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沃勒变性面神经施万细胞纯化培养实验研究

    作者:马训;俞光岩;张震康;李盛琳;傅嘉;章魁华

    目的 研究大鼠沃勒变性段面神经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 from Wallerian degenerating facial nerve,WFSC)分离纯化、培养方法,观察其形态表型和一般生物学特性。 方法 采用“双差速粘附”法纯化大鼠WFSC,以抗S-100蛋白、抗p75LNGFR和抗纤维粘连蛋白(抗FN)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改良Masson染色进行鉴定;分析比较计数法和MTT测定法细胞生长规律;观察传代培养和冷冻复苏的细胞形态和生长特征。 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抗S-100蛋白阳性WFSC>90%,抗p75LNGFR阳性WFSC>82%,抗FN阳性WFSC<5%~7%;绝大部分WFSC改良Masson特染阴性。传代培养和冷冻复苏后的细胞形态表型及生长特性与原代细胞基本相同,皆呈双极梭形,指数增殖期在培养接种后4~6d,体外生长呈有限增殖和明显的接触抑制性。 结论 采用“双差速粘附”法可获得较高纯度面神经施万细胞;沃勒变性面神经施万细胞可能在体内创伤微环境及多种因子作用下,具备了活跃的生长、增殖能力,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其形态表型、生长规律等生物学特性与文献报道的其他外周神经施万细胞具有相似性。

  •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影响

    作者:刘志丽;高志强;冯国栋;查洋;亓放;姜鸿;吕威;沈鹏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面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63只,建立大鼠面神经横断伤后端端吻合模型,分为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对照组、地塞米松(Dex)2mg组和Dex 5 mg组,分别将浸泡于NS、2mg/ml及5 mg/ml地塞米松磷酸钠溶液至饱和后的明胶海绵敷于各组动物的端端吻合口处.术后1、2、3、7天取远端近吻合口处神经行劳克坚牢蓝(Luxol Fast Blue,LFB)染色及ED1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髓鞘和巨噬细胞;术后2、4、8周光镜下(锇酸染色)观察远端相同部位神经再生情况并进行轴突计数.结果 光镜下观察,术后第1天髓鞘形态变化不明显,术后第2天出现明显变性崩解,至第3天崩解加快,第7天已见不到完整的髓鞘,仅余部分髓鞘碎片.术后第1天巨噬细胞数量较少,第2天开始增多,第7天较前3天显著增多.三组间髓鞘残余及巨噬细胞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周,各组均出现新生髓鞘,三组间轴突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局部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髓鞘清除速度、巨噬细胞及轴突再生数量没有明显影响.

  • 大鼠股神经肌支和隐神经损伤前后差异蛋白分析

    作者:苌彪;郭志远;全琦;孙逊;刘若西;鲁长风;王冲;王玉;汪爱媛;郭全义;彭江;卢世璧

    目的 研究股神经肌支和隐神经纤维损伤7 d后二者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20只,体质量220~250 g.将大鼠右侧股神经干横断,左侧作为对照组不作处理.7 d后分别对正常股神经肌支及隐神经、损伤股神经肌支及隐神经取材,运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标记(114标记正常的股神经肌支;115标记损伤的股神经肌支;116标记正常的隐神经;117标记损伤的隐神经)并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差异蛋白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3358个蛋白.其中损伤的股神经肌支与正常的股神经肌支相比差异蛋白293个,表达升高112个,表达降低181个;损伤的隐神经神经与正常的隐神经相比差异蛋白417个,表达升高184个,表达降低233个.结论 成功筛选出大鼠股神经运动神经纤维与感觉神经纤维损伤前后的差异蛋白,可为周围神经再生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扩散张量成像在周围神经变性及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九龙;汤光宇

    周围神经损伤后,其远端轴突和髓鞘发生沃勒变性,如何评估轴索再生、残端修复和神经支配区功能重建是临床研究的难题。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判断神经损伤程度,但对评估神经完全损伤及近端病变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 MR扩散张量成像(DTI)能够无创性定量评估周围神经变性及再生过程,联合扩散张量纤维示踪技术(DTT)可追踪神经纤维束的方向、排列、髓鞘脱失等信息。就DTI技术评估周围神经损伤变性及再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细胞死亡方式及其清除

    作者:崔天盆;郑承红;陈杰;苏斌涛

    细胞死亡可根据其表观形态学分为:细胞凋亡、坏死、细胞自噬等;也可根据有无核酸酶或不同类别的蛋白酶的参与分为:半胱天冬酶参与的细胞死亡,钙激活中性蛋白酶参与的细胞死亡,组织蛋白酶和谷氨酰胺转胺酶参与的细胞死亡;还可以根据功能方面分为: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意外的细胞死亡,生理性的细胞死亡或病理性的细胞死亡;或者根据免疫学特性分为:免疫原性的细胞死亡或无免疫原性的细胞死亡。2009年细胞死亡命名委员会(Nomenclature Committee on Cell Death,NCCD)[1]建议统一根据形态学标准定义和分类细胞死亡,目前发现细胞死亡种类有凋亡( Apoptosis )、自噬性细胞死亡( Autophagic cell death )、坏死( Necrosis )、角化性细胞死亡( Cornification )、非典型细胞死亡,包括有丝分裂崩溃( Mitotic catastrophe )、失巢凋亡(Anoikis)、沃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副凋亡( Paraptosis )、细胞焦亡( Pyroptosis )、内亡(Entosis)、兴奋性中毒(Excitotoxicity)、铁死亡(Fer-roptosis)。死亡细胞的有效清除对一个有机体的存活是必要的。正在死亡的或者已经死亡细胞的通过吞噬作用清除,根据不同的细胞死亡模式即凋亡、自噬和坏死,存在不同的机制来保证细胞残骸的清除。

  • 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变性治疗进展

    作者:王静;冯国栋;吴中亮;赵钢

    轴突变性为治疗靶点的策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里我们对目前轴突变性药物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1~6].一、中枢神经系统和轴突变性传统观点认为,神经元死亡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只有创伤性脑或脊髓损伤中,才有典型的弥漫性轴索损伤(轴突变性)存在[7].但随着近年来对轴突变性现象研究的深入,已经意识到,在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和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过程中,轴突变性都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多发性硬化长期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但近年的研究表明轴突变性可发生于多发性硬化的早期,且轴突变性的程度和患者的病情轻重密切相关[8].除此之外,在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肌萎缩侧索硬化等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轴突变性的程度也往往和病情密切相关[3,5,6].

  • 枕叶陈旧性梗死后视放射Wallerian变性的MR-DTI研究

    作者:宛四海;张雪林;孙鑫;肖新兰;邢海芳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测和定量分析枕叶梗死后视放射 Wallerian变性的可行性.方法 对20例单侧枕叶陈旧性梗死的患者进行了DTI研究,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部分各向异性(FA)和平均弥散量(MD).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确定双侧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 在三维彩色编码张量FA图上,枕叶陈旧性梗死区呈低信号,患侧视放射呈低信号,FA值及MD值分别为0.274±0.062和(1.226±0.372)×10-3mm2/s,健侧视放射FA值及MD值分别为0.495±0.035和(0.775±0.070)×10-3mm2/s,双侧比较二者均有明显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DTI可以检测并定量分析枕叶陈旧性梗死后视放射的Wallerian变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