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祛痰通络辅以活血散风治疗颈椎病

    作者:王衍全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认为,颈椎病多与痰湿及风邪闭阻经络密切相关,治当祛痰通络,活血散风。首先颈椎病的起病缓慢,多与伏案劳作、颈椎姿势不正等职业劳损因素密切相关,即使有外伤病史也是继发于外伤。由于劳损或其他继发因素使颈部气血循行不畅,复又感受风寒湿邪闭阻经络而发病。从局部的病理变化而言,劳损和风寒湿邪都会引起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无菌性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液渗出。而这些充血水肿炎性渗出,正是中医所说的津液代谢失调。津液有滋润濡养的功能,能滑利筋骨濡养脑窍。津液的代谢输布障碍就会导致水液停滞、出现痰饮。痰饮无所不至,痰在筋骨可致筋骨疼痛、肢体麻木,痰阻经络可致半身不遂,痰饮上犯于头,可使眩晕昏冒。

  •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头颈姿势的改变

    作者:李瑞雪;刘新强;王婷;安乐乐;张盛

    目的 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自然头位下头颈姿势的改变.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20例UCLP患者(男9例,女11例,年龄12~17岁,平均年龄14.1岁),在自然头位下拍摄正畸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所有UCLP患者的正畸治疗均采用前方牵引配合固定矫治.分别测量正畸治疗前后颈椎平面(CP)与前颅底平面(SN)的交角(SN-CP),颈椎切线(CVT)、齿突切线(OPT)与SN平面的交角(SN-CVT、SN-OPT),CVT、OPT与颅外水平面(HOR)的夹角(OPT-HOR、CVT-HOR),CVT与OPT的交角(OPT-CVT).对治疗前后两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结果 UCLP患者正畸治疗后SN-CP(102.53°±5.42°)、SN-CVT(115.33°±6.81°)、SN-OPT(110.68°±5.58°)、OPT-CVT(6.24°±3.42°)均较正畸治疗前[SN-CP(96.11°±4.92°)、SN-CVT(107.13°±5.26°)、SN-OPT(104.28°±6.03°)、OPT-CVT(4.24°±2.32°)]偏大,而正畸治疗后OPT-HOR(86.79°±5.93°)、CVT-HOR(84.27°±7.76°)均较治疗前OPT-HOR(88.96°±6.11°)、CVT-HOR(85.42°±6.46°)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正畸治疗后UCLP患者上位颈椎更为前倾,颈椎曲度增大,头姿势伸展.

  • 错牙合Ⅲ类畸形患者颈椎姿势与颅颌面形态的相关性

    作者:苏洲慧;薛鑫;李俊慧

    目的:高峰前后期Ⅲ类人群的颅面形态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发育高峰前期和发育高峰后期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为研究跟踪对象,拍摄自然头位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颅面部的发育指标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育高峰前期与发育高峰后期Ⅲ类牙合患者的头位变量SN-VEL、SN-CP、SN-OPT、SN-CVT,CVT-HOR与面部结构变量SNA、SNB、Yaxis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颈椎姿势在发育过程中影响颅颌面形态。

  • 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垂直向面型与自然头位及颈椎姿势的关系

    作者:刘畅;刘莹;王思涵;郭小凯;王硕

    目的:探讨安氏Ⅰ类错牙合不同垂直向面型患者的自然头位及颈椎姿势,阐明安氏Ⅰ类错牙合垂直向面型与自然头位及颈椎姿势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为8~15岁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下颌平面角的不同将受试者分为高角组(31例)、均角组(33例)和低角组(30例)。拍摄患者自然头位头颅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并对3组间表达颅面形态、头位和颅颈姿势的变量进行比较。结果:高角组患者下颌平面与真垂线及颈椎间夹角(ML/VER、ML/OPT 和 ML/CVT)小,低角组大(P <0.01);高角组患者代表头位及颅颈姿势的变量(NSL/VER、FH/VER、NSL/OPT、NL/OPT、NSL/CVT 和 FH/CVT)大,低角组小(P <0.05);高角组患者下颌支与颈椎间夹角(RL/OPT 和 RL/CVT)大,低角组小(P <0.01);颈椎倾斜及颈曲(OPT/HOR、CVT/HOR 和 OPT/CVT)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安氏Ⅰ类错牙合不同垂直向面型(高、均和低角)患者自然头位及颈椎姿势有明显差异,高角者头位及颈椎姿势明显上扬,低角者相反。

  • 伴有或不伴有下颌偏斜的成人骨性Ⅲ类患者的颈椎姿势差异的研究

    作者:吴琼;张苗苗

    目的:比较伴有或不伴有下颌偏斜的成人骨性Ⅲ类患者颈椎姿势的差异.方法:选择伴有和不伴有下颌偏斜的成人骨性Ⅲ类患者各20例作为实验组1和实验组2,20例正常(牙合)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自然头位时拍摄的头颅侧位片进行颈椎姿势的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SN-CP、SN-OPT及SN-CVT明显小于对照组,HOR-CVT、HOR-OPT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CVT-OPT大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实验组1、2之间的各测量结果差异均不显著.结论:伴有或不伴有下颌偏斜的成人骨性Ⅲ类患者的颈椎姿势均存在异常,颈椎成前倾位.应提高对无下颌偏斜的单纯成人骨性Ⅲ类患者颈椎姿势的关注.

  • 骨性Ⅰ、Ⅱ、Ⅲ类错(牙合)患者自然头位、颅面形态与颈椎姿势的研究

    作者:刘莹;孙新华;陈远萍;李新青;王亚斐;刘畅

    目的:探讨骨性Ⅰ、Ⅱ、Ⅲ类错(牙合)患者自然头位、颅面形态与颈椎姿势的关系.方法:测量86例8~15岁均角错(牙合)患者自然头位头颅侧位片并对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部水平参考线与真垂线之间的夹角及颅颈角在骨性Ⅱ类错(牙合)大,骨性Ⅲ类错(牙合)小.结论:骨性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间自然头位及颈椎姿势有显著差别.

  • 成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丽;肖遥;徐晓梅;杨四维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成人患者颈椎姿势与健康者的差异,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成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及20例成人健康者拍摄自然头位时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投影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成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组的颈椎弯曲度大于健康对照组而颈椎倾斜度小于健康对照组,颈椎齿突切线、颈椎切线分别与前颅底平面及水平线交角减小,表明成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头呈前倾、前伸位.结论:头颈姿势位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存在明显相关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头呈前倾、前伸位.

  • 下颌偏斜患者颌面结构及其颈椎姿势生长变化的研究

    作者:梁莉;丁寅

    目的:研究下颌偏斜患者颌面结构及颈椎姿势的生长变化趋势.方法:对20例儿童下颌偏斜患者,20例成人下颌偏斜患者及20例儿童正常咬合者,20例成人正常咬合者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偏斜患者成人组的咬合平面、下颌平面倾斜度及颈椎弯曲度大于儿童组而颈椎的倾斜度小于儿童组,患者头颈呈前倾,前伸位.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大,偏颌畸形可能逐渐影响颌面形态及颈椎姿势.下颌偏斜患者应尽早矫治,在矫治颌面畸形的同时还应矫正异常的颈椎姿势.

  • 儿童下颌偏斜者颌面结构与颈椎姿势相关性研究

    作者:梁莉;丁寅;张晓慧

    目的:研究儿童下颌偏斜病例的颌面结构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儿童下颌偏斜患者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下颌偏斜患者的颈椎齿突倾斜度、颈椎齿突平面倾斜度、颈椎倾斜度与眶耳平面、腭平面、咬合平面、下颌平面的倾斜度之间均呈正相关;患者第2颈椎到第4颈椎的弯曲度与颈椎齿突倾斜度、颈椎齿突平面倾斜度、颈椎倾斜度及眶耳平面、腭平面、咬合平面、下颌平面的倾斜度之间均呈负相关.结论:儿童下颌偏斜患者的颌面结构与颈椎姿势具有相关性,下颌偏斜应尽早矫治,在矫治颌面畸形的同时还应矫正异常的颈椎姿势.

  • 成人下颌偏斜患者颅面及颈椎形态结构的三维重建

    作者:司武俊;丁寅;彭勇;许一起;吴莹莹;程秀

    目的:制定颅面及颈椎三维影像重建部分骨组织标志点的三维定位标准.方法:应用薄层CT,Dicom标准和Mimics软件对层厚1.0 mm的CT断层影像进行骨组织三维重建,使用直线相关性和零截距直线回归分析得到两名医师获得的各标志点坐标及模的直线相关系数和零截距直线回归系数.结果:眶下缘点、耳点等标志点仅在X轴方向上的定位的直线相关系数在(0.95000,1.05000)点之外,在空间和其他方向以及其余标志点在各个坐标轴及空间上定位的直线相关系数r和直线回归系数b均在(0.95000,1.05000)点之内,P<0.0001.结论:提出的对三维重建骨组织表面的标志点的定位要求可作为下颌偏斜患者颈椎骨组织三维重建标志点的定位标准.

  • 正常(牙合)成人的颅面结构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琳;丁寅;王艳清;倪琳;付强;胡静

    目的:研究正常(牙合)成人的颅面结构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方法:对31例正常(牙合)成人拍摄自然头位时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牙合)成人的SN-VEL、SN-OPT、SN-CVT与SNA、SNB、SND、SNPo存在显著负相关,与SN-GoGn、SN-PP、SN-OP、NSGn等变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正常(牙合)成人的颅面结构与颈椎姿势具有相关性.

  •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颈椎姿势与颅颌面形态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李俊慧;孙婷

    目的 研究发育高峰前后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矢状向颌骨发育与颈椎姿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以发育高峰前期和发育高峰后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拍摄自然头位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颅面部的发育指标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发育高峰前期与发育高峰后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头位变量SN-VEL、SN-CP、SN-OPT、SN-CVT,CVT-HOR与面部结构变量SNA、SNB、Yaxis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颅面形态与头颈姿势在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发育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

  • 头颈姿势与矢状向颅面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俊慧;吴丽娟;王洁丽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自然头位头颈姿势,分析矢状向颅面发育与头颈姿势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发育高峰前期和高峰后期骨性Ⅰ类、Ⅱ类、Ⅲ类错(牙合)患者自然头位头颅定位侧位片各30张,测量头位变量SN-VEL、SN-OPT、SN-CVT、OPT-CVT、CVT-HOR,颅面结构变量SNA、SNB、ANB、SN-GoGn,比较同一发育时期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牙合)患者头颈姿势的差异.结果 发育高峰前期,SN-VEL、SN-CP、OPT-CVT在Ⅰ类、Ⅱ类、Ⅲ类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OPT、SN-CVT、CVT-HOR,在Ⅰ类、Ⅱ类、Ⅲ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高峰后期,SN-VEL、SN-CP、SN-OPT、SN-CVT、OPT-CVT、CVT-HOR在Ⅰ类、Ⅱ类、Ⅲ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发育高峰前后期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的头颈姿势存在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