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与“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研究述
《黄帝内经》作为我国早的医学典籍,其理论原则成为后代立论之准绳,而《金针赋》所介绍的针刺手法,对后世也有重要影响意义.“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与“阳中隐阴,阴中隐阳”作为针灸的两个重要指导原则,对针灸治疗疾病有指导意义.文章就其含义、二者联系、应用进行一个简述.
-
浅谈“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是针灸治疗疾病的重要法则,源于《内经》.临床上阴与阳不仅局限于经络脏腑的阴阳,还包括针刺取穴的位置,如上下、左右、前后、表里;针刺的时间如四时阴阳、子午流注;针刺的手法等.针刺治疗的终目的就是调和阴阳.
-
张景岳肾命观中的阴阳互济法探析
"阴阳互济"法则源于<内经>"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及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理论,张景岳深研阴阳理论,认为"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
-
浅议"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从针刺手法操作原则的角度诠释"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腧穴表里角度认识"阴阳",对理解寒热补泻手法的机制、指导针刺手法操作和临床应用都很有意义.
-
王照浩治疗疑难杂症举隅
王照浩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师从于著名针灸学较司徒铃教授,他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尤善于治疗疑难杂病,认为阴阳调和是健康之本,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更应注意阴阳的调节,临床上取穴多阴穴与阳穴相配伍,或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如内关配合谷,外关配神门,前神聪配人中、承浆等,为调和阴阳的组合,随症化裁,更兼背部俞穴拔罐固本、每获良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举例如下:
-
从阴引阳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从阴引阳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从阴引阳法推拿治疗)与对照组75例(普通推拿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JOA、VAS评分,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从阴引阳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JOA评分、VAS评分均优于普通推拿治疗,P<0.05.[结论]从阴引阳法推拿治疗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有为效的方法.
-
刍议当归补血汤之补气补血功效
通过对“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的探讨,结合当归补血汤的源流、衍化发展及临床应用现状,提出当归补血汤乃补气补血之方,血虚、气虚皆可应用.
-
"从阴引阳"针刺法治疗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
目的:观察"从阴引阳"针刺法治疗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从阴引阳"针刺法治疗)与对照组30例(普通针刺法治疗),观察治疗3个疗程后的疗效及治愈患者1年后的复发率,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从阴引阳"针刺法治疗的疗效、复发率优于普通针刺法,P<0.05.结论:"从阴引阳"针刺法是治疗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症有效方法.
-
补中益气汤浅谈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内经》“土生万物”、“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等理论的启发下,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提出了“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等认识,历史性的创立了中医脾胃学说,被尊称为中医补土派的一代宗师.明代医家王纶曾评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将李东垣与张仲景相提并论,足资说明其重要历史地位.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的补中益气汤可谓李东垣的代表方剂,赵献可曾评价该方说;“凡脾胃喜甘而恶苦,喜补而恶攻,喜温而恶寒,喜通而恶滞,喜升而恶降,喜燥而恶湿,此方得之.”清代陈士铎《辨证录》中更高度评价为“李东垣一生学问,全注于此方.”兹就对补中益气汤的点滴认识浅述如下.
-
从阴引阳汤治疗中老年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为观察从阴引阳汤治疗中老年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IL-2、IL-6、IL-8的影响.将8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从阴引阳汤组,对照组复方青黛丸组,疗程8周,观察皮损分布范围、红斑严重程度、鳞屑多少、浸润程度、瘙痒程度等症状变化.检测20例治疗组患者从阴引阳汤治疗前后血清中IL-2、IL-6、IL-8的水平变化,同时与10例健康中老年人作对照.
-
从阴引阳论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在不孕症患者中占20%~40%,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表现为月经失调及阶段性闭经.现代中医治疗采取月经周期的分阶段调治方案,根据月经周期的气血阴阳变化来指导用药,在治疗月经病方面取得较好疗效.对于排卵障碍、月经失调的不孕症患者,通过采用周期调治的方法,围绕调畅气血、从阴引阳的模式,即滋肾益阴养血、凉血清虚热与阴中求阳、阴阳共济循序进行,将调月经、促排卵、利妊娠等基本环节充分协调统一起来.实践证明,本疗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现就笔者临床从阴引阳论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探讨如下.
-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对针灸治疗失眠的指导作用探讨
阴阳失交是失眠的根本病机,运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针灸治疗法则以调和阴阳,是治疗失眠的根本大法.针灸临床可从“腹背前后”取穴、“相对穴”取穴、“上下”取穴、“阴阳经”取穴、“左右”取穴等几个方面入手,以使阳入于阴、阴阳交和治疗失眠.
-
浅谈“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在中医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广泛运用其来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理论源于阴阳学说,笔者从这一理论出发,对该理论在诊治中医内科疾病中的应用阐述如下.
-
从阴引阳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运用从阴引阳理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从阴引阳针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法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取穴极泉、照海、复溜阴经穴,余穴同对照组取穴.对照组常规阳经取穴.对阴经穴施以从阴引阳针刺手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0%,常规针刺组有效率5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从阴引阳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总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