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虫螨腈、噻虫嗪对白蚁的毒力测定及复配剂增效作用研究

    作者:林雁;何利文;郭红

    目的 研究虫螨腈、噻虫嗪及2种药物不同比例的复配剂对白蚁毒力和增效情况.方法 通过室内药膜法,将1ml不同浓度的药液处理滤纸后投入白蚁,持续接触,定期记录白蚁的死亡情况.结果 虫螨腈引起白蚁死亡率较高的时间发生在48~72 h和72~96 h时间段,噻虫嗪引起白蚁死亡的时间主要在24~48 h、48~72 h和72~96 h时间段,在24 h内,2种药物引起白蚁死亡率都不高(<10%).96 h后,白蚁的LC50值虫螨腈为1.854 mg/L,噻虫嗪为386.021 mg/L.虫螨腈和噻虫嗪在复配比例1∶40和1∶80(有效成分比)时,对白蚁的增效作用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1411.65和1767.79.结论 虫螨腈和噻虫嗪均为慢性杀白蚁药物,虫螨腈对白蚁的毒力比噻虫嗪高,前者为后者的208倍;虫螨腈和噻虫嗪的不同复配比例对白蚁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 虫螨腈和氟虫胺及其混配对白蚁的毒力测定

    作者:林雁;何利文;郭红

    目的 为寻找更多的杀白蚁混配药剂,研究虫螨腈与氟虫胺不同比例混配对白蚁的毒力及联合作用效果.方法 采用药膜法测定虫螨腈与氟虫胺及其不同比例混配剂对乳白蚁的毒力,用孙云沛法求混剂的共毒系数,确定混剂的联合作用.结果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6 h后虫螨腈对乳白蚁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为1.211 mg/L,氟虫胺为16.143 mg/L.氟虫胺∶虫螨腈为5∶1、20∶1和40∶1时,共毒系数分别为175.059、154.158和155.829,有增效作用;氟虫胺∶虫螨腈为10∶1、30∶1、1∶1、1∶5和1∶20时,共毒系数分别为132.810、116.758、100.753、119.261和82.584,表现出相加作用.结论 虫螨腈和氟虫胺的混配剂不同比例对乳白蚁的联合作用有增效和相加作用.

  • 虫螨腈用于白蚁防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利文;林雁;张睿

    虫螨腈在<300 mg/kg浓度时对白蚁没有驱避性,其对白蚁的毒性由本身的施用浓度决定.外界环境(如pH值、有机碳含量、土壤粘性等)也会影响虫螨腈对白蚁的毒性.此外,白蚁的品种、品级也会影响其对虫螨腈的耐受性.高浓度的虫螨腈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会比较长,但在模拟施工条件下关于虫螨腈持效期的研究目前还不多见.虫螨腈可以通过复配或其他方式来达到很高的增效目的.虫螨腈会在一些白蚁群体中进行横向传递.建议利用虫螨腈驱避性小、复配有增效及在白蚁群体中可横向传递的特性来制作白蚁饵剂系统控制白蚁危害.

  • 虫螨腈对乳白蚁的毒力及药效研究

    作者:林雁

    目的 了解虫螨腈对白蚁的毒力及药效情况,为白蚁灭治开发更多品种的粉剂、饵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室内采用滤纸药膜法、粉剂触杀法、饵剂胃毒法以及粉剂毒力传递作用共4种方法测定了虫螨腈对乳白蚁的毒力和药效.结果 虫螨腈药膜法持续接触72 h对乳白蚁的致死中浓度为2.20 mg/L;乳白蚁均匀粘上虫螨腈粉剂后72 h触杀作用的致死中浓度为0.108 6%;乳白蚁对1%、5%及10%虫螨腈粉剂具有毒力传递的能力,浓度越高,毒力传递能力越大,白蚁的死亡率越高,全部死亡需要的时间越短;虫螨腈饵剂(5%、1%、0.5%、0.1%)致乳白蚁死亡的高峰时间段在处理后24 ~48 h和48 ~ 72 h.在0~24 h内死亡率不高,白蚁全部死亡的时间约需要1周左右.结论 虫螨腈对乳白蚁有较高的触杀和胃毒毒力并且为慢性毒力,有毒力传递作用,其特点满足白蚁灭治药剂的要求.

  •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绿茶中的硫丹和虫螨腈残留量

    作者:陈红果;薛勇;雷兴红;杨晓松;文君

    目的 建立绿茶中硫丹及虫螨腈残留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试样研碎混匀后过45目筛,再经水浸润、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HP-5毛细管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其中α-硫丹、β-硫丹、硫丹硫酸酯及虫螨腈的残留量.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 方法线性范围均为0.02 μg/ml~1.00 μg/ml,相关系数均≥0.999 8;回收率为78.6% ~ 95.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9% ~ 3.31%(n=6);以仪器3倍信噪比计算方法检出限为0.260μg/kg ~0.395 μg/kg,以10倍信噪比计算方法的定量限为0.866 μg/kg~1.32 μg/kg.结论 该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茶叶中硫丹及虫螨腈残留的测定.

  • 虫螨腈原药对SD大鼠两代繁殖毒性研究

    作者:蔡婷峰;陈润涛;谢植伟;曾丽海;高洪彬;陈晓燕;黄建勋;黄振烈

    目的 通过两代繁殖毒性试验获得虫螨腈原药对SD大鼠亲代生殖与子代早期发育影响的资料,评价虫螨腈原药的繁殖毒性.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0只,雌雄各半.采用饲喂法进行亲代和子一代染毒,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组雌性大鼠虫螨腈原药染毒剂量分别为0.00、2.50、9.80和44.10 mg/(kg·d),雄性大鼠染毒剂量分别为0.00、0.55、2.25和9.05 mg/(kg·d),连续给药56 d后,按1∶1比例同笼交配.亲代和子一代雌性大鼠在交配、妊娠和授乳期均连续给药.观察亲代和子代大鼠的毒性表现,对生殖器官进行病理检查,计算繁殖指数和脏器系数.结果 亲代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在染毒期间体质量在各时间点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亲代高剂量组仔鼠哺乳成活率低于对照组(96.7%vs 100.0%,P<0.05).子一代大鼠在染毒结束时,雌性和雄性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均低于同代、同性别对照组[(283.1±25.4)vs(296.7±23.4)g,(569.0±38.4)vs(601.8±43.8)g,P<0.05].断乳时,子一代雌性、雄性高剂量组仔鼠的身长和尾长均低于同代、同性别对照组[雌性:(9.4±0.8)vs(10.0±0.7) cm,(7.8±0.8)vs(8.0±0.5)cm;雄性:(9.4±1.0)vs(10.1±0.7)cm,(7.7±1.0)vs(8.0±0.5) cm;P<0.05],子二代雌性、雄性高剂量组仔鼠的体质量、身长和尾长均低于同代、同性别对照组[雌性:(57.0±7.7)vs(60.0±6.5)g,(10.2±0.6)vs(10.7±0.8) cm,(6.5±0.7) vs (6.8±0.7)cm;雄性:(57.9±8.3)vs(62.6±7.6)g,(10.7±0.7) vs(11.0±0.7) cm,(6.5±0.7)vs(6.8±0.8) cm;P<0.05].亲代高剂量组雄性大鼠脑脏器系数和睾丸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0.398±0.036)%vs(0.379±0.028)%,(0.727±0.065)%vs(0.674±0.058)%,P<0.05,P<0.01].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虫螨腈原药对SD大鼠有繁殖毒性;两代繁殖毒性试验大无作用剂量为雌性9.80mg/(kg·d),雄性2.25 mg/(kg·d).

  • 虫螨腈原药致畸毒性实验研究

    作者:殷霄;陈晓燕;刘莉莉;曾丽海;谢植伟;黄建勋;黄振烈

    目的:通过在胚胎器官形成期连续经口给药,探讨虫螨腈原药对大鼠是否存在胚胎毒性和致畸毒性。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性成熟期未交配的雌、雄性SD大鼠各200只,按1∶1比例同笼交配。受孕成功的雌鼠(孕鼠)随机分配到各组。低、中、高3个剂量组孕鼠于妊娠第6~15天经口灌胃给予虫螨腈原药,每天1次,染毒剂量分别为12.2、61.2和306.2 mg/kg体质量。阳性对照组采用1.0 mg/kg体质量敌枯双灌胃,阴性对照组给予质量分数为3%粟米淀粉糊灌胃,灌胃时间和次数同3个剂量组。实验期间观察母体毒性。在妊娠第20天,断头处死孕鼠取胎鼠,观察胚胎毒性和胎鼠骨骼和内脏畸形情况。结果虫螨腈原药在大鼠致畸敏感期经口灌胃染毒后,中、高剂量组孕鼠净增体质量均较阴性对照组降低[53.79(39.81,60.65) vs 67.09(47.27,73.92) g,42.34(31.04,53.46) vs 67.09(47.27,73.92) g,P<0.05,P<0.01]。高剂量组活胎率低于阴性对照组(87.78%vs 92.75%,P<0.05),死胎率高于阴性对照组(4.18%vs 1.30%,P<0.05)。阳性对照组可观察到明显的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胎鼠致畸性。高剂量组观察到母体毒性和胚胎毒性,但未观察到对胎鼠的骨骼和内脏致畸性。低剂量组未观察到与受试物有关的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及胎鼠致畸性。结论本实验条件下虫螨腈原药在306.2 mg/kg体质量剂量染毒后可见一定程度的母体毒性和胚胎毒性,未见胎鼠骨骼和内脏的致畸毒性,其小致畸量为大于306.2 mg/kg;虫螨腈原药对SD大鼠基本无致畸危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