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肉瘤样变异型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高利昆;成志强;袁静萍;阎红琳;刘琳

    目的 探讨肉瘤样变异型涎腺导管癌(SSD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肉瘤样变异型SDC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组化结果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69岁.肿块位于右侧颌下腺区,边界不清.切面灰白、灰红色.组织学见肿瘤由上皮及间质两种成分组成,上皮成分具有典型的SDC特征,约占40%,肉瘤成分由间变的梭形细胞、多核巨细胞、横纹肌样细胞形成,约占60%,细胞非典型性明显,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癌及肉瘤样成分相互移行.免疫组化显示上皮细胞CK、EMA、AR、GCDFP-15均(+),vimentin、Her-2部分(+);肉瘤成分vimentin(+),S-100、CK、EMA、MyoD1、myogenin部分(+),p63弱(+),CEA、CK7、CK20、calponin、GCDFP-15、AR、Her-2均为阴性.结论 肉瘤样变异型SDC是SDC的一个罕见亚型,其肉瘤成分主要为纤维肉瘤,并可见横纹肌肉瘤等异源性分化,该亚型预后明显差于经典型SDC,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

  • 舌部涎腺导管癌1例

    作者:龚宝明;沈国栋;张俊虎

    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SDC)是一类少见的、由涎腺导管上皮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在WHO涎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中被列为一类独立的肿瘤[1]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发生在舌部SDC,并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

  • VEGF、C-erbB-2及GCDFP-15在涎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卫红;王春艳;边莉;夏斌;胡瑶瑶;许彪

    目的 探讨涎腺导管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基因C-erbB-2及巨囊性病液体蛋白(GCDFP-1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涎腺导管癌组织中VEGF、C-erbB-2及GCDFP-15的表达情况,以涎腺多形性腺瘤和涎腺囊肿作对照.结果 涎腺导管癌中VEGF、C-erbB-2及GCDFP-15均100%阳性表达,VEGF、C-erbB-2及GCDFP-15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70%、0%,在涎腺囊肿中的表达分别为40%、0%、0%.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VEGF、C-erbB-2在涎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GCDFP-15和C-erbB-2可作为涎腺导管癌的病理学诊断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 涎腺导管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营

    目的 结合文献探讨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SDC)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8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例SDC患者临床资料,结合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SDC好发于男性,以腮腺导管癌多见,肿瘤生长迅速,浸润性强,易侵犯神经导致面瘫.讨论 SDC是一类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诊断主要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以局部广泛切除+颈淋巴清扫术为主,术后给予放疗.

  • 涎腺导管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洁;钟鸣;王兆元;郝凤渝;魏振辉

    目的 探讨涎腺导管癌(SDC)的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结合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收治的4例SDC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国内文献中其余56例病例,对比分析SDC的临床特点.结果 SDC 以腮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神经受累现象出现较早,淋巴结及远隔转移多见.结论 SD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

  • 上腭涎腺导管癌1例

    作者:王艳芬;李家驭;丁永玲;刘爽

    患者男性,56岁,因发现左上腭无痛性肿块2个月入院.既往有胃淋巴瘤胃切除手术史.查体:左上软、硬腭交界处见一类圆形肿块,表面呈淡紫色,高于黏膜约0.6 cm,境界欠清,未见破溃及渗液,颈部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NRI示左上软、硬腭交界处见一3 cm×2 cm×1.5 cm大小的肿块,边界不清,浸润性生长.临床初步诊断:黏液表皮样癌.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于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报告为恶性肿瘤,遂行肿块扩大切除+颈淋巴结清除术.该患者目前仍在随访中,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 涎腺导管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分析

    作者:吕新玲;肖爱国

    目的 探讨涎腺导管癌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涎腺导管癌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 大体检查:肿瘤为质硬灰白色边界不清肿块;光镜下肿瘤呈巢团状、腺样生长,瘤细胞较大,异型性明显.结论 涎腺导管癌是一类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确诊.

  • 涎腺导管癌9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陈勇;唐恩溢;徐明耀;叶炳飞;陈湘华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结合我院近十年收治的9例涎腺导管癌病例,回顾国内详细记载涎腺导管癌病例报告,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涎腺导管癌好发于老年人,以腮腺导管癌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质硬、界限不清肿块,常伴有神经侵犯症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导管样细胞巢呈实质性、筛孔状和乳头状结构,中心有粉刺样坏死.治疗以手术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为主,辅以术后放疗或化疗.术后易复发,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常发生远处转移.结论:涎腺导管癌是一类较少见,且恶性程度很高的涎腺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癌基因C-erbβ2和p53检测可能对判断早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有所帮助.

  • 涎腺导管癌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的研究

    作者:王卫红;王春艳;边莉;夏斌;胡瑶瑶;许彪

    目的 探讨涎腺导管癌(SDC)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昆明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1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8例SDC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D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CK)、巨囊性病液体蛋白(GCDFP)-15、雄激素受体(AR)、癌基因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 SDC好发于腮腺,术前多有面瘫表现,复发3例.计算机断层扫描示界限不清,可伴有类结晶形成.VEGF、CK、GCDFP-15及C-erBb-2均呈阳性表达,多数病例AR呈阳性表达.结论 SDC是一类恶性程度很高的涎腺肿瘤,类似乳腺导管癌.GCDFP-15、AR及C-erBb-2对SDC的病理学诊断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 涎腺导管癌伴巨细胞瘤样改变1例

    作者:刘争进;殷平;陈勇刚;廖洪锋;吕彦

    以巨细胞瘤(GCT)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涎腺导管癌(SDC)是极为罕见的相对新认识的尚未完全定义组织发生学的一种肿瘤.本文报道l例发生于腮腺的伴有GCT的SDC,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病理学改变及组织学起源.

  • 涎腺导管癌雄激素受体、GCDFP-15及C-erbB-2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春艳;王卫红;崔进;聂志

    目的 探讨涎腺导管癌中雄激素受体(AR)、癌基因(C-erbB-2)及巨囊性病液体蛋白(GCDFP-1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涎腺导管癌组织中AR、C-erbB-2及GCDFP-15的表达情况,以涎腺多形性腺瘤和涎腺囊肿作对照.结果 涎腺导管癌中AR、C-erbB-2及GCDFP-15均75%阳性表达,AR、C-erbB-2及GCDFP-15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涎腺囊肿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0%、0%,在涎腺囊肿中的表达分别为0%、0%、0%.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DFP-15和C-erbB-2可作为涎腺导管癌的病理学诊断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 术后复发的涎腺导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贺艳玲

    目的 观察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例术后一年复发的涎腺导管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患者男性,71岁,肿瘤病理组织学表现为腺管样,乳头状、筛状、实性团块状,单独或混合存在;肿瘤细胞呈立方或多边形,胞浆嗜酸,细胞核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示腺上皮细胞CK7、CEA、EMA强阳性.另外,HER2、34βE12、AR也呈强阳性,Ki 67高增殖指数.肿瘤腺管样结构周围及管腔内黏液样物质PAS染色阳性.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应与转移性乳腺癌、实性腺样囊性癌、乳头状囊腺癌等鉴别;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