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淮河水系淮南段医学贝类调查及耳萝卜螺生态的研究

    作者:郭家;李朝品;王克霞

    目的 调查淮河水系淮南段常见的医学贝类,并且明确耳萝卜螺的生态习性,以期为尾蚴性皮炎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05~2006年在淮河水系淮南段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饲养对耳萝卜螺的生境、食性、生长繁殖、季节消长、孳生密度、扩散等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淮河水系淮南段医学贝类共有8种,隶属于腹足纲4科7属.耳萝卜螺3月上旬开始出土活动,3~10月为其繁殖、生长活动期,11月初开始越冬.结论耳萝卜螺在淮河水系分布广泛,是毛毕属吸虫在该水域流行的主要中间宿主.

  • 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研究

    作者:盛似春;张明群;秦志辉;王梅

    目的探讨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 方法在淮河水系采集椎实螺进行饲养、观察,用直接压片法镜检尾蚴,以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并用其感染雏鸭和人体皮肤,解剖雏鸭分离成虫,收集鸭粪分离虫卵. 结果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是淮河水系毛毕吸虫的中间宿主,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51%和0.65%.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7月高(0.87%、0.81%), 6月次之(0.60%、0.65%),4~5月及8~10月分别在0.06%~0.21%、0.07%~0.26%之间波动.两种螺均在2月中旬出土活动,至10月底渐潜入泥土越冬,1年可繁殖3代. 结论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在淮河水系广泛分布、活动期长,是毛毕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

  • 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研究

    作者:盛似春;张明群;秦志辉;王梅

    目的探讨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方法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在安徽省淮南市郊淮河水系支流窑河、高塘湖、焦岗湖和花家湖,现场采集椎实螺进行饲养、观察,用直接压片法镜检尾蚴,以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并用其感染雏鸭和人体皮肤,以被感染雏鸭分离虫卵、成虫.结果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是生活在该地区毛毕吸虫的中间宿主,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51%和0.65%.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7月份高(0.87%、0.81%),其次为6月份(0.60%、0.65%),4~5月及8~10月分别波动于0.06%~0.21%、0.07%~0.26%之间,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椭=32.78,P<0.001;x2耳=26.73,P<0.001).两种螺均在2月中旬出土活动,至10月底渐潜入泥土越冬,在一年内可繁殖3代.结论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在淮河水系广泛分布、活动时间长,是毛毕吸虫尾蚴性皮炎在该水系流行的主要中间宿主,这为进一步控制和消灭这一中间宿主提供了相关资料.

  • 滴瓶遮光法收集毛毕吸虫尾蚴

    作者:李朝品;秦志辉;盛似春

    在进行毛毕吸虫药物实验研究中,需要分离并定量计数尾蚴,以接种大批雏鸭.按传统的计数法[1,2]是用吸管把尾蚴吸在盖玻片上,然后置镜下计数,其效果不佳.为此,在研究了毛毕吸虫尾蚴生活习性的基础上,设计了滴瓶遮光法,以此收集毛毕吸虫尾蚴,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 039 欧洲毛毕吸虫不同株间ITS1和ITS2基因序列的比较

    作者:

    关键词: 欧洲 毛毕吸虫
  • 瑞氏毛毕吸虫在家鸭和小鼠的嗜神经组织行为

    作者:

  • 淮河水系毛毕吸虫尾蚴生态的初步研究

    作者:盛似春;秦志辉;张明群;邰燕;倪仕钢;文继月

    目的了解淮河水系毛毕吸虫尾蚴的生态习性及特征.方法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在安徽省淮南市郊淮河水系支流窑河渔场,逐月采集耳萝卜螺压片镜检,用感染毛毕吸虫的阳性螺逸尾蚴,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用不同时龄尾蚴感染雏鸭,以三角烧瓶顶管法孵化毛蚴检测雏鸭感染率.结果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季节消长,尾蚴检出率7月份为0.81%,6月为0.65%,4~5月和8~10月均为0.07%~0.26%,逐月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尾蚴逸出数量呈明显的日周期变化,每天上午8:00~12:00为逸蚴高峰期,温度和光照影响显著.尾蚴具有强烈的趋光性,自然变温(18~25℃)下长寿命为52 h,半数死亡时间为41 h.对雏鸭感染力与尾蚴时龄关系密切,30 min~8 h时龄感染力强,40 h以后感染力丧失.结论初步探明淮河水系毛毕吸虫尾蚴的生态习性及特征.

  • 基于核糖体基因分析的中华血吸虫分子种系发生研究

    作者:张广军;邱持平;邱东川;常正山;秦志辉;夏明仪

    目的测定中华血吸虫细胞核核糖体基因rDNA-ITS2和LSU序列,并根据这些序列,构建基因树,探讨中华血吸虫在裂体属内的系统发生位置. 方法以GNT-K法抽提基因组DNA后,用特异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扩增后的PCR产物经纯化后克隆于载体质粒pT-adv中再次扩增后,提取并纯化质粒DNA,并以此作模板,使用通用测序引物M13(F/R)于Licor测序仪上进行测序.检索GenBank,查找曼氏血吸虫相关血吸虫两基因序列,将有关血吸虫同一基因排序、比较分析后,以毛毕吸虫和杜氏小裂体吸虫作为外群,使用PHYLIP和MEGA以邻接法和大简约法绘制系统发生树. 结果克隆并测定了中华血吸虫的rDNA-ITS2和LSU,毛毕吸虫的rDNA-ITS2序列,以及根据这些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 结论中华血吸虫ITS2和LSU基因的系统发生树结果一致,均提示中华血吸虫归属于亚洲血吸虫种群,且中华血吸虫可能是该种群血吸虫类群中较古老的虫种.

  • 椎实螺个体大小对淮河水系毛毕吸虫感染影响的研究

    作者:盛似春;张明群;邰燕;倪仕钢;唐海凤;秦志辉

    目的探讨椎实螺个体大小对淮河水系毛毕吸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集椎实螺科耳萝卜螺按大小分组逸毛毕吸虫尾蚴并计数,测定不同大小螺体自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实验室内饲养阴性成螺产卵,收集同日产卵块孵育同一螺龄不同大小螺体;采集阳性鸭粪便孵毛蚴,分别感染前述子螺并测量螺高;24 d后逸尾蚴,计数尾蚴量并测量螺高,观察不同大小螺体人工感染率、感染强度以及感染螺与未感染螺壳高差异.结果野外小螺体的毛毕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低,较大螺体则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高(X2染率=35.909,P<0.01;F感染强度=65.55>F001(1,5)=16.30,P<0.01);在实验室条件下,同一螺龄的大、小螺体间毛毕吸虫感染率差无显著性,而毛毕吸虫感染强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感染率=0.347,P>0.05;F感染强度=25.16>F0.01(1,5)=16.30,P<0.01);感染螺与未感染螺壳高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023,P>0.05).结论毛毕吸虫感染强度受耳萝卜螺本身大小影响,而毛毕吸虫自然感染率受螺龄关联的螺体大小影响.感染螺不大于未感染螺,野外大型感染螺不能归因于毛毕吸虫诱导效应.

  • 毛毕吸虫毛蚴分离方法的研究

    作者:王克霞;郭家;李朝品

    目的 观察不同分离方法对毛毕吸虫毛蚴的收集率.方法 自然沉淀法浓集处理鸭粪.然后采用吸管直接捕吸法、尼龙绢袋过滤法、玻璃毛细管收集法和三角烧瓶顶管法收集毛蚴,每种方法分离鸭粪10份.结果 应用上述方法均可收集到毛蚴,其中尼龙绢袋过滤法共捕获毛蚴6 192只,但所获毛蚴约50%运动不活跃.玻璃毛细管收集法和三角烧瓶顶管法两法所获毛蚴均活力强,但两法所获毛蚴数量不同,前者共获得毛蚴3 105只,后者共获得毛蚴5 336只.结论 毛毕吸虫分类学研究似可采用尼龙绢袋过滤法,三角烧瓶顶管法优于玻璃毛细管收集法,操作简便、快捷,实用性更强.

    关键词: 毛毕吸虫 毛蚴 分离
  • 毛毕吸虫成虫分离方法的研究初报

    作者:李朝品;秦志辉;许礼发

    目的为提高毛毕吸虫成虫的收集率.方法对家鸭行离体或在体肝静脉逆行灌注收集肝内和门静脉内成虫;同时对家鸭灌注降主动脉,以收集肝内、门静脉内和肠系膜静脉的成虫.结果应用上述方法可收集到大量活的无损伤的成虫.结论灌注法优于解剖法,且简便、快捷,实用性强.

  • 滴瓶遮光法收集毛毕吸虫尾蚴

    作者:盛似春

    依据传统计数方法,毛毕吸虫尾蚴在光亮处以腹吸盘牢固地吸壁、吸底,吸管吸取耗时费力,且反复吸取极易造成虫尾部折断死亡.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收集方法,用解剖针挑取尾蚴,效果也不理想,后依据尾蚴的趋光性及其遮光后离壁又自由运动的特性,试用了滴瓶遮光法,既易于收集大量完整的尾蚴,又便于计数和感染雏鸭.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