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乌拉尔甘草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是我国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调和诸药等功效[1],我国甘草资源野生分布区主要为内蒙古、宁夏、甘肃以及新疆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区[2].研究表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甘草形成了适应干旱荒漠条件的生物特性和丰富的遗传变异[3].
-
植物生长物质对栽培甘草幼苗根内源激素变化动态研究
甘草是常用的大宗药材,具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1],甘草除药用外,还用于食品、烟草、日化及畜牧业等.但是由于近年来甘草资源的无序开发及乱挖滥采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如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区,严重破坏了野生甘草资源和草原植被[2].为了解决目前对中药材甘草的需求矛盾,甘草的优质高产栽培研究越显其重要和紧迫,但是以根及根茎入药甘草的根系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在田间条件下,探讨经植物生长物质处理的甘草苗期根系内源激素水平变化动态,旨在为甘草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
栽培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含量的单株分析
甘草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临床用量大,而且以甘草药材或以甘草酸作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数目也不断增加,从而带动甘草药材的消耗,导致野生甘草资源过度采挖,这种过度采挖不仅使甘草产地沙漠化,而且使野生甘草药材质量、产量降低.
-
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甘草为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的干燥根及根茎.乌拉尔甘草主产于宁夏、内蒙西部等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由于野生甘草资源紧缺,加之草原环境保护的重视,有效控制了野生甘草的采挖,为满足市场供求,西部地区已大面积开展了甘草的种植工作[1],但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生药组织学研究与比较未见报道,本文就不同生长年限(1~8年生)的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胀果甘草及光果甘草做了系统的比较研究,为甘草的品种鉴别、栽培甘草的年限优选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研究概况
甘草又名甜根、蜜草,来源于豆科甘草属,全世界有23个品种.我国是甘草分布多的国家,有12个品种,其中乌拉尔甘草(即中国甘草)是我国列入药典的3种甘草中分布广、产量高、质量好的甘草品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人类应用甘草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把甘草列于1000余种中药的第一味.我国有"十方九草"、"无草不成方"之说,自古至今,广为药用,兼有"国老"的尊号,被称为中草药之王.其根和根茎是常用的中药,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1].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甘草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使得甘草资源出现世界性短缺局面,因而开发甘草地上部分资源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2].
-
十大陇药(一)——甘草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e 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甘肃野生甘草资源主要分布于酒泉安西、金塔、民勤、环县、合水、华池等县,储量达2.52万吨,家种甘草主产于河西走廊,陇西周边等地区.秋季采挖,入药生用或蜜炙用.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味甘甜而名甘草、甜草,又名国老草,李时珍《本草纲目》曰:"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诸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
甘草的资源现状整合及人工栽培保护
甘草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经济植物,在医药、食品加工、日用化工、烟草及畜牧业等领域均有广泛需求,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如何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开发利用甘草,是我们当前应解决的重要问题.旨在弄清我国野生甘草分布区和人工种植区的资源状况,熟悉栽培技术,一方面加强对野生甘草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加快优良甘草种质的选育及研究推广相关栽培技术,达到资源的合理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并举的目的.促进其精细化、多层次的发展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