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植物源农药研发及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中药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是制约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以植物源农药为代表的生物农药安全、环保,有利于中药材的无公害生产和质量提高.目前植物源农药在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升温的契机下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尽管基础研究薄弱,因其低毒安全和生态无污染,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该文综述了中药材生产中植物源农药研发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现存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策略性建议.植物源农药的研发有望成为解决中药材农残和重金属超标问题的利器,促进中药产业源头的健康发展.
-
雷公藤良种栽培技术及推广研究
雷公藤为常用中药,以根入药,具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的功能[1].雷公藤也是植物源农药的极佳原料,可开发为生物农药.<神农本草经>谓:"除气疥骚;杀虫鱼,生山谷."<本草纲目>谓:"根尤毒.浸水如雄黄色,气极臭.园圃中渍以杀虫,用之颇及,其叶亦毒,与断肠草无异."[2]雷公藤根皮为我国民间传统的杀虫药物,粉碎物或提取物对菜青虫、小菜蛾等多种农林果树害虫有强烈的胃毒,可造成拒食或起麻醉作用,是我国江浙、闽一带菜园中广泛使用的杀虫剂.
-
马桑籽中马桑内酯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其活性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害虫防治领域人们急切盼望着有高效、低毒、无污染的新型农药来代替高毒有机合成农药.植物源农药具有在环境中降解快,对人畜及非靶标生物毒性低,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在未来的害虫防治中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
植物源药物纳米化剂型研究进展
随着有机食品渐渐深入人心,植物源药物已成为农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本论文综述了当前植物源性药物剂型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基本剂型复合功能化的趋势.在复合功能化剂型中,又着重叙述了光降解源型纳米TiO2复合纳米农药,该剂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植物源农药杀虫与抑制几丁质酶活性的测定
目的 研究青蒿叶、桉树叶、红树植物白骨壤叶乙醇提取物对大蜡螟虫的毒杀作用以及对虫体几丁质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室内药液喷虫法测定3种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杀虫活性与抑制几丁质酶活性.结果 青蒿、桉树、红树植物白骨壤叶乙醇提取物对大蜡螟24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9.00±3.87) %,(53.47±11.63) %,(18.60±6.70) %.对大蜡螟几丁质酶的抑制率分别为(20.33±1.42)%,(20.59±1.72)%,(13.56±1.58)%.结论 青蒿叶与桉树叶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杀虫活性与抑制几丁质酶活性显著高于红树植物白骨壤叶乙醇提取物(P<0.05).
-
中乌头碱的丙酰化修饰研究
目的 探讨中乌头碱C_3,C_(13),C_(15)位羟基的丙酰化方法.方法 以中乌头碱、丙酸酐为原料合成中乌头碱酯化衍生物.结果 得到4种丙酰化衍生物,并通过ESI-MS,1H-NMR验证了其结构,分别为3-丙酰基中乌头碱(a);3,13,15-三丙酰基中乌头碱(b);3-丙酰基-13,15-二乙酰基中乌头碱(c);3-乙酰基-13 -丙酰基中乌头碱(d).据文献检索,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报道. 结论中乌头碱的三个羟基中,C_3-OH易被丙酰化,C_(15)-OH难被丙酰化.
-
生物源农药在中药材生产上的应用概述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及动物源农药在中药材生产上的应用,并对其前景作了简要展望.
-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
植物源农药就其低毒、低残留、与环境和谐、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等优点,符合现代环保和人们健康的要求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植物源农药的资源、植物源农药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