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山西省宁武县森林革蜱无形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国华;于强;张秋香;潘磊;张玉农;姚娜;田丽娜;吴海霞;张丽娟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无形体引起的新发蜱传人兽共患病,在我国一些地区广泛存在[1,2].该病传播媒介主要为硬蜱.宁武县是山西省重点林业县,生态环境适宜蜱的生长和繁殖,农林作业及家畜养殖人员多数有蜱暴露史或叮咬史.为此,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形体研究室合作对该地区进行无形体病原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2012年中俄边境黑河口岸地区蜱携带病原体调查研究

    作者:闻静;赵刚;焦丹;王建华;王晓丹;王国政;时晓杰

    为了解中俄边境黑河地区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2012年4~10月份在中俄边境黑河口岸地区采集蜱类,种类鉴定后进行病原体检测.除森林脑炎病毒采用RT-PCR法检测外,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巴贝西虫、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土拉菌均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在731只蜱类标本中森林脑炎病毒、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查菲埃立克体、巴贝西虫、土拉菌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PCR方法检出71例立克次体,小检出率是9.58%.可见,中俄边境黑河口岸地区蜱携带立克次体病原体,且立克次体携带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蜱类和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防控.

  • 蜱咬伤误诊软纤维瘤1例

    作者:孙祥

    患者,男,35岁,桦甸市红石林业局设计公司工人.脊柱右侧腰部5 cm处有一肿物伴疼痛3 d来诊.一般状态好,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皮肤科检查脊柱右侧腰部5 cm处有一柔软皮色肿物,2.0 cm×1.5 cm大小,基底红肿硬结.诊断:软纤维瘤伴感染,拟抗炎后激光切除.经青霉素1 200万U/d静点,3 d后肿物变黑灰色,似坏死状,因基底部仍红、肿、痛,继续抗炎治疗,7日后基底红肿硬结基本消退.患者因痒用手触及肿物时肿物脱落,发现灰褐色,1.5 cm×1.0 cm的虫体,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为森林革蜱.患者皮损处中央可见虫咬痕迹.皮下有一硬结,1周后痊愈.

  • 集安口岸开展蜱及蜱传疾病监测工作初见成效

    作者:王纯;赵忠利;李国才;马述涛

    为防止蜱传疾病通过口岸边境贸易、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传播和蔓延,保护国际旅行者和口岸地区人员身体健康,集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结合<东北4省(区)口岸蜱及蜱传疾病监测实施方案>,于2006年5月开始,在辖区口岸开展为期3年的蜱的本底调查、季节消长及动态监测工作.目的是掌握蜱及蜱传疾病在集安口岸地区的分布情况、流行规律及特征,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蜱传疾病在国境口岸传入、传出和蔓延,为国境口岸自然疫源性疾病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集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党组织高度重视此次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工作,选派4名同志参加了东北4省(区)检验检疫系统蜱、蠓采集及鉴定技术培训班,同时成立了口岸蜱及蜱传疾病监测小组,由主管局长亲自带领监测小组参加实地监测.截止目前为止,监测小组共捕获蜱497只,经专家鉴定的有森林革蜱,其他种类待鉴定.

  • 河北小五台山杨家坪林区森林革蜱的生态学研究

    作者:庞新博

    森林革蜱在河北小五台山杨家坪林区每年发生一代,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达到高峰,并有少量若虫,成虫寄主主要为牛、羊等家畜,若虫寄主为社鼠等啮齿类;5月中旬至6月上旬幼虫出现,其寄主为小型啮齿动物;8月上旬为若虫的活动高峰期,寄主为家畜和啮齿动物.非寄生期森林革蜱主要分布在岗地、草丛和灌木丛,针叶林中无分布.

  • 森林革蜱半饱血雄蜱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差异基因的分析

    作者:刘琪;王伟琳;孟庆峰;徐展;崔洁;刘新欣;王伟利

    目的 构建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半饱血雄蜱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分析差异基因.方法 以森林革蜱半饱血雄蜱为实验组(tester),未吸血雄蜱为对照组(driver),分别提取总RNA,SMARTER PCR合成双链cDNA,RsaⅠ酶切后连接接头并进行抑制消减杂交.巢式PCR扩增杂交产物,经柱纯化后连接至PMD-18T中,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蓝白斑筛选,并计算文库滴度和重组率.随机挑选阳性克隆,反向Northern 杂交(Northern blotting)和RT-PCR法检测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的消减效率.随机选取差异基因阳性克隆送测序,利用Blastn和Blastx对测序结果进行核酸种类同源性分析和蛋白种类同源性的比对和功能预测.结果 电泳结果显示,森林革蜱半饱血雄蜱和未吸血雄蜱的ds cDNA均呈弥散拖影,大小在500 bp以上,经RsaⅠ酶切后,大小在100~1000 bp;接头连接效率大于25%.巢式PCR结果显示,消减的ds cDNA呈聚集条带,大小在250~500 bp.构建的森林革蜱半饱血雄蜱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的滴度为700 000 pfu/ml,重组率为88.5% (239/270).反向North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当以森林革蜱半饱血雄蜱单链cDNA为探针时,消减文库信号较强;以未吸血雄蜱单链cDNA为探针时,消减文库信号较弱.RT-PCR结果显示,随机选取的8个阳性克隆中,有5个在半饱血状态下表达上扬,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消减效果较好.115个阳性克隆测序得到87个差异表达序列标签(ESTs),大小为200~800 bp.Blastn分析结果显示,87个序列中,与其他蜱基因有同源性的53个,同源性为70%~98%,与库蚊、甲虫和果蝇等其他昆虫基因有同源性的34个,同源性为32%~65%.Blastx预测结果显示,序列中片段表达的蛋白包括参与吸血和血液消化的不同酶类,主要功能为能量代谢、信号传导和转录调节等. 结论 建立了森林革蜱半饱血雄蜱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差异基因的功能预测与蜱的吸血和血液消化等有关.

  • 森林革蜱经期传播莱姆病伽什螺旋体的动力学研究

    作者:刘增加;孙毅

    目的 研究明确甘肃林区森林革蜱传播莱姆病的媒介作用.方法 森林革蜱自然感染伯氏疏螺旋体,采用BSK-Ⅱ培养基培养,多克隆和单克隆鉴别试验;经期传播能力,以实验室培育的非感染森林革蜱刺叮人工感染21 d的阳性KM小鼠,利用分离培养和PCR方法检测蜱对伽什螺旋体的保持能力以及体内螺旋体对敏感动物的感染能力.结果 接种森林革蜱62组,有3组培养出伯氏疏螺旋体,培养的总阳性率为4.84%;通过经期动力学实验,森林革蜱对莱姆病伽什螺旋体的保持能力不能跨越消化、蜕皮阶段,蜕化后的森林革蜱不再携带伽什螺旋体.结论 森林革蜱虽然自然感染伯氏疏螺旋体,但不具备经期传播能力,作为莱姆病媒介的可能性不大.

  • 黑龙江蜱传斑点热研究进展

    作者:张丽娟;范明远

    斑点热群立克次本(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是引起斑点热的病原体,该病原体是立克次体目中复杂的一群.1984年版

  • 蜱咬伤1例报告

    作者:邵志良;王良明;张士发;赵丽萍;刘超;李润江

    森林革蜱是生活于林区的一种节肢动物,在城郊被其咬伤者比较少见,现报告1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