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淮河水系淮南段医学贝类调查及耳萝卜螺生态的研究

    作者:郭家;李朝品;王克霞

    目的 调查淮河水系淮南段常见的医学贝类,并且明确耳萝卜螺的生态习性,以期为尾蚴性皮炎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05~2006年在淮河水系淮南段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饲养对耳萝卜螺的生境、食性、生长繁殖、季节消长、孳生密度、扩散等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淮河水系淮南段医学贝类共有8种,隶属于腹足纲4科7属.耳萝卜螺3月上旬开始出土活动,3~10月为其繁殖、生长活动期,11月初开始越冬.结论耳萝卜螺在淮河水系分布广泛,是毛毕属吸虫在该水域流行的主要中间宿主.

  • 淮河水系毛毕吸虫自然疫源地调查报告

    作者:孙恩涛;秦志辉;李朝品

    目的 调查淮河水系是否存在毛毕属吸虫及其尾蚴性皮炎流行.方法 取现场采集和实验室感染的耳萝卜螺压片、镜检,分离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并将分离获得的尾蚴接种雏鸭;收集淮河沿岸家鸭和人工感染的雏鸭粪便,用水洗沉淀法查找虫卵、孵化分离毛蚴,并用此毛蚴感染实验室饲养的耳萝卜螺;解剖家鸭和人工感染的雏鸭分离成虫.对沿岸部分村民作现场查询和体检,以确定有无该皮炎表现及伴随症状.结果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的感染率为0.39%(71/18 000);家鸭粪便毛毕吸虫卵阳性率为33.50%(201/600),雏鸭接种23 d后,从粪中可查见虫卵,且所获虫卵可孵化出毛蚴;解剖部分虫卵阳性家鸭和经尾蚴感染的雏鸭可分离出成虫.从虫卵、毛蚴、尾蚴及成虫形态观察,均属毛毕属吸虫.沿岸村民接触有鸭活动的水体后,在胸腹部及下肢等处皮肤可见弥漫性突出皮肤的红色丘疹,周围有红晕,并可见成片的风疹团,患处刺痒或奇痒.结论 淮河水系存在毛毕属吸虫,并有血吸虫尾蚴性皮炎流行.

  • 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研究

    作者:盛似春;张明群;秦志辉;王梅

    目的探讨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 方法在淮河水系采集椎实螺进行饲养、观察,用直接压片法镜检尾蚴,以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并用其感染雏鸭和人体皮肤,解剖雏鸭分离成虫,收集鸭粪分离虫卵. 结果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是淮河水系毛毕吸虫的中间宿主,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51%和0.65%.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7月高(0.87%、0.81%), 6月次之(0.60%、0.65%),4~5月及8~10月分别在0.06%~0.21%、0.07%~0.26%之间波动.两种螺均在2月中旬出土活动,至10月底渐潜入泥土越冬,1年可繁殖3代. 结论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在淮河水系广泛分布、活动期长,是毛毕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

  • 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研究

    作者:盛似春;张明群;秦志辉;王梅

    目的探讨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方法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在安徽省淮南市郊淮河水系支流窑河、高塘湖、焦岗湖和花家湖,现场采集椎实螺进行饲养、观察,用直接压片法镜检尾蚴,以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并用其感染雏鸭和人体皮肤,以被感染雏鸭分离虫卵、成虫.结果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是生活在该地区毛毕吸虫的中间宿主,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51%和0.65%.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7月份高(0.87%、0.81%),其次为6月份(0.60%、0.65%),4~5月及8~10月分别波动于0.06%~0.21%、0.07%~0.26%之间,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椭=32.78,P<0.001;x2耳=26.73,P<0.001).两种螺均在2月中旬出土活动,至10月底渐潜入泥土越冬,在一年内可繁殖3代.结论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在淮河水系广泛分布、活动时间长,是毛毕吸虫尾蚴性皮炎在该水系流行的主要中间宿主,这为进一步控制和消灭这一中间宿主提供了相关资料.

  • 椎实螺个体大小对淮河水系毛毕吸虫感染影响的研究

    作者:盛似春;张明群;邰燕;倪仕钢;唐海凤;秦志辉

    目的探讨椎实螺个体大小对淮河水系毛毕吸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集椎实螺科耳萝卜螺按大小分组逸毛毕吸虫尾蚴并计数,测定不同大小螺体自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实验室内饲养阴性成螺产卵,收集同日产卵块孵育同一螺龄不同大小螺体;采集阳性鸭粪便孵毛蚴,分别感染前述子螺并测量螺高;24 d后逸尾蚴,计数尾蚴量并测量螺高,观察不同大小螺体人工感染率、感染强度以及感染螺与未感染螺壳高差异.结果野外小螺体的毛毕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低,较大螺体则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高(X2染率=35.909,P<0.01;F感染强度=65.55>F001(1,5)=16.30,P<0.01);在实验室条件下,同一螺龄的大、小螺体间毛毕吸虫感染率差无显著性,而毛毕吸虫感染强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感染率=0.347,P>0.05;F感染强度=25.16>F0.01(1,5)=16.30,P<0.01);感染螺与未感染螺壳高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023,P>0.05).结论毛毕吸虫感染强度受耳萝卜螺本身大小影响,而毛毕吸虫自然感染率受螺龄关联的螺体大小影响.感染螺不大于未感染螺,野外大型感染螺不能归因于毛毕吸虫诱导效应.

  • 螺体内毛毕属吸虫尾蚴季节消长观察

    作者:盛似春;秦志辉;张明群;倪士钢;邰燕

    毛毕属吸虫属于动物血吸虫,其尾蚴可引起人体变态反应性皮炎[1-5].为了解毛毕属吸虫尾蚴季节变化规律及其成因,以确定调查尾蚴感染情况的季节和制定正确的防治策略,我们于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对耳萝卜螺感染毛毕属吸虫尾蚴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观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