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穴与耳穴治疗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的佳针刺方案.方法:将90名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采用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以及减肥心理指导;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体穴组加针刺治疗,取三阴交、天枢、足三里等穴;耳穴组加耳针治疗,取饥点、皮质下、神门等穴,70天之后观察疗效及血脂变化,并随访1个月.结果:体穴组总有效率69.23%,耳穴组65.52%,对照组26.67%,体穴组、耳穴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体穴组、耳穴组之间的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体穴均对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有显著疗效,对血脂有一定干预作用.耳穴简便易行,患者依从性更好,更值得推广.
-
针刺影响单纯肥胖病患者血浆酪酪肽水平观察
目的:观察钎刺减肥过程中血浆酪酪肽(PYY)的变化,以了解其与减肥效应的关系.方法:临床针刺治疗34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3个疗程,治疗前后测量体质指数(BMI)、脂肪百分率(F%),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放免法测定血浆PYY,生化比色法测定血脂、血糖,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8.23%,针刺可提高患者降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t=-5.103,P=0.000)和PYY水平(t=-4.195,P=0.000),但变化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r=0.058,P=0.745).结论:调节PYY可能是针刺减肥取得疗效的途径之一,但其与改善肥胖机体的脂肪代谢异常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胰岛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加耳穴贴压与单纯药物减肥的疗效差异,探讨针刺减肥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25例.针刺组采用电针天枢、关元、三阴交、丰隆、足三里等穴,配合耳穴贴压神门、内分泌、脾、胃、三焦、大肠等穴的方法;药物组采用口服西布曲明10 mg,每日1次的方法.观察治疗2个疗程(2个月).分别评价减肥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胰岛素的含量.结果: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8.0%,药物组的总有效率为80.0%,2组的治疗结果相近(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针刺组下降水平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加耳穴贴压减肥与西药减肥疗效相当,但针刺加耳穴贴压较西药能有效地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
-
针刺对肥胖大鼠下丘脑视上核的作用
目的:探讨针刺减肥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和生化技术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的变化.结果: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和下丘脑视上核(SON)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大鼠,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大鼠.相关分析显示,SON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与肥胖指标、FBS、FINS水平呈正相关,而与IAI水平呈负相关.针刺治疗后肥胖大鼠肥胖指标、FBS、FINS和SON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均明显回降,而IAI水平明显回升.结论:生物机体SON神经功能亢奋可能是产生肥胖重要因素之一.针刺对肥胖机体下丘脑SON神经功能的良性调整作用可能是针刺减肥中枢作用机制之一.
-
肥胖女性绝经前后及绝经年限与血脂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肥胖女性绝经前后及绝经年限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 女性肥胖组165例,测晨起空腹静脉血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绝经年限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并与179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绝经前、后肥胖组LDL-C、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TG、TC、LDL-C在肥胖组及对照组绝经后显著高于绝经前(P<0.05),肥胖组HDL-C绝经后则显著低于绝经前组(P<0.05).肥胖患者TC、LDL-C与绝经年限呈正相关(P<0.05);HDL-C与绝经年限呈负相关(P<0.05).结论 女性肥胖患者绝经后血TG、LDL-C增高,而HDL-C降低;TC、LDL-C与绝经年限呈正相关,HDL-C与绝经年限成负相关.
-
营养性肥胖大鼠TNF-α、leptin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指标的研究
目的:探讨饮食诱导肥胖(DIO)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leptin)和胰岛素敏感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和leptin水平.结果:实验3周末,DIO大鼠lept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12周末,DIO大鼠TNF-α和lepti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IO-R大鼠(P<0.01);DIO大鼠血清TNF-α,leptin水平均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TNF-α,leptin可能在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IR)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
穴位埋线结合耳压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
目的: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及现代腧穴学研究辩证选穴,观察比针灸更具持续性作用的穴位埋线结合耳压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方法:纳入2004-07/2005-09大连医科大学美容医学院中医减肥专科门诊单纯性肥胖病患者30例,男6例,女24例,正常组35例,男16例,女19例.以中医理论采用穴位埋线结合耳压疗法辩证论治选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患者,每次辨证选取5~6个体穴进行埋线,每次选用的穴位不同于前1次,可左右交替,每2周埋线1次,3次(40d)为1疗程.耳压法: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边长为0.6~0.8 cm正方形的胶布上,然后粘贴在相应耳穴上,每天按压5~7次,三餐前30 min必须按压,每次按压2~3 min,两耳交替进行,5 d交换1次,至埋线疗程结束.观察治疗前后自身对照3个疗程,分析对体质量、血糖、血脂、胰岛素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参与实验的单纯性肥胖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3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未脱失.①经过3个疗程治疗,30例患者,治愈6例,占20%;显效8例,占27%;有效12例,占40%;无效4例,占13%,总有效率87%.②治疗后体质量、皮脂厚度、体围、体质量指数、腰髋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5),且皮脂厚度降低尤为明显.③治疗前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治疗120 d后瘦素、胰岛素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回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治疗前单纯性肥胖病的患者脂质指标中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正常外,其他指标均高于正常水平.治疗120 d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脂质指标中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上升外,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耳压疗法能调节血糖,提高瘦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瘦素抵抗,且对患者的脂质代谢有良性调节,从而具有减轻体质量、重塑体形的作用.
-
单纯性肥胖及肥胖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患者及肥胖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探讨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瘦素在单纯性肥胖及肥胖伴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患者60例,肥胖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30例.测定所有入选对象的空腹血清瘦素、空腹血清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单纯肥胖组及肥胖伴2型糖尿病组患者BMI、血清瘦素、空腹血清胰岛素及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A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肥胖伴2型糖尿病组血清瘦素、空腹血清胰岛素、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P<0.01),IAI显著低于单纯肥胖组(P<0.01).肥胖伴2型糖尿病组空腹瘦素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0.48,P<0.05),与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r=0.55,P<0.05),与IAI呈负相关(r=-0.47,P<0.05).结论:瘦素的过量表达参与了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以穴位埋线疗法治疗3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并以普通针刺治疗21例作对照,对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身体三国(胸、腰、臀围)、血清瘦素、血脂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穴位埋线能减轻体重,缩小身体腰、臀围,降低瘦素水平,改善血脂紊乱,其疗效与对照组相同,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肥胖症有肯定疗效,对肥胖机体血清瘦素水平的良性调节以及改善血脂代谢可能是穴位埋线减肥的重要机制.
-
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铁蛋白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CIV)及血清铁蛋白(SF)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15岁肥胖儿童和30例9~14岁正常健康儿童进行腰围(WC)、体块指数(BMI)、肝转氨酶(ALT、AST)、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铁蛋白、肝脏B超等各项检查,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性肥胖组(SOC)、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组(S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组(NASH)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肝酶、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铁蛋白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OC组的HA、P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5),尤其以PCⅢ明显;SNAFL和NASH组的HA、PCⅢ、SF、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单纯性肥胖向单纯性脂肪肝、脂肪肝炎发展,SF、PCⅢ、ALT、AST逐步升高,差异显著(P<0.05);经两两相关分析发现:SF与PCⅢ、ALT、AST相关(r=0.33、0.63、0.69,P<0.05),PCⅢ与ALT、AST相关(r=0.55、0.56,P<0.05);所有病例中SF≥300 μg/L者6例,均为NASH患者,且其均值与NASH组其他患儿相比,在肝纤维化指标和肝转氨酶上都明显增高(P<0.05).结论:纤维化指标中PCⅢ是一早期敏感的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血清铁蛋白的增加是反应肝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其可能是NASH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
-
中青年肥胖男性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中青年肥胖男性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及与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 20~50岁男性 8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超重组、对照组三组.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睾酮水平.[结果]肥胖组血清睾酮水平低于超重组和对照组[(5.54±1.31)ng/mL vs (7.06±2.06)和(7.44±1.94) ng/mL,P<0.01],超重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睾酮与体重指数(r =-0.449),甘油三酯(r =-0.35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 =0.265)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r =-0.350)存在单变量相关(P<0.05).以睾酮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显示,体重指数(β=-0.211,P=0.000)被引入方程.[结论]中青年肥胖男性存在血清睾酮水平下降,且与肥胖程度密切相关.
-
不同空腹血糖切点与肥胖人群7年后代谢异常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空腹血糖(FPG)切点对肥胖人群7年后代谢异常状况的影响.[方法]2000年筛查出的583例单纯肥胖者[体重指数(BMI)≥25 kg/m2],分为FPG<5.6 mmol/L组264例和FPG 5.6~6.1 mmol/L组319例,测定BMI、腰围(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PG、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7年后对上述人群进行随访.[结果]共随访到524例,随访率为89.9%.FPG 5.6~6.1 mmol/L组血脂异常、高血糖以及同时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血糖的累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FPG<5.6 mmol/L组(分别为51.0%、46.3%、38.2 vs 41.2%、36.0%、28.1%,均P<0.05).随访资料比较,FPG 5.6~6.1 mmol/L组WHR、SBP、DBP、TC、TG、HDL-C、LDL-C、FPG、2hPG、FIns、HOMA-IR与本组基线时比较及与FPG<5.6 mmol/L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FPG与WC、WHR、SBP、DBP、TC、TG、HDL-C、LDL-C、2hPG、Fins及HOMA-IR呈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FPG 5.6~6.1 mmol/L组患者已存在与代谢综合征有关的代谢组分异常,IFG下限切点下调至5.6 mmol/L更有利于提高对中国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测和早期防治.
-
亚麻籽油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富含n-3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籽油对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饲料组(ND组),高脂喂养组(HFD组),亚麻籽油组(FOD组),喂养8周后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对肝脏、附睾、皮下脂肪、胰腺组织称重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8周后FOD组小鼠空腹TC和LDL水平均较HFD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G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和FOD组小鼠的附睾脂肪、皮下脂肪和胰腺重量显著高于ND组,FOD组小鼠胰腺重量低于HFD组(P<0.05).FOD组较HFD组肝脏出现脂滴沉积和肝脏脂肪变性较少.结论 给予亚麻籽油可以改善高脂诱导肥胖小鼠的血脂代谢及肝脏的脂肪变性.
-
肥胖症儿童血浆HDL-C与IL-8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肥胖症儿童与HDL-C及IL-8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 研究对象共90例,肥胖组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EU5A结果 测定血浆IL-8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DL-C水平.结果 (1)肥胖症儿童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肥胖儿童的HDL-C水平明显降低,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2)肥胖症儿童血浆IL-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的水平与儿童肥胖症的发病有关,肥胖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加强肥胖儿童的早期干预对增进儿童健康有重要意义.
-
湛江市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脂、血糖及血压水平分析
目的:了解湛江市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脂、血糖与血压水平.方法: 7~13岁单纯性肥胖组儿童60例(其中轻、中、重度肥胖儿童各20例)和健康儿童30例(对照组),检测其血脂、血糖、血压水平.结果:肥胖组儿童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低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血清总胆固醇、血糖依肥胖程度不同与对照组差异不同,轻、中度肥胖组的血清总胆固醇、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肥胖组的血清总胆固醇、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肥胖症可引起儿童脂质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应加强肥胖儿童的早期干预,促进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