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推拿特定穴对脾虚腹泻婴幼儿消化间期胃电影响

    作者:王艳国;郭秀琴;曾庆云;骆雄飞

    目的:观察推拿特定穴对脾虚腹泻婴幼儿消化期胃电影响,探讨推拿特定穴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作用机理.方法:将90例腹泻婴幼儿按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推脾土组,推大肠组、推脾土大肠组,每组各30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28例,不予以任何干预手段,比较三组脾虚腹泻婴幼儿与正常婴幼儿儿消化间期胃电参数(频率和振幅)及推拿对腹泻婴幼儿胃电的影响.结果:三组脾虚腹泻婴幼儿消化间期胃电频率和振幅均低于正常组(P<0.05);在第一天推拿后至第三天推脾土组和推脾土大肠组胃电频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P<0.01),同样在第三天振幅也显著提高(P<0.05);推大肠穴组推拿后胃电频率和振幅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虚腹泻婴幼儿存在胃电节律紊乱以及舒缩运动功能降低;推拿脾土和脾土大肠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地调节胃电节律和舒缩运动功能而达到止泻的作用,而推拿大肠组对胃电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但胃电参数有升高的趋势.说明特定穴可能具有特异性,临床治疗应辨证合理选穴.

  • 基于阻抗法的胃动力信息检测系统设计

    作者:王伟;李章勇;魏进民;贺中华;杨及;王美霞

    临床将胃电信号作为胃动力紊乱诊断依据,但胃电信号并不完全对应于胃的活动,特别是胃的蠕动、胃的排空等机械活动.如果将与胃机械活动对应的胃阻抗信息也作为诊断依据之一,那就为建立新的、更准确的胃动力评价方法提供可能.本文基于阻抗法设计了一个新的获取胃动力信息的方法,不仅获得常规检测参数胃电,也通过小波变换技术分离出与胃电同步的胃阻抗信息,为临床胃动力学研究提供新途径.

  • 提插、捻转法针刺足三里对新西兰兔胃电和血浆胃泌素、cAMP、cGMP的影响

    作者:张宏;唐纯志;陈永萍;林锦泉;冼志红;赖秀丽

    [目的] 观察提插法、捻转法针刺足三里穴对新西兰兔胃电、血浆胃泌素、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兔分为提插和捻转两组,针刺前后分别记录体表胃电图,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胃泌素、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与捻转法相比较,提插法可升高健康新西兰兔胃电幅值并使频率增快(P《0.01或P《0.05);提插法可升高血浆胃泌素及cAMP含量(P《0.05),但两种手法对血浆cGMP含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提插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新西兰兔胃电活动、血浆胃泌素、cAMP的作用比捻转手法强.

  • 胃肠起搏器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红霞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资料表明,因FD就诊的患者占消化专科门诊20%~40%,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发现FD与胃电活动异常有关,临床常用药物疗效欠佳,我科2006年12月开始将胃肠起搏器应用于FD患者的治疗中,观察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针刺足三里穴对健康青年人胃电活动的影响及其时间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圣洁;潘佳丽;张宇;徐月新;卢岩

    目的 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健康青年人胃电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时间相关性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30例,运用EGEG-5D五导胃电图微机分析仪检测足三里穴针刺过程中不同时段(针刺前10 min、进针时、进针后5 min、进针后10 min、行针时、行针后5 min、行针后10 min、出针时、出针后5 min、出针后10 min)胃电波形频率和幅值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Ⅰ~Ⅳ导联中,各时段平均频率、平均幅值数值较针刺前大多有所降低,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相对升高,进针后10 min、行针后10 min与进针后5 min、行针后5 min相比数值降低(P<0.05),出针后5、10 min与针刺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对健康青年人胃电活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且以抑制作用更为明显;针刺过程中,即时效应、累积效应均有所体现,在针刺操作后10 min内累积效应持续存在;同时针刺对机体胃电活动的调节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 不同亚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动力检测的研究

    作者:吴巧艳;周旭春;刘茂强;李章勇;刘纯伦

    目的:采用生物阻抗胃动力检测系统和评价方法研究不同亚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sease,GERD)患者胃动力情况.方法:选取103例GERD患者,行GERD的反流症状(Gastroeso 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Q)评分,并通过胃动力检测系统提取胃电和胃阻抗信号,与对照组相比较,并进行不同亚型GERD之间胃电和胃阻抗信号的组间比较.结果: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组GerdQ评分为(12.52±8.49),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组GerdQ评分为( 15.14+8.01),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组GerdQ评分为(7.20±7.10).与对照组比较,不同亚型GERD的胃电和胃阻抗异常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组胃电和胃阻抗异常较NERD组、BE组更明显,NERD组胃阻抗中频百分比低于BE组,而低频百分比高于BE组(P<0.05).NERD反流症状评分与胃阻抗异常相关(rs=-0.032).结论:GERD各亚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动力异常,以RE组明显.在NERD中反流症状与胃动力异常有关.

  • 电针"足三里"穴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调整的时间效应关系研究

    作者:贾萍;陈刚;陈日新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胃动力障碍的时效关系.方法:静脉注射红霉素复制家兔胃电节律亢进模型后,分别给予3Hz、20Hz、100Hz频率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应用IEGG谱分析仪记录电针作用时及电针作用后10分钟的胃电总功率(PTP).结果:100Hz频率电针作用时家兔胃电PTP显著降低(P<0.05),3Hz、20Hz电针作用时PTP无明显变化(P>0.05);三种频率电针作用后10分钟PTP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可使亢进的胃肠运动降低,且电针后效应优于即时效应.

  • 四逆散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胃电、胃肠道激素和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

    作者:张荣忠;张磊

    目的:研究以四逆散为主随证加减对不同证型胃脘痛的疗效和对胃电、血浆胃肠道激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O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HP)的影响,并以此探讨上述指标在不同证型胃脘痛中的变化,以期为胃脘痛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诊断依据.方法:98例胃脘痛病人分为6种证型,每种证型患者再按西医诊断分为2组.四逆散治疗组以四逆散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对照组以雷尼替丁治疗;疗程均为两个月.观察表观疗效及胃电、胃肠道激素、幽门螺旋杆菌的变化.结果:四逆散加减方对不同证型胃脘痛的表观疗效相当,总有效率91.8%;雷尼替丁治疗组总有效率7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证型患者的胃电、胃肠道激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四逆散加减治疗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四逆散加减方对胃脘痛的疗效确切,其疗效与胃电、胃肠道激素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电针"足三里"穴对家兔胃运动、胃电的影响及与蓝斑核关系的研究

    作者:于航;贾庆波;王晶

    目的目的探讨电针对胃运动、胃电活动的影响及与监斑核的关系.方法采用霍尔效应同时描记胃运动与胃电慢波的方法,观察电针对安静清醒状态下家兔胃运动、胃电活动的影响,以及损毁蓝斑核、蓝斑核注入生理盐水、微量去甲肾上腺素(NA)、哌唑嗪(PA)、育亨宾(YOH)后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影响.结果①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运动、胃电慢波呈抑制效应;②损毁蓝斑核后电针抑制效应部分减弱;③蓝斑核注入NA后,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效应增强;④蓝斑核注入PA后,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作用被部分阻断;⑤蓝斑核注入YOH后,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效应影响不大.结论电针家兔"足三里"穴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效应与蓝斑核有关,此抑制效应是通过NA和肾上腺素能α1受体发挥作用,与α2受体关系不大.

  • 基于小波变换的胃电基线漂移滤除方法研究

    作者:丁伟;秦书嘉;缪磊;席宁;李洪谊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胃电(EGG)基线漂移滤除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EGG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利用分解后所得的低频信号来逼近EGG中的基线漂移噪声信号,从而滤除采样EGG信号中的基线漂移分量.将该方法应用于狗的EGG信号采集实验,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能较好地滤除EGG基线漂移信号.并且从小波变换的频段滤波特性可知,该滤除方法对胃电快、慢波频段信号没有影响.

  • 小波变换和小波提升在胃电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丁伟;秦书嘉;缪磊;席宁;李洪谊

    本文介绍了小波基函数的定义、构造和小波提升.并将小波变换和小波提升应用于胃电(EGG)信号处理中.通过对信息熵、信号能量和联合熵等滤波后的信号特征进行分析,介绍了小波基函数的一般评价选择方法.为了验证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实验中采用了不同的小波基函数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信号滤波.通过小波变换和小波提升对EGG信号进行了滤波,分离了EGG快、慢波频段信号.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小波变换和小波提升方案的合理性和EGG滤波算法的有效性.为胃的疾病诊断和测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工具和测量方法.

  • 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健康人胃电平均幅值的影响

    作者:陈婷;余小夏;魏宁;马腾;刘旭光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经穴对健康人胃电平均幅值的影响,探讨经脉穴位与脏腑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针刺健康人胃经、脾经、胆经的不同穴位及非经非穴,观察针刺前后胃电平均幅值的变化,比较研究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胃功能影响的差异.结果: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健康人胃电平均幅值变化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针刺胃经不同穴位对胃电平均幅值变化率具有不同影响.结论:针刺对健康人胃功能的影响具有经脉和穴位的相对特异性.

  • 胃动力障碍患者的胃电活动

    作者:郭耸峰;周新民;郑崇勋;叶继伦;樊代明

    目的研究胃动力障碍患者胃电活动. 方法记录、分析12例具有胃动力障碍患者在禁餐8 h后的胃电数据. 结果 4例出现胃动过缓(胃电频率<0.04 Hz);2例餐后胃电幅度明显降低,1例餐后呕吐,其胃电波形变为一条线;2例出现短时间胃动过速(胃电频率>0.07 Hz),1例长时间出现胃动过速. 结论胃电活动与胃动力密切相关.

  • IBS患者胃肠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景杰;高峰;黄裕新;郝悦;刘莉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一种小肠和结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为腹痛,可在便后缓解,或伴有大便次数或大便干、稀性状的改变;或有大便方面的异常.如:大便次数改变;大便性状改变(干、稀、水样);便急、窘迫、排便不尽感;粘液便;或腹胀[1].IBS的发病原因尚不明了,就其发病因素来看可能与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临床治疗效果也不十分明显.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IBS患者的胃肠运动功能状况,我们采用对食管24*!h动态pH的监测、进餐前后胃电的变化以及小肠传递时间的观察,进一步研究分析IBS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为研究IBS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54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