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花背蟾蜍肺发生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

    作者:魏仲梅;陈玉琴;俞诗源

    目的 分析花背蟾蜍肺发生的规律,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活性作用及调控意义,为动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花背蟾蜍肺(218只)的组织发生,检测TGF-β(TGF-β1、TGF-β2、TGF-β3)在花背蟾蜍肺组织发生中的表达,并利用IPP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对其表达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花背蟾蜍的肺发生开始在幼虫第22期,它起始于咽部尾侧,从26期开始分化出微小腔隙,到31期开始形成明显肺腔,33期开始出现原始肺泡.36期肺内出现明显的隔膜和肺泡,肺壁中已有较多毛细血管,39期肺已接近幼蟾肺,肺上皮由矮柱状或立方形变成扁平形.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肺芽Ⅰ期、肺芽Ⅱ期、原始肺泡期和肺泡期.2.在蟾蜍发育早期,TGF-β(β1、β2、β3)在肺壁中有表达,到发育的中后期.TGF-β(β1、β2、β3)主要表达于肺间质细胞处.结论TGF-β(β1、β2、β3)在蝌蚪肺发育过程中的阳性反应呈间歇性变化,表明TCF-β(β1、β2、β3)花背蟾蜍肺发育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表达特征,可能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它们对花背蟾蜍肺内网状隔膜的形成,肺泡上皮细胞的成熟分化都有重要的作用.

  • 花背蟾蜍肾发生中转化生长因子β、水通道蛋白2及Bax的表达

    作者:贾艳芳;俞诗源;邓海平;王昱;冯红丽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通道蛋白-2 (AQP-2)及Bax蛋白在花背蟾蜍肾(小管)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它们的生物活性作用及相互之间的调控意义. 方法 选取18~38期各期蝌蚪、幼蟾和成蟾各5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体视学半定量方法,对其肾组织发生中TGF-β (β2、β3)、AQP-2及Bax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用IPP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对其表达强度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第26~32期蝌蚪前肾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呈TGF-β2免疫反应阳性,第34~38期蝌蚪及幼蟾和成蟾中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呈TGF-β2免疫反应阳性;第26~30期蝌蚪前肾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呈TGF-β3免疫反应阳性,第32~38期蝌蚪及幼蟾和成蟾中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呈TGF-β3免疫反应阳性;第26~38期蝌蚪及幼蟾和成蟾肾集合小管上皮细胞呈AQP-2免疫反应阳性;第26~34期蝌蚪肾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呈Bax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第38期蝌蚪及幼蟾和成蟾中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呈Bax蛋白免疫反应阳性.在肾发生过程中,TGF-β (β2、β3)和Bax蛋白的阳性反应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AQP-2阳性反应呈持续增强的趋势. 结论 前肾肾小管的退化可能与TGF-β和Bax蛋白的大量表达有关,AQP-2可能介导肾发育过程中水平衡的稳定.

  • 花背蟾蜍的实验室养殖技术

    作者:张丽;刘怀金;王子仁

    两栖类胚胎发育在胚胎学、发育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而温度对两栖类胚胎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trauch)是兰州地区一种常见的、数量较多的无尾两栖类.本文就20℃条件下,从人工授精开始到蝌蚪的鳃盖封闭直至变态为幼蟾的整个实验室养殖技术作一报道.

    关键词: 养殖技术 花背蟾蜍
  • 花背蟾蜍人工养殖技术初探

    作者:赵建文;银欢;付文双;周文华

    花背蟾蜍是我国分布较广的两栖类动物,在生物医学中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医学、药学等实用价值,其饲养前景广阔.近年来由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人为对野生蟾蜍的大肆捕捉,不仅促使野生蟾蜍的数量急剧减少,而且在某些地区甚至呈毁灭性破坏,进而引起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关键词: 花背蟾蜍 人工养殖
  • 脊椎动物肝组织结构比较

    作者:何晓燕

    1 材料与方法 ①实验动物和设备:在市场上购买健康成年的脊椎动物鲤鱼(鱼纲)、花背蟾蜍(两栖纲)、蝮蛇(爬行纲)、家鸽(鸟纲)和家兔(哺乳纲)各20只,每种动物雌雄各10只;实验设备为DHP-781型恒温箱及1508型轮转式切片机.②实验方法:将5种健康动物活体解剖,迅速取肝,切成 5 mm× 5 mm×2 mm组织块,迅速将其投入Bouin′s液中固定,再经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后做连续切片(厚6 μm),行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并显微摄影比较5种脊椎动物的肝组织结构.

  • 化肥磷酸二铵对花背蟾蜍蝌蚪发育的影响

    作者:高凤娟;李丕鹏;陆宇燕

    目的:为了探究化肥磷酸二铵对两栖类幼体发育的影响。方法以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为研究对象,用化肥磷酸二铵(DAP)进行染毒培育,并依据 Gosner(1960)分期标准,将蝌蚪分为 G0实验组和 G20实验组,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045 g/L、0.135 g/L、0.225 g/L 的DAP水溶液中,直至蝌蚪完成变态发育,并对孵化率、死亡率、畸形率以及发育时程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化肥DAP浓度的升高,孵化率逐渐下降,但对照组与各侵染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侵染组蝌蚪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G20侵染组明显高于G0侵染组;蝌蚪畸形可分为四大类,侵染组蝌蚪畸形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畸形率随着DA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完成变态发育所用时程,侵染组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化肥磷酸二铵对蝌蚪发育具有显著影响及损伤。

  • 花背蟾蜍与环境监测

    作者:高凤娟;李丕鹏;陆宇燕

    目的:分析花背蟾蜍(Bufo Raddei)的分布、生活习性和繁殖行为,并对其进行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研究进行总结。方法对花背蟾蜍的相关研究文章进行收集,并结合实地调查和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花背蟾蜍及其蝌蚪在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血清和肝脏抗氧化酶及脂质过氧化产物 MDA、精子结构和活性、蝌蚪生长发育和肾脏结构等方面均表现出对环境污染物的极敏感性。结论花背蟾蜍可作为我国北方环境检测的首选两栖类物种。

  • 花背蟾蜍血清蛋白成分的电泳分析

    作者:李延清;刘长海;徐世才;乔文兰;翟小强;于彬

    0 引言花背蟾蜍(Bufo raddei)为两栖纲动物,具有强心利尿,解毒清热的作用,对一些恶性肿瘤也有明显抑制效果,抗癌总有效率达93%[1]. 有关蟾蜍血清蛋白质成分的研究见于何士敏等[1]和刘建强等[2]. 我们对陕西花背蟾蜍血清蛋白质的成分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开发这种药用动物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环境雌激素双酚A对花背蟾蜍血清蛋白的影响

    作者:王江博;李延清;慧恒;孙志宏

    目的 研究花背蟾蜍腹腔注射不同剂量BPA对血清蛋白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组饲养,对照组注射花生油,实验组每天注射不同浓度BPA溶液,分低剂量组(50 μmol/l),中剂量组(100μmol/l),高剂量组(150 μmol/l),第7d进行解剖,心脏取血,离心取上清液,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测定泳动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52N 620 nm处测OD值,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 表明不同剂量的BPA对蟾蜍血清蛋白有影响,各实验组电泳图谱中不同蛋白的含量差异显著.实验组中随BPA剂量的增大,中、高剂量组减少γ-球蛋白条带,各蛋白条带之间的分界不明显.结论 BPA对蟾蜍血清中的γ-球蛋白有明显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