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山西省娄烦地区北社鼠对杀鼠灵的敏感性研究

    作者:常文英;郭学林;宁振东;王庭林;邹波;杨新根;侯玉;朱文雅

    目的 测定北社鼠对杀鼠灵的敏感性,为检验该鼠的抗药性提供参数.方法 实验室做单个笼养无选择摄食试验:雌雄分开,随机分组,按5个不同食毒期供给浓度为0.025%的杀鼠灵毒饵;用Bliss计算机软件,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北社鼠对杀鼠灵的敏感性,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0.05,PLFP50>0.05);故将雌雄数据合并计算,得毒力回归方程y=3.29+ 4.33x,LFP50、LFP95、LFP99及其95%置信限分别为2.48( 1.97~3.13)、5.96(3.92~9.06)和8.56(4.65~15.78)d.结论 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致死99%敏感靶标鼠的食毒期(LFP99)取整天数作为抗药性检验标准,山西省娄烦地区北社鼠对0.025%的杀鼠灵毒饵摄食期超过9d存活即为抗性鼠.

  • 抗凝血类灭鼠剂抗性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

    作者:高志祥;施大钊;邱俊荣;冯志勇;姚丹丹;隋晶晶

    及时、准确的抗性检测是合理使用抗凝血类灭鼠剂和有效应对害鼠形成抗性的关键.抗性检测方法目前有3种,致死期食毒法(lethal feeding period,LFP)应用成熟,通过分析抗凝血剂抗性鼠和敏感鼠的数据确定98%(或99%)饲毒致死期(LFP98或LFP99)作为抗性检测标准;血凝反应法(blood clotting response,BCR)的原理是通过检测维生素K环氧化还原酶(VKOR)活性区分抗凝血剂抗性鼠和敏感鼠,也在广泛使用;基因检测法的研究方兴未艾,通过检测抗凝血剂抗性控制基因的突变情况来确定抗性,是目前为准确和快捷的检测方法.3种方法都处在不断完善之中.

  • 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法快速测定全血样中9种抗凝血类灭鼠剂

    作者:贾玉珠;蔡伟鹏;陈丽惠;白艳艳;骆和东;朱宝平

    目的 建立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法,同时测定鼠药中毒患者血液样品中9种常见抗凝血类灭鼠剂(杀鼠醚、杀鼠灵、敌鼠钠盐、氯敌鼠、溴敌隆、大隆、杀它仗、鼠得克、氯杀鼠灵).方法 试样用乙腈提取,高速冷冻离心,过0.2 μm滤膜,直接经液相色谱柱分离,在MRM模式下以三重四级杆质谱检测器测定血液中9种灭鼠剂.结果 本方法中,9种抗凝血类灭鼠剂的空白血样加标回收率为75.3% ~ 109.8%,相对标准偏差为2.6%~10.8%,在0.05 μg/L~500.00μg/L的浓度内,相关系数>0.998,检出限为0.004 μg/L~1.200 μg/L,定量限为0.014 μg/L~4.000 μg/L.结论 该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定性确证和定量准确,可同时对血液中溴敌隆、大隆、氯敌鼠、杀鼠灵等9种灭鼠剂进行定性确证和定量测定,满足突发中毒事件快速应急检测的要求.

  • 抗凝血灭鼠剂中毒导致出血的24例临床分析

    作者:范圣瑾;李丽敏;周晋;胡龙虎;韩丽娜

    目的:回顾性分析长效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临床特点、疗效.方法:观察有明确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病史的24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减少,PT、APTT延长.补充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能迅速提高凝血因子含量,止血作用明显.同时补充维生素K1,强调长疗程.结论:这类患者病史隐匿、容易误诊,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减少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

  • 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诊治分析

    作者:艾园园;胡慈恒;宁宗

    目的:通过对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探讨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再发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分析其中毒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共有28例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患者,男16例,女12例。3例为皮肤接触,23例为口服,2例不详。口服患者5例为敌鼠钠,15例为溴敌隆,3例为嗅鼠灵,口服患者中有10例为服用沾有灭鼠剂的食物。在首诊的28例中,急诊内科15例、儿科4例、精神病重症监护病房(PICU)1例、血液内科4例、耳鼻咽喉科2例、泌尿外科1例、妇科1例。其中发生误诊漏诊6例,儿科1例、PICU1例、耳鼻咽喉科2例、泌尿外科1例、妇科1例。(1)治疗前检测血常规:28例平均血红蛋白为87 g/L(52 g/L~133 g/L),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2)28例中26例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对这些病例的凝血功能变化按照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比较。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经维生素K1治疗后第1天、第2天、第5天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治疗前比较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所有患者进行维生素K110~40 mg/天静脉滴注治疗,2~5天后26例有出血症状的患者出血症状改善,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随访至患者出院后半年,4例失访,共6(6/24)例出院后再次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就诊,复发率25%;其中4例在1月内再次出现凝血功能异常,1例在3月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1例在6月后出现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认识。在治疗上,应予维生素K长期治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