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及NP30/短程抗体检测试剂盒

    作者:冯振卿;管晓虹;李玉华;仇镇宁;王祝鸣;朱昌亮;彭韬;冷静

    作者采用创新途径制备并筛选出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anti-id)NP30,证实NP30系肠相关抗原(GAA)的内影像分子,为虫卵肉芽肿形成的致敏原,可替代虫源性抗原用于血吸虫病疫苗及免疫诊断的研究,研制出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免疫增强剂及NP30/短程抗体检测试剂盒.证实NP30对多个品系小鼠(BALB/c、C57BL/6、ICR、昆明种)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减虫率达到39.53%~50.46%,主动免疫山羊可诱导42.78%的减虫率,并具有较好的抗雌虫生殖产卵和抗卵胚发育的作用,对虫卵肉芽肿和肝纤维化有明显的负调节作用.本项目还制备、筛选出1株单克隆id(NP56)和2株单克隆anti-anti-id(NP41、NP48),建立了id-anti-id抗体网络,证明NP30的模拟抗原定位于成虫的体膜、消化管上皮、子宫内膜上皮及虫卵内毛蚴头腺和毛蚴膜,提示NP30的模拟抗原具有期共同抗原的特性.

  • 粪便中中药灵芝孢子与虫卵的鉴别

    作者:何英武

    在临床工作中,粪便常规检查,镜下一些类似寄生虫卵样的物质易与肠道寄生虫虫卵相混淆.前不久笔者曾遇1例肿瘤患者服用中华灵芝宝药物进行协助治疗,粪便镜检时发现镜下满视野淡黄色,外观似西瓜籽样、大小与淋巴细胞相似、外包有双层厚壁、一端略尖、无卵盖、无尖峰;另一端钝圆、无小棘、内无毛蚴的团实体,形状很似肝吸虫卵,通过仔细观察辨认不是肝吸虫卵,给鉴别造成困难,甚至还会误认为肝吸虫卵.

  • 牛血吸虫病的快速粪便毛蚴孵化法

    作者:周伟芳;王禹斌;金志恩

    目的 比较3种孵化法检测牛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将野外收集的血吸虫病阳性牛粪和实验室人工定量掺入虫卵的牛粪,分别用粪便铜丝筛淘洗尼龙兜过滤孵化法(常规法)、快速粪便毛蚴孵化法(快速法)、粪便双层尼龙兜淘洗孵化法(双层法)做病原学检测.结果 快速法毛蚴相对孵出率为100%,而常规法为40.00% ~ 81.86%,双层法为27.00%~63.16%.双层法的检出率低,常规法和双层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快速法可代替常规法用于牛血吸虫病的病原学检测.

  • 曼氏血吸虫毛蚴寻找螺宿主的特异行为遗传

    作者:

  • 082重金属镉和锌对曼氏血吸虫毛蚴的毒性作用

    作者:

  • 066 Echinostoma caproni寻找宿主:毛蚴和尾蚴利用不同的信号识别相同的螺类宿主

    作者:

  • 175棘口吸虫毛蚴:胞蚴表达信息的随机EST序列分析

    作者:

    关键词: 吸虫 毛蚴 胞蚴 信息
  • 白头翁总皂苷对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尾蚴的作用

    作者:陈岩勤;许琼明;诸葛洪祥;梁幼生;李笑然;杨世林

    目的 观察白头翁总皂苷(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 saponins,PRS)对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尾蚴的杀灭效果,为白头翁总皂苷作为抗血吸虫新药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尾蚴腹部贴片法感染ICR小鼠,感染后42 d的鼠肝脏经研磨、过筛获得虫卵,毛蚴由虫卵孵化,尾蚴由阳性感染钉螺光照逸出,采用0、1、2、3、4、5、6、7、8 μg/ml的PRS药液分别于不同时间作用虫卵、毛蚴、尾蚴.结果 不同浓度PRS及对照药物吡喹酮(PZQ)对日本血吸虫虫卵作用24 h的孵化结果显示,PRS对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略优于PZQ,尤其在4μg/ml浓度时,日本血吸虫虫卵对PRS的作用更敏感.1、2、3、4、5、6、7、8 μg/ml的PRS药液作用于毛蚴30 min后,毛蚴死亡率分别为13.47%、26.05%、60.99%、90.84%、100%、100%、100%、100%.作用于尾蚴30 min后,尾蚴的死亡率分别为5.32%、18.81%、44.7%、76.87%、98.28%、100%、100%、100%.毛蚴、尾蚴的死亡率对PRS的作用时间和浓度有一定依赖性.结论 体外实验显示PRS对日本血吸虫虫卵、毛蚴、尾蚴均有杀伤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抗血吸虫药物.

  •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XIV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毛蚴和尾蚴对吡喹酮敏感性比较

    作者:李洪军;梁幼生;戴建荣;汪伟;曲国立;李幼子;邢云天;陶永辉;钱科;贾悦;杨振坤;魏剑英

    目的 测定实验室诱导筛选获得的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成虫、毛蚴和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变化,为建立吡喹酮敏感性检测/监测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以未暴露于吡喹酮的日本血吸虫江苏实验室传代株和现场采集并经实验室传代的湖南株作为吡喹酮敏感株,以实验室传代并经吡喹酮抗性诱导的日本血吸虫江苏抗性诱导株及现场采集并经实验室吡喹酮抗性诱导的湖南抗性诱导株作为吡喹酮抗性株.分别收集各虫株尾蚴感染小鼠,感染35 d后分为6组,5个服药组分别一次性灌服剂量为37.5、75、150、300 mg/kg和600 mg/kg吡喹酮,对照组不给药;用药后14d解剖小鼠,收集小鼠体内成虫,计算虫负荷和减虫率,计算吡喹酮对各虫株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取一定量各虫株尾蚴分别暴露于10-5、5×10-6、10-6、5×10-7mol/L和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20、40、60、80 min和100 ma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断尾变化,计算各虫株尾蚴断尾率.取一定量各虫株毛蚴分别暴露于104、5×10-6、10-6、5×10-7mol/L和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1、3min和5 min后,解剖镜下观察毛蚴的形态变化,计算各虫株毛蚴变形率.结果 吡喹酮对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诱导株的ED50值分别为147.7 mg/kg和565.5 mg/kg,对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诱导株的ED50值分别为151.8 mg/kg和467.2 mg/kg.当暴露于10-5mol/L吡喹酮溶液中20 min,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68.8%,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暴露于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100 min,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15.9%,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暴露于10-5 mol/L吡喹酮溶液中20 min,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59.4%,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暴露于5×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40 min,湖南吡喹酮敏感株尾蚴断尾率为34.3%,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尾蚴断尾率为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暴露于5×10-7mol/L和10-7 mol/L吡喹酮溶液1、3min和5min后,江苏吡喹酮敏感株和湖南吡喹酮敏感株毛蚴的变形率均明显高于吡喹酮抗性诱导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结论 采用亚治疗剂量吡喹酮,在小鼠体内经过诱导筛选所获得的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吡喹酮敏感性显著低于未经诱导筛选的原代虫株,其抗药性可表现在成虫、毛蚴和尾蚴发育阶段.吡喹酮对成虫的ED50值、尾蚴断尾率和毛蚴变形率作为量化指标,可用于现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检测/监测.

  • 江苏省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Ⅴ长江水域血吸虫毛蚴感染性的监测

    作者:戴建荣;李洪军;孙乐平;邢云天;汪伟;李幼子;高扬;张联恒;高原;洪青标;梁幼生

    目的 建立长江水体血吸虫毛蚴监测方法,监测水体受血吸虫虫卵污染情况,为追踪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灭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长江江苏段选择45个监测点,采用浮瓶-尼龙袋哨螺测定法,每个点投放500只阴性钉螺,于2009年5-9月每月投放1次,每次投放28 h,钉螺收回后置于25℃恒温箱内饲养.首次回收2个月后每月采用群体逸蚴法检测1次钉螺感染性,在末次投放3个月后,采用压碎法解剖全部钉螺,观察钉螺血吸虫感染情况,并调查出现感染螺环境的人畜活动情况.建立江苏省长江水域哨螺监测数据库,绘制哨螺阳性点地理分布图,计算江水中钉螺单位时间被血吸虫毛蚴感染的阳性率.结果 45个点5个月共投放哨螺44 717只,回收43 477只,回收率为97.23%;钉螺逸蚴81 410只次,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解剖钉螺13 033只,发现5只感染血吸虫,钉螺感染率为0.038%,水体中钉螺感染血吸虫的阳性率为4.11/100万.在45个监测点中检出阳性点5个,阳性点出现率为11.11%;其中哨螺阳性点分布在长江南岸3个、北岸1个、江心洲1个,其阳性点出现率分别为21.43%、5.56%和7.69%,南岸哨螺阳性点出现率是北岸的3.8倍.5个阳性点中有3个为渔船民集散地.结论 江苏省长江南岸水域受血吸虫虫卵污染程度高于北岸,渔船民集散地是重要的污染地之一.浮瓶-尼龙螺袋哨螺测定法是监测水体受血吸虫虫卵污染的有效方法.

  • 湖南省3地区钉螺对岳阳日本血吸虫分离株的易感性

    作者:刘宗传;贺宏斌;魏望远;李广平;丁良;夏蒙;石梦芝;阳桂芬;吕功良

    目的 了解湖南省3地区钉螺对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易感性.方法 采集赫山光壳、宁乡光壳和南县肋壳未感染钉螺,在23.5~25.0℃室温和日光灯照射下,以20只钉螺为1感染单位(小群感染),用岳阳地区日本血吸虫毛蚴进行人工感染.赫山钉螺分4组,分别按钉螺/毛蚴比为1∶20、1∶20感染3次、1∶40、1∶80进行感染;宁乡钉螺分3组,分别按1∶20感染3次、1∶40、1∶80感染;南县钉螺按1∶20感染;各组每次感染时间均为4 h.另以500只钉螺为一感染单位(大群感染),用同样的方法 ,按1∶40感染赫山和宁乡光壳钉螺、按1∶20感染南县肋壳钉螺各1组.感染后,将所有大群感染组和1∶40小群感染组、1∶20南县小群感染1组,进行室外模拟现场饲养,其余各组室内饲养.感染45 d后抽样检测,每15 d抽样1次至4个月,观察各组钉螺感染率.结果 室内饲养下,南县肋壳钉螺感染率为92.92%,赫山光壳钉螺(1∶20感染3次组)和宁乡光壳钉螺(1∶80组)感染率分别为0.67%和0.71%,其余各组未发现感染螺.室外饲养环境下,南县肋壳钉螺小群感染和大群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96.07%和92.08%,宁乡光壳钉螺小群感染和大群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0.33%和0.39%,赫山光壳钉螺未发现感染螺.结论 赫山和宁乡光壳钉螺对岳阳地区日本血吸虫毛蚴均具有感染性,但感染率明显低于南县肋壳钉螺.

  •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Ⅺ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现场分离株虫卵毛蚴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

    作者:梁幼生;戴建荣;李洪军;汪伟;陶永辉;张键锋;李伟;朱荫昌;G.C. Coles;M.J. Doenhoff

    目的 测定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主要流行区现场分离株虫卵、毛蚴和尾蚴阶段对吡喹酮的敏感性,为建立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技术提供基础.方法 分别从中国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云南6省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虫卵,建立日本血吸虫现场分离虫株;采用实验室已有的3株曼氏血吸虫株为对照.将各虫株虫卵分别孵育于5×10-6、10-6、5×10-7、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24 h后移至清水孵化,观察虫卵的孵化率.将各虫株毛蚴分别暴露于5×10-6、10-6、5×10-7、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0、1、5 min后观察比较毛蚴的运动及形态学变化.将各虫株尾蚴分别暴露于10-5、6×10-7、4×10-7、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0、20、40、60、80、100 min后,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泳动、收缩和断尾率的变化.并将结果与曼氏血吸虫株进行比较.结果 经10-6,5×10-7、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24 h后,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分别为0.52%、11.90%和49.15%, 曼氏血吸虫分别为4.17%、31.37%和92.53%.当暴露于10-6 mol/L吡喹酮1 min后, 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变形率为100.00%, 曼氏血吸虫为55.73%; 当分别暴露于5×10-7、10-7mol/L吡喹酮5 min后, 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变形率为96.82%和21.80%, 曼氏血吸虫毛蚴为21.80%和0.当暴露于10-5 mol/L吡喹酮中40 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96.75%, 曼氏血吸虫为28.30%; 暴露于4×10-7mol/L吡喹酮中100 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95.82%, 曼氏血吸虫为11.40%; 当暴露于10-7mol/L吡喹酮中80 min,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断尾率为29.65%, 曼氏血吸虫尾蚴为0.结论 日本血吸虫各现场分离株间在虫卵、毛蚴和尾蚴阶段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但均明显高于曼氏血吸虫.研究提示,将毛蚴移入5×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1 min,镜下观察其变形率,可作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观察指标,可用于现场判断病人化疗失败的原因是否是由于吡喹酮不敏感株产生所引起.将尾蚴移入4×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80~100 min,镜下观察其断尾率,可用于螺体内虫株吡喹酮敏感性监测.

  • 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的影响

    作者:张爱华;周斌;何昌浩;洪柳;龚春龙;余积会;沈蓉

    目的 研究几种常见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Roberts比较法,以不同浓度的Fe3+、Ca2+、Fe2+、Na+、NH4+、Mg2+、Al3+溶液为实验组, 等量去离子水作为对照组,检测这些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作用的影响.结果 Fe3+、Mg2+、Al3+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的影响为显著吸引作用;Fe2+、Ca2+为排斥作用;NH4+和Na+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的影响依离子浓度不同而有差异.结论 不同的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运动有不同的影响.

  • 日本血吸虫毛蚴对钉螺趋向作用的观察

    作者:郭天南;何昌浩;周斌;刘谦;彭永华;黄安生;彭讯;张爱华;邓伟文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毛蚴对钉螺的趋向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Roberts比较法,将Roberts比较法中上层的"φ"形容器由有机玻璃制作并粘合,改为无需粘合的石蜡和玻璃板制成,用此方法检测了经螺蛳处理过的水(snail conditioned water,SCW)和Mg2+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钉螺的影响.结果加20 μl的80只钉螺在40 m1去氯水中生活4 d的SCW和加20μl的100只钉螺在100 ml去氯水中生活10 d的SCW,都能影响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趋向,其能力似与浓度有关,加入5 μl或20 μl的0.10 mol/L Mg2+也能够影响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趋向运动.结论钉螺可能会释放吸引日本血吸虫毛蚴的物质.Mg2+能促进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钉螺.

    关键词: 钉螺 毛蚴 趋向性
  •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研究Ⅲ钉螺感染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作者:孙乐平;周晓农;洪青标;杨国静;黄轶昕;奚伟萍;姜玉骥

    目的了解环境温度对毛蚴感染钉螺的影响程度,推算毛蚴感染钉螺的低临界温度.方法现场采集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分别在5、6、8、10、15、20℃的环境中,以钉螺:毛蚴为1:20比例进行实验感染,25℃环境中饲养70 d后解剖观察,计算不同温度组钉螺的感染率,分析钉螺感染率与环境温度间的相关关系.结果钉螺在5、6、8、10、15、20℃的环境中的感染率分别为0、0.92%、1.43%、2.40%、8.96%、17.39%,钉螺感染率与环境温度间的回归方程为y=0.062 2x2-0.403 5x+0.670 3(r=0.998 8,P<0.01),从中推算出毛蚴感染钉螺的低临界温度为3.24℃.结论毛蚴对钉螺的感染率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下降,理论上环境温度在3.24℃以下,钉螺不能被毛蚴感染.

  •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Ⅱ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虫卵和毛蚴对吡喹酮的反应性

    作者: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徐明;许永良;杭盘宇;李洪军;G.C.Coles;M.J.Doenhoff

    目的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虫卵和毛蚴对吡喹酮的反应性,旨在运用敏感株与抗性株反应性间的差异,建立简单快速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方法.方法将各株虫卵分别孵育于5×10-6、10-6、5×10-7 mol/L和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24 h,后移至清水孵化,比较虫卵的孵化率.将各株毛蚴分别暴露于10-3、10-4、10-5、5×10-6、10-6、5×10-7 mol/L和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0、1、5 min后观察比较毛蚴的运动及形态学变化.结果经10-6 mol/L和5×10-7 mol/L吡喹酮孵育24 h后,敏感株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分别为4.2%和30.7%,抗性株分别为24.2%和61.2%.当毛蚴暴露于5×10-6 mol/L吡喹酮中,敏感株100%毛蚴体中部立刻收缩变形,而抗性株仅见13.4%毛蚴变形;当暴露于10-6 mol/L吡喹酮0、1、5 min后, 敏感株毛蚴的变形率分别为35.5%、63.9%、91.2%; 抗性株分别为0、7.6%、14.3%.结论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虫卵与毛蚴阶段对吡喹酮的体外反应性的差异均非常显著.提示,将毛蚴移入10-6 mol/L吡喹酮溶液中1 min,镜下观察其变形率,作为曼氏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检测方法,可用于现场判断病人化疗失败的原因是否是由于吡喹酮抗性株产生所引起.

  • 1例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的诊治

    作者:李燕榕;谢汉国;陈朱云;肖丽贞;张榕燕

    目的:报告1例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病例的诊治经过,并观察其病理特征及吡喹酮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患者病例资料,经膀胱镜取膀胱组织,切片镜检观察其病理特征。此外,对患者采用吡喹酮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收集尿液,沉淀后镜检虫卵,孵化毛蚴。结果患者在安哥拉务工3个月,回国后出现间歇性无痛性终末血尿症状,经多家医院抗炎治疗无效。膀胱镜下未见沙样斑,病理切片镜下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膀胱黏膜的寄生虫性炎性反应,并可见具有个性特征的虫卵结构。治疗前尿液检出虫卵并孵出毛蚴,吡喹酮治疗后血尿症状消失。治后7d尿液仍能查到虫卵,但不能孵出毛蚴。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尿液检查均未查及虫卵。结论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病例常被误诊,需对境外务工人员加强健康教育并提高诊断能力。本例病理切片具有典型的虫卵结构和虫卵性肉芽肿特征,患者吡喹酮治疗效果满意。

  • 不同地区感染性钉螺逸蚴数量的观察

    作者:姜玉骥;黄轶昕;洪青标;奚伟萍

    室内实验条件下培养的感染性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主要来源.为了获取更多的尾蚴,许正元等[1]报道了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湖北钉螺指名亚种的逸蚴数量,同时也报道过雌、雄钉螺逸蚴高峰与逸蚴量[2].但不同地区钉螺个体大小感染后获得的阳性钉螺逸蚴高峰与逸蚴数量的关系报道比较少,为此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观察.

  • 血吸虫毛蚴显微镜和烧瓶查病结果分析

    作者:赵贤贵;万立新

    粪便孵化检查烧瓶中血吸虫毛蚴,通常需细心观察,费力,人易疲劳.2003年4~10月,我们在浦口区建设乡新民村使用血吸虫毛蚴显微镜和烧瓶进行粪孵查病[1],现报道如下.

  • 日本血吸虫毛蚴二次感染钉螺的比较

    作者:姜玉骥

    室内用日本血吸虫毛蚴人工群体感染钉螺(感染钉螺毛蚴比为1∶20)是获得感染性钉螺、生产血吸虫尾蚴的常用方法.因受温度、毛蚴的数量和时龄等因素的影响,人工群体感染钉螺的尾蚴获得率较低,还有部份钉螺不能感染日本血吸虫毛蚴,不能获得感染性钉螺.这些未被感染的钉螺经一段时间的饲养,仍能保持较好的活力,为降低感染性钉螺培育成本,对这部份钉螺进行了毛蚴2次感染,结果报告如下.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