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玻璃酸钠注射液对肩凝症关节活动的影响观察

    作者:杨火祥;刘玲玲

    目的:评价玻璃酸钠液在肩凝症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炎(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患者106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治疗组53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拔罐、红外线照射及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玻璃酸钠液,通过注射针将液体注入肩关节腔内,两组疗程均2个月.结果:治疗组53例,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临床治愈37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100%.少治疗次数为4次,平均治疗17.8次.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治愈率发现,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玻璃酸钠液对肩凝症患者关节活动的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

  • 氨甲环酸减少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失血效果观察

    作者:王清山;徐海斌;黄媛霞;陶金刚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结合局部关节腔注入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行TKA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放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在安装假体结束及缝合关节囊后通过引流管注入氨甲环酸溶液50 ml(氨甲环酸1 g),并临时夹闭引流管1 h;对照组在放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在安装假体结束及缝合关节囊后通过引流管注入生理盐水50 ml,并临时夹闭引流管1h.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输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无输血病例,对照组输血4例;两组均无术后感染、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滴注结合关节腔注入氨甲环酸溶液可有效减少TKA术后失血量.

  • 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189例

    作者:冯美楷;杨平

    膝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X线表现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骨小梁断裂,有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有唇样增生.2008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OA 189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抗阻力训练为主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帮剑;吕一;徐铮青;陈文生;陈怿爽;季四青;童培建

    目的 观察抗阻力训练为主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关节滑液中MMP-3和MMP-13的影响,从而分析抗阻力训练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骨伤科收治的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分期为Ⅰ级或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抗阻力训练为主的综合治疗和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灌注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以及关节滑液中MMP-3和MMP-13变化.结果 治疗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由66.40±13.02降低为治疗后的39.33±10.46,对照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由66.13±13.28降低为治疗后的49.80±12.10,2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关节滑液MMP-13、MMP-3含量由(245.90±8.97) ng/ml、(183.17±13.86)ng/ml降低为治疗后的(155.40±7.97) ng/ml、(125.47±9.32) ng/ml;对照组MMP-13、MMP-3含量由(246.23±11.08) ng/ml、(183.73±18.61)ng/ml降低为治疗后的(183.26±13.27) ng/ml、(154.10 ±7.05) ng/ml;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MMP-3、MMP-13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抗阻力训练为主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改善WOMAC骨关节炎指数,并降低关节滑液MMP-3、MMP-13的水平,从而发挥对早期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

    作者:魏立;邱宇;孙亢;钟涛;郑海龙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首次接受TKA治疗的患者56例,按年龄、性别等因素匹配后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术中未使用任何止血药物,而观察组术中局部应用TXA溶液冲洗手术创腔.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48小时引流量、术后48小时血红蛋白水平、输血患者比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术后48小时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输血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KA术中局部应用TXA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失血量.

  • 氨甲环酸止血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量影响

    作者:华政哲;张敬东;韩文峰;何勇;张攀;孙保飞

    目的 评价术中髋臼及股骨髓腔创面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同时在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单次灌注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和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单次灌注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因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 A组患者32例: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单次灌注氨甲环酸2. 5 g(25 ml)止血. B组患者32例:术中髋臼及股骨髓腔创面分别应用0. 5 g(5 ml)氨甲环酸浸润,并用纱布填塞止血,同时在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单次灌注1. 5 g(15 ml)氨甲环酸止血.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同一术式完成全髋关节置换.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和总失血量. 结果 术后24 h,A组患者血红蛋白为(10. 4 ±0. 8)g/L,B组(11. 6 ±0. 9)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术后48 h,A组血红蛋白为(9. 6 ±1. 0)g/L,B组(11. 1 ±0. 6)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组术中失血量(220. 5 ± 15. 0) ml,B组(140. 9 ± 14. 7) 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后48 h引流量为(360.5 ±21.0)ml,B组(350.9 ±20.7)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失血量( 972. 0 ± 45. 8 ) ml, B 组( 760. 0 ± 43. 4 ) 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 ). A 组手术时间为(47. 0 ± 8. 2) min, B组(48. 0 ± 8. 1) 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或其他并发症.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及股骨髓腔创面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同时,在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局部灌注氨甲环酸止血,较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单次灌注氨甲环酸止血效果更好,并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假体周围感染及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在对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期间用不同的氨甲环酸止血法对其进行止血的效果

    作者:马剑;朱政炜;郑明

    目的:探讨在对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期间应用不同的氨甲环酸止血方法 对其进行止血处理的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止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为B组患者单用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法进行止血处理,为A组患者联用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法和创面浸润氨甲环酸法进行止血处理.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的水平、围手术期的总失血量、术中的失血量、术后的引流量、手术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24 h和术后48 h,A组患者血红蛋白的水平均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总失血量、术中的失血量及术后的引流量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期间联用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法和创面浸润氨甲环酸法对其进行止血处理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电针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灌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0例

    作者:李艳明;袁菱梅;王丽平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灌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肩关节周围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灌注组)40例和对照组(电针组)40例.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3个月后观察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活动评分(CMS).结果:治疗组VAS评分、CM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87.5%)(P<0.05).结论:电针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灌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

  • IGF-1、FGF-b在中药活骨注射液对兔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表达变化实验研究

    作者:张文进;张晓峰;李超;徐西林;吕航;段洪超;王春龙

    目的:观察中药活骨注射液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IGF-1、FGF-b的表达。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9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30只)、造模组(60只)。造模组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各30只。空白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模型组、实验组每3天髋关节腔灌注一次。造模组术后2周开始给药。各组按1周、3周、6周、9周、12周时间点分批处死,每批每组处死6只,进行检测。采用Real-time PCR、免疫组化观察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过程中IGF-1、FGF-b的表达变化。结果:Real-time 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IGF-1、FGF-b表达,IGF-1、FGF-b的表达随着时间推移各组表达量逐渐升高。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时间点IGF-1、FGF-b表达,IGF-1、FGF-b 的表达随着时间推移各组表达量逐渐升高。 RT-PCR、免疫组化法都可以作为观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变化过程的检测方法,并且具有重要价值,虽然检测方向不同,但其两者的优缺点互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骨注射液对IGF-1、FGF-b有着血管再生作用,对于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早期治疗有显著地效果。

  • 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灌注联合双氯芬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贵红;左正才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灌注联合双氯芬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确诊膝骨关节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组于基线时予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灌注治疗1次,同时予双氯芬酸口服治疗,常规治疗组单用双氯芬酸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d口服,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于基线和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20 m 步行痛、关节触痛、Western Ontario and Ma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采用VAS标准评估。结果:常规治疗组20 m步行痛、关节触痛和WOMAC功能在基线时分别为51±15、51±17、618±177;4周后分别为36±1、32±13、392±152;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组20 m步行痛、关节触痛和WOMAC功能在基线时分别为53±13、51±17、620±193,4周后分别为28±12、21±15、336±129;与基线时比较4周后常规治疗组和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组患者的主要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4周后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灌注治疗组的主要疗效指标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灌注治疗疗效更佳。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三种镇痛方案的对比

    作者:张印;史永安;余攀;乔宗瑞

    [目的]评价不同镇痛方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90例,随机采用三组,分别采用“鸡尾酒”关节腔灌注(关节灌注组)、关节周围多点注射(多点注射组)及股神经阻滞(神经阻滞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间术后VAS评分、哌替啶使用例数、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h及72 h,三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时,神经阻滞组后关节囊疼痛明显,VAS评分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加用哌替啶患者数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三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诉股四头肌无力比例较高,自主直腿抬高及下地活动时间方面均不如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三组间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灌注“鸡尾酒”配方药物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面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且操作简单,在术后早期活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有一定优势.

  • 林格氏液关节腔灌洗与欣维可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对比

    作者:滕学仁;HU Guang-liang;赵永生;ZHOU Lun;李建民

    目的 观察和对比分析林格氏液关节腔灌洗与欣维可(玻璃酸钠)腔内注射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单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林格氏液关节腔灌洗组、单纯欣维可关节腔内注射组和关节腔灌洗+欣维可腔内注射组.采用WOMAC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8、12、24和52周进行治疗效果评定.所有治疗在同一医院由同一组医生完成,采用单盲(病员侧)方法.借助Stata软件,采用混合模型的方法对重复测量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单纯关节腔灌洗、单纯欣维可关节腔内注射和关节腔灌洗+欣维可腔内注射均在治疗后8、12和24周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P<0.05),后两组在52周仍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P<0.05);②单纯欣维可关节腔内注射和关节腔灌洗+欣维可腔内注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关节腔灌洗(P<0.05);③关节腔灌洗+欣维可腔内注射治疗后1周,在减轻疼痛方面优于单纯欣维可关节腔内注射(P<0.05),在其他时段上无明显治疗差异(P>0.05).结论 单纯林格氏液关节腔灌洗及单纯欣维可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均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二者联合应用并不能明显增加疗效.单纯欣维可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性关节炎效果佳较单纯林格氏液关节腔灌洗明显,且持续时间长,操作简单.

  • 玻璃酸钠关节腔灌注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王贵红;左正才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灌注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5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玻璃酸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用VAS标准评估所有患者基线和5周、12周后20 m步行痛、关节触痛、WOMAC骨关节炎指数.结果 在5周、12周后玻璃酸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20 m步行痛程度、关节触痛、WOMAC(VAS法)均较基线时有明显改善(P<0.05).5周、12周后玻璃酸钠治疗组的20 m步行痛程度、关节触痛、WOMAC(VAS)均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灌注疗效更佳.

  • 关节镜下修复联合关节腔灌注治疗肩袖损伤合并继发性冻结肩的疗效分析

    作者:林廷岳;翁晓军;王洪涛;王靖;龙杨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联合关节腔灌注玻璃酸钠+氨甲环酸+得宝松治疗肩袖损伤合并继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肩袖损伤合并继发性冻结肩患者41例.其中,男12例,女29例,年龄42~68岁,平均55.5岁,病程6~11个月,主诉肩痛、活动受限,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肩袖有撕裂,全麻下先行手法松解,然后入镜观察,镜下松解,根据肩袖撕裂形态及大小选择相应术式行肩袖缝合,关闭切口后,盂肱关节留置引流管并灌注玻璃酸钠20 mg+氨甲环酸10 ml+得宝松1 ml,肩峰下留置引流管并灌注玻璃酸钠20 mg+氨甲环酸10 ml.术后根据骨质及肩袖撕裂情况,个体化设计康复方案进行患肩功能练习.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1个月因疼痛未缓解要求再次入院予以消炎止痛、关节腔封闭等治疗并好转出院,其余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平均9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7.0±1.2)分下降(1.1±0.1)分.术前:外旋5~50°,平均(29.6±13.4)°;前屈30~135°,平均(82.8±30.4)°,外展30~140°,平均(83.4±29.4)°;术后:外旋25~60°,平均(51.3±8.6)°,前屈85~180°,平均(160.3±22.8)°,外展80~180°,平均(157.1±22.3)°.术前术后VAS评分及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联合关节腔灌注治疗肩袖损伤合并继发性冻结肩,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加速康复,临床效果满意.

  •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60例疗效观察

    作者:孟庆良;师丽萍;郭会卿;谷慧敏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滑膜炎汤配合关节腔灌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患者采用口服院内经验方滑膜炎汤,配合关节腔灌注消炎液及臭氧疗法治疗.结果:治愈4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结论:滑膜炎汤配合关节腔灌注消炎液及臭氧疗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疗效确切.

  • 氨甲环酸联合"鸡尾酒"灌注在初次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作者:秦海江;杨青;张永战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XA)结合关节腔"鸡尾酒"混合液灌注在初次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30例,记录并比较3组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总引流量、术后3 d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变化水平,术后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结果 实验A组术后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引流量、术后3 d Hb下降值、术后3 d Hct下降值低于对照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术后静息及活动状态下膝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结合关节腔"鸡尾酒"混合液灌注应用于初次膝关节置换,可降低术后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能够显著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利于早期快速康复,同时不增加血栓发生的风险,且未见不良反应.

  • 臭氧联合玻璃酸钠髋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长勇;李芳;罗姣

    目的 观察臭氧联合玻璃酸钠髋关节腔内注射对强直性脊柱(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半年内我院就诊的AS患者3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10例,治疗组患者进行臭氧、玻璃酸钠髋关节腔内注射,交替应用,1次/5d,各3次,配合髋关节牵引、推拿、下肢运动器治疗,2次/d.对照组仅给予髋关节牵引、推拿、下肢运动器治疗,每日两次.记录观察治疗前后髋关节活动度(中立位0度法)及髋关节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结果治疗组在髋关节活动度改善及髋关节疼痛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臭氧联合玻璃酸钠髋关节腔内注射能大幅度改善髋关节活动度、恢复髋关节功能,并能较好的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 关节腔灌注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滑膜炎39例

    作者:黄智强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配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膝关节滑膜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腔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腔灌注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较对照组的71.79%更高(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无复发,较对照的5.13%更低(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中药外洗结合关节腔灌注对于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效果明显,其效果明显优于关节腔灌注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氨甲环酸应用方式对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影响对照研究

    作者:华政哲;张敬东;韩文峰;何勇;张攀;孙保飞

    目的:评价术中股骨髓腔创面应用氨甲环酸止血结合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膝关节腔内单次灌注应用氨甲环酸止血,与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膝关节腔内单次灌注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对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应用氨甲环酸方式分为两组。 A组患者34例,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膝关节腔内单次灌注氨甲环酸2.5 g(25 ml)止血;B组患者34例,术中股骨髓腔创面应用1.0 g(10 ml)氨甲环酸注射后,使用截骨块封闭股骨髓腔,结合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膝关节腔内单次灌注1.5 g(15 ml)氨甲环酸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和总失血量。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 BMI)、术前出血时间、术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术前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 A 组血红蛋白为(11.2±0.9) g/L, B 组为(11.9±0.8)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A组血红蛋白为(10.5±1.0)g/L,B组为(11.3±0.6)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术后引流量为(320.5± 21.0) ml,B 组为(260.9±18.7)ml,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总失血量(962.0±43.6)ml,B组总失血量(780.0±42.3)ml,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髓腔创面应用氨甲环酸止血,结合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膝关节腔内局部灌注应用氨甲环酸止血,效果更好,且未增加手术时间、假体周围感染及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