PCR方法,并对湖北省随州和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蜱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TaqMan MGB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建立的FQ-PCR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Ct)与模板拷贝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灵敏性评估发现每个20 μl PCR反应管中只要有35个拷贝的目的基因即可被检测到,即低检出浓度为2拷贝/μl,并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共检测蜱标本426只,其中豪猪血蜱253只,共49组,阳性7份.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FQ-PCR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的快速检测.进一步证实了豪猪血蜱可能是粒细胞无形体的媒介宿主.
-
山西省宁武县森林革蜱无形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无形体引起的新发蜱传人兽共患病,在我国一些地区广泛存在[1,2].该病传播媒介主要为硬蜱.宁武县是山西省重点林业县,生态环境适宜蜱的生长和繁殖,农林作业及家畜养殖人员多数有蜱暴露史或叮咬史.为此,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形体研究室合作对该地区进行无形体病原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山东省沂源县无形体病实验室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山东省沂源县人粒细胞无形体及其他立克次体病疫源地小样本试点调查,为全面深入开展立克次体病调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04、2005、2006年该地区调查收集的26例可疑患者标本进行血清IgG抗体及PCR回顾性检测分析.2007年7月进一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当地48名正常人、10只山羊及8只家狗的血标本以及170只蜱标本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结果 26例发热患者中,8例明确诊断为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6例为可疑病例.当地正常人群人粒细胞无形体IgG抗体阳性率为26.7%,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IgG抗体阳性率为1.8%.检测的10份家养黑山羊血清标本9份阳性.8份家狗标本中,人粒细胞无形体抗体7份阳性,而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血清抗体全部阳性.来自发热患者、山羊及媒介蜱标本PCR扩增16S rRNA及部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高度同源性(100%).结论沂源县农业人群普遍存在人粒细胞无形体、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及其他立克次体隐性感染状况.当地主要优势蜱种为长角血蜱及嗜群血蜱,两者可能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的重要传播媒介.黑山羊可能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的重要动物宿主,而家狗可能是人粒细胞无形体及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两者兼顾的重要动物宿主.
-
莱州市1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调查
[目的]摸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方法]2010年9月,对莱州市1例血清人粒细胞无形体核酸阳性病例及其居住环境、该村家畜养殖及蜱虫孳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患者于2010年8月11日发病,8月13日住院治疗,按照人粒细胞无形体疑似病例采集相关标本送检,给予多西环素等经验性治疗,病情好转出院.9月8日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患者血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核酸阳性.调查时在患者所住村庄的狗、羊、牛身上及草丛中均有蜱虫发现.患者发病前无蜱叮咬史.[结论]这是一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确诊病例.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患者的护理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是由人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1].2010-07~2010-09笔者所在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共收治确诊或疑似HGA患者4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胸部病变的CT表现
人粒细胞无形体(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 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plasma phagocytophilum)侵及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播疾病。2007年以来,我国安徽、河南、湖北、山东等省陆续报告多例发热伴胃肠道症状、感染中毒症状、白细胞减少和多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患者;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2010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该类病定义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ombocytopenia, SFTS)。部分患者可合并肺部感染、出血等改变。现将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08月-2012年08月收治的45例临床确诊患者的胸部病变CT表现报告如下。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腹部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腹部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68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腹部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观察分析其腹部CT征像;并总结CT影像特点,并对这些征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2、本组病例使用多层螺旋CT为西门子双源64层CT,常规全腹部平扫及三维重建成像,个别病例腹部CT增强扫描.结果:肝脏肿大75例、脾脏肿大121例、胆囊扩张并周围渗出67例、胰腺肿大并周围周围渗出24例;双侧肾周筋膜增厚34例;腹腔少量积液78例;腹膜后及腹腔淋巴结增多、肿大107例;腹壁肿胀、皮下渗出83例;腹直肌血肿4例;胃壁、十二指肠、小肠、结肠肿胀共约38例;双肾轻度肿胀7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成像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腹部病理改变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差,结合临床病史,腹部多种并发症改变多能较明显诊断,并对腹部脏器全面观察、鉴别其它病变,有助于临床及时明确累及脏器情况,为患者及时诊断及制定治疗计划.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腹部 多层螺旋CT 人粒细胞无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