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甘青青兰生品和炒制品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及其2,2-二苯基-1-苦肼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比较
目的:比较甘青青兰生品和炒制品中总黄酮、总多酚含量的差异及其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能力,探讨生、炒甘青青兰中有效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以75%乙醇为溶媒采用冷浸法对甘青青兰生品和炒制品进行提取,采用NaNO2-Al(NO3)3-NaOH法和Folin-Ciocalteu法分别测定其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甘青青兰生品中总黄酮含量(6.442%)<炒制品(7.929%);甘青青兰生品中总多酚含量(4.132%)≈炒制品(4.136%);甘青青兰生品自由基半数清除率浓度(0.847)>炒制品(0.628),甘青青兰生品自由基清除效率(1181.335)<炒制品(1592.357)。结论甘青青兰抗氧化活性成分可能为酚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相关性。
-
藏药甘青青兰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目的 分离和鉴定藏药甘青青兰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体积分数80%乙醇提取,用硅胶色谱和凝胶柱(LH-20)色谱分离,采用IR,MS,NMR等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结果 经药理活性筛选后,由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纯化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2)、pedalitin(3)、香草酸(4)、对羟基桂皮酸(5),5,6,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6)、pedaliin-6"-acetate(7)、cirsiliol-4'-glucoside(8)、香树脂醇(9)、β-谷甾醇(10)、(R,S)-迷迭香酸正丁酯(11)、迷迭香酸甲酯(12)、苯甲酸(1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4)、pedaliin(15)、绿原酸甲酯(16)、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4'-O-β-D-葡萄糖苷(17)、迷迭香酸(18).结论所鉴定的18个化合物中,有11个化合物即化合物1~2,4~6,11~13,16~1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对HBV具有抑制作用,而化合物18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响应面法优化回流提取藏药甘青青兰总黄酮工艺
目的:研究响应面法优化甘青青兰总黄酮提取工艺参数和条件.方法:以甘青青兰为原料,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较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80℃、乙醇浓度50%、料液比1:30时,总黄酮实际提取率为2.146%,与模型预测得率2.042%相对误差0.104%.结论:此优化方法方便可行,为甘青青兰总黄酮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其功效成分制备及产业化开发奠定了研究基础.
-
藏药甘青青兰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目的 研究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 从甘青青兰的超临界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正三十三烷烃(3)、白桦酯醇(4)、3β,20a-二羟基乌苏烷-21(22)-烯-28-酸(5).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藏药甘青青兰与藏荆芥的生药鉴别研究
目的 对藏药甘青青兰与混淆品藏荆芥进行比较,为区别用药和进一步研究甘青青兰奠定基础.方法 比较甘青青兰与藏荆芥的基源植物、药材形状、细胞组织解剖学特征并进行TLC和紫外光谱定性分析.结果 甘青青兰叶为羽状全裂、裂片线状,藏荆芥叶为线状披针形、全缘;甘青青兰叶中栅栏组织为两列重叠排列,藏荆芥为一列;对甘青青兰和藏荆芥进行TLC分析,以石油醚-丙酮(7:3)为展开剂,甘青青兰与藏荆芥的斑点数均为7个;甘青青兰的紫外大吸收波长为202 nm,藏荆芥的紫外大吸收波长为213 nm.结论 甘青青兰和藏荆芥为藏医常用药物,两者在药材形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可以从叶的形状、栅栏细胞的特征及TLC的斑点数和紫外大吸收波长加以区别.
-
藏药甘青青兰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藏药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多种柱层析和重结晶方法分离和纯化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成分,利用理化性质和TLC、1H-MNR、13C-NMR等分析测试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甘青青兰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4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I)、d-香树脂醇(Ⅱ)、羽扇豆醇(Ⅲ)、(-)-反式松香芹乙酯(Ⅳ).结论 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该化合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为首次采用柱层析的方法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不同产地藏药甘青青兰中重金属含量测定
目的 测定藏药甘青青兰中重金属含量,控制甘青青兰质量.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甘青青兰中有害元素铅、砷、汞.结果 不同产地甘青青兰药材中重金属铅、砷、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甘青青兰中重金属不超标.结论 此方法简单、准确、可控,重现性好,为研究传统藏药甘青青兰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安全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两种抗病毒藏药化学成分预实验及其黄酮含量测定
目的 对抗疱疹病毒藏药甘青青兰和蓝花荆芥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预实验,并对其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热回流、浸提法提取样品中的化学成分,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荆的颜色反应或沉淀反应,对提取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查;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结果 甘青青兰中可能含有黄酮类、酚类或鞣质、香豆素与内酯、蒽醌类、甾体或三萜类、强心苷、挥发油、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与多肽、皂苷、多糖及苷类等化学成分,其中总黄酮含量为5.66%.蓝花荆芥中可能含有黄酮类、酚类或鞣质、蒽醌类、甾体或三萜类、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挥发油和皂苷等化合物,其中总黄酮含量为0.75%.结论 初步确定了两种抗病毒藏药材所含的化学成分类别,为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
藏药制剂七味消肿丸的质量标准
目的:建立七味消肿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余甘子、甘青青兰进行定性鉴别,对榜嘎中乌头碱进行限量检查;采用Sunfire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2:2:7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03 nm,柱温为30℃,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μl,对诃子中的没食子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041~0.8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27%,RSD=1.58%(n=6).结论:本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七味消肿丸的质量控制.
-
甘青青兰挥发油成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甘青青兰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38种化合物被鉴定,主要成分为桉油醇、(1α,2α,5α)-2,6,6-三甲基二环[3.1.1]-3-庚酮、α,α,4,8-四甲基-3,7-环癸二烯-1-甲醇、1,6-二甲基-9-(1-甲基亚乙烯基)-5,12-二氧杂三环[9.1.0.0(4,6)-8-十二烷酮、(E,E)-3,7-二基-10-(1-甲基亚乙烯基)-3,7-环癸二烯-1-酮等;乙醇作携带剂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44种化合物被鉴定,主要成分为桉油醇、(1α,2α,5α)-2,6,6-三甲基二环[3.1.1]-3-庚酮、[1R-(1α,3α,4β)]-α,α,4-三甲基-4-乙烯基-3-(1-甲基乙烯基)-环已烷甲醇、(E,E)-3,7-二甲基-10-(1-甲基亚乙烯基)-3,7-环癸二烯-1-酮、乙酸等.
-
甘青青兰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目的 为提高藏药的质量标准,对甘青青兰进行形态组织学的研究.方法 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对甘青青兰进行性状、显微鉴别,组织、粉末图用显微描绘镜绘制.结果 确定了药材性状、组织构造及粉末的主要鉴别特征.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甘青青兰质量标准的修订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
甘青青兰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甘青青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甘青青兰挥发油共分离出75个峰,鉴定出其中主要的36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5.24%.结论:甘青青兰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石竹烯、桉叶油素、大根香叶酮、(-)-反式-松香芹乙酸酯、杜松醇、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甲基-2-(1-甲基乙基)-苯、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匙叶桉油烯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