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冉海红;包尔宁;朱宏丽;卢学春;范辉;李素霞;张然

    目的 分析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2例老年MDS患者进行13年的诊治、随访,分析其发病年龄、疾病分型、合并其它脏器疾病、生存时间等.结果 MDS发病年龄集中在80~89岁(59.38%),其中以难治性贫血(43.75%)及中低危组(87.50%)常见.患者5年生存率为56.25%,大部分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影响其治疗的耐受性.结论 老年MDS患者预后差,MDS相关病死率达50%,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旭萍;苏丽萍

    目的 探讨超小剂量地西他滨在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老年骨髓增生异常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HAG治疗方案(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观察组给予地西他滨联合HAG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疗效差异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为(5.68±0.25)×109/L,血红蛋白水平为(105.19±0.58)g/L,血小板水平为(95.26±3.58)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肺部感染,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4%)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良好,患者耐受性良好,但要警惕骨髓抑制、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

  • 沙利度胺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体会

    作者:曹晶晶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价值及护理体会.方法:5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均给予常规环孢素A治疗+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护理前后疾病知识评分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化疗药物知识、药物外渗、化疗不良反应、化疗期间自我护理等疾病知识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沙利度胺可以在环孢素A治疗的基础上明显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知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并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文献复习及临床诊治过程分析

    作者:宋艳华;齐荣艳;马丽萍;吕范永;刘荣梅;高孟秋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是一种重症结核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影像学诊断报告也常常滞后,早期诊断困难.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恶性血液病,早期临床症状和血液系统异常表现一般不具有特异性.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并发MDS常导致病情互相掩盖,易漏诊、误诊.笔者报道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以“头晕、乏力3个月,发热2个月”收治入院的1例患者,初步诊断为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并发全血细胞严重减少,早期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肺部病变及血液系统表现均一度好转,但后期在肺部病变进一步好转的同时,血液系统异常却再次加重,终经多次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并发MDS.笔者希望通过对诊治过程的分析讨论,提高临床医生对两病并存的诊断认识,分享治疗经验.

  • 降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难治性白血病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希民

    目的:探讨降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难治性白血病的效果.方法:收治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难治性白血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降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单一的CAG方案治疗.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较,临床疗效、血小板及白细胞指标变化情况均相对更高(P<0.05).结论:降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难治性白血病患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改善血常规指标.

  • 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步云文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进行传统的HA方案治疗,即三尖杉碱(H)联合阿糖胞苷(A),治疗组主要采用地西他滨治疗,经3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4%;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32%,经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与对照组的18.87%相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分析

    作者:杨三强;高青

    目的:探讨分析促细胞生成红素(EPO)与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利度胺治疗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EPO和沙利度胺联合治疗以及常规对症治疗,制定疗效评判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进步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与沙利度胺联合应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沙利度胺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EPO与沙利度胺联合应用临床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高志宏;赵爱红;陈方

    目的 分析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难治性白血病患者共22例展开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10)和对照组(n=12).研究组采用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而对照组采用CAG方案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案下,取得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在研究组中,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及难治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常规各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及白细胞升为(394.21±61.24)×109/L、(7.26±0.93)×109/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而血红蛋白降低为(66.28±6.34)g/L,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骨髓抑制、 肝功能损害、 消化道反应、 呼吸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分别为30.00%、20.00%、60.00%、40.00%、1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低剂量的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难治性白血病,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探讨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同步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赵琴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同步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00例,采用活检双标本以及骨碎抽吸的方法取材,对其涂片以及切片结果进行同步观察.结果:骨髓活检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显著优于骨髓穿刺涂片.活检切片对网状纤维增生的观察优于穿刺涂片.穿刺涂片的巨核系与粒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低于活检切片.结论: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同步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探讨

    作者:徐欣欣;关忠;王超

    目的 观察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地西他滨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严格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5例,采用CAG的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患者25例,使用地西他滨+半量CAG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过后的效果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2.00%)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0%)相比,观察组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地西他滨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与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以及广泛使用.

  • 沙利度胺联合司坦唑醇和维A酸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3例疗效观察

    作者:田秋生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司坦唑醇和维A酸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3例中低危MDS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予沙利度胺联合司坦唑醇和维A酸治疗.对照组予维A酸联合司坦唑醇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6个月,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血液学缓解率56%,总有效率89%;对照组缓解率40%,总有效率67%.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司坦唑醇和维A酸治疗MDS比维A酸联合司坦唑醇的疗效好.

  • 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作者:王贵锋

    目的:观察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AG方案治疗MDS患者23例,包括阿糖胞苷10mg/m2,每12小时皮下注射,第l~14天;阿克拉霉素14mg/(m2·日),第1~4天静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300ug/(m2·日),第1~14天皮下注射.结果:CAG方案对MDS总有效率69.5%,其中完全缓解7例(30.4%),部分缓解9例(39.1%).结论:CAG方案治疗MDS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小.

  • 血细胞计数参数对再生性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陈玉兰

    目的 探讨血细胞计数参数对再生性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1月初诊为诊AA患者40例,MDS患者38例,应用血细胞计数参数对两种疾病进行回顾性鉴别诊断.结果 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和贫血程度在中度以上者,MDS较AA组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AA组较MD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AA组较MDS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细胞计数中WBC、Hb、PLT、MCH、MCHC、MPV、RET%、RET#等各参数对AA与MDS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复方参鹿颗粒对低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周期蛋白的调控

    作者:胡晓莹;邱仲川;黄中迪;赵琳;陈珮

    目的 观察复方参鹿颗粒对低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造血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对MDS造血细胞调控点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选择21例低危组MDS患者,给予复方参鹿颗粒治疗6个月,采用RT-PCR检测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细胞周期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低危组MDS患者CyclinD、CyclinE、CDK2、CDK4、CDK6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P21及P53基因蛋白表达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21基因及P53基因表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CDK4、CDK6表达量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DK2蛋白表达量低于治疗前(P<0.05);Cyclin D、Cyclin E治疗前后表达量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复方参鹿颗粒通过调控低危组MDS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延长受损DNA细胞的修复时间,减少骨髓细胞病态及无效造血.

  • 益肾生血汤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8例

    作者:郝晶;孙莹

    目的:观察益肾生血汤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口服益肾生血汤,每日1剂,早晚2次,水煎服;对照组15例,口服全反式维甲酸.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 雄黄、益髓解毒方治疗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3例

    作者:杨红蓉;于斌;韩俊丽;肖晶;李新鹏;贾古;侯鸿燕;刘品莉;郭培京

    目的 观察雄黄、益髓解毒方病证结合治疗低、中危-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3例MDS患者,根据危度分层辨病予不同剂量水飞雄黄(低危组:10 mg/kg/d;中危-1组:15 mg/kg/d)分装胶囊2粒.1粒1次,日2次口服,疗程6个月.同时辨证服用益髓解毒方.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T细胞亚群(CD4+、CD8+)数值,并评价其疗效;比较RCUD、RCMD、RAEB-1不同分型疗效、按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低危、中危-1组疗效;治疗前后疾病危度分层划分例数.结果 23例患者治疗前后WBC、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UD、RCMD、RAEB-1不同分型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中危-1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危度分层划分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观察:血砷浓度波动于10.3~21.6 ng/mL,无不良反应.结论 雄黄、益髓解毒方病证结合治疗MDS,对骨髓红系作用确切,可减低危度等级,延缓疾病进展,调节细胞免疫,安全有效.

  • 养正除积法治疗疑难杂病验案2则

    作者:方可仁;左冬冬;王世燕;王奕丹;凌桂晨;李宛芝;尹艳

    养正除积法起源于张元素的"养正积自除"思想,《黄帝内经》也早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查阅古籍及现代文献,养正除积法一般多应用于治疗脾胃系或积聚类疾病.导师尹艳主任临床经验丰富,对"养正积自除"思想见解独到,注重健康管理在疾病治疗中的意义,应用养正除积法治疗各类疾病,疗效满意,文章特列举2例疑难病案,以飨同道.

  • 中西医结合治疗WPSS相对低危组MDS临床观察

    作者:王茂生;杨淑莲;胡晓梅;孙长勇;李君;杨秀鹏;周玉才;范华;周振环;李欲来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对低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共纳入病例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相同的西医标准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辨证分型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疗效、理化检查结果、中医证候积分及造血恢复情况.结果 完成研究49例,其中实验组25例,对照组24例.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中邪实证患者联合中药治疗者获益更明显.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变化:2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分别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血制品输注情况:治疗组患者红细胞、血小板输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能有效改善相对低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造血功能,且能减少治疗过程中血制品的输注.

  • Western blot检测TRAF3通路产物变化在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机理

    作者:唐旭东;张路;杨秀鹏;唐玉凤;王德秀

    目的 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MUTZ-1)在明雄黄和靛玉红(青黛提取物)治疗后TRAF3通路蛋白产物的变化,揭示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机理.方法 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MUTZ-1)培养,按A组为空白对照,B组为雄黄组(浓度1μmol/L),C组为雄黄(浓度1μmol/L)+低剂量靛玉红(浓度0.05μmol/L)组,D组为雄黄(浓度1μmol/L)+高剂量靛玉红(浓度50μmol/L)组等4组进行处理,Western blot检测IFN-γ、TRAF3、IL10、IRF3、RIP、GAPDH蛋白产物.结果 TRAF3在C组表达明显增多,D组明显减少.IRF3在C组表达明显增多,D组明显减少.RIP在C组表达明显增多,D组明显减少.IL-10在D组有明显增加,C组明显减少.但是IFN-γ在蛋白水平没有检测到表达.TRAF3、IRF3、RIP、IL-10和IFN-γ在A和B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青黄散通过作用于高度甲基化的TRAF3基因,使TRAF3基因去甲基化而重新发挥信号转导作用,青黛浓度较低时通过TRIF信号转导途径(上调IRF3、RIP表达,下调IL-10表达)促进机体产生IFN-γ,增强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青黛浓度较高时通过TRIF信号转导途径(下调IRF3、RIP表达,上调IL-10表达)促进机体产生IL-10,抑制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起负调控的作用.

  •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砷浓度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朱千赜;邓中阳;王明镜;赵攀;方苏;宋敏敏;王洪志;杨秀鹏;许勇钢;伊博文;尚晓泓;麻柔;胡晓梅

    目的 观察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体内血砷浓度及临床安全性.方法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45例接受复方青黄散(复方青黄散组)治疗的MDS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血砷浓度,并与47例服用青黄散(青黄散组)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毒副作用及脏器功能评价复方青黄散临床安全性.结果 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前血砷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治疗后1个月血砷浓度则显著升高(P<0.001);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后1、3、6个月血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复方青黄散组总体毒副作用发生率及消化道毒副作用发生率均低于青黄散组(χ2值分别为4.720、4.650,P值分别为0.030、0.034).腹痛腹泻患者血砷浓度低于无腹痛腹泻患者(P=0.020).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前分别有21例心肌酶偏高、10例肝功能异常及4例肾功能异常;治疗后6个月,分别有7例心肌酶、6例肝功能及1例肾功能恢复正常,无新增心肌酶、肝功能以及肾功能异常病例.结论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MDS,砷可被有效吸收入血液,血砷浓度维持稳定;毒副作用较青黄散小,无心肝肾功能损伤.

2142 条记录 1/108 页 « 12345678...107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