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中国人体寄生虫分布与危害》一书的评价

    作者:陈佩惠

      《中国人体寄生虫分布与危害》一书,共有928页,1 745千字,附有多种寄生虫分布地图及反映寄生虫危害人体的多样图片共587幅,是一部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巨著。本书以实际调查资料为基本内容,又汇集历史文献精华,兼顾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特点,以及临床与预防医务人员所需知识融合成册,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1 创新性  该书构思新颖、独具一格,涵盖以下新内容。1.1 新方法 创用“三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全国性人体寄生虫分布的调查研究;采用回归分析、Logistic分析法选择我国寄生虫高感染的主要因素,得出蛔、鞭、钩虫感染率多元回归方程;又如以多学科相关分析法,对人体寄生虫感染与诸多的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也是寄生虫学科研究方法的一项创举。1.2 新数字 根据1988~1992年调查结果,首次报道了以下数字:  —全国寄生虫感染率为62.623%(7.08亿);  —25个民族寄生虫感染率超过上述总感染率,其中18个民族总感染达80%以上;  —寄生虫感染率以5~9岁人群高(73.651%),10~14岁次之(70.975%);  —我国人体寄生虫种类,根据本次调查共有60种,结合文献报道(至1999年止)计有229种。1.3 新观点 对我国寄生虫感染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寄生虫感染与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关系,以及我国寄生虫感染人群分布的特点等作了精确论述,提出了新见解。

  • 试论医药资源的有效利用

    作者:夏雪雁;彭仁琇;于皆平

    当今的药物治疗学源于19世纪化学、生理学和基础药理的发展.在本世纪初,大部分药物是未知化学结构的植物原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在化学和生理学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进入临床的新药极少,相应的诊疗方法依然处于低水平阶段.直至20世纪30年代,药房出售的所有药物中,成药所占的百分比仍较低(常低于25%).但是,二战结束后的10年里,出现了"药物爆炸"[1],现在药房中各种成药的比重常超过80%~90%.新型诊疗器械的大量出现也使得医疗手段迅速提高.这种现象是与医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研究方法的不断科学化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