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新检测方法和仪器的性能评价及临床应用
本研究旨在评价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新方法及仪器的性能,并建立其参考区间,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制定的仪器性能验证标准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88》(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 88,CLIA' 88法案)制定的评价标准,对PL-11血小板分析仪进行了分析性能评估.用PL-11血小板分析仪测试健康志愿者柠檬酸钠静脉抗凝血的聚集功能,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建立PL-11血小板分析仪本实验室的参考区间.同时收集本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服用氯吡格雷7d前后血小板大聚集率(MAR)的变化来探讨PL-11血小板分析仪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表明,各参数皆符合CLIA'88法案的要求.测得PLR-06、PLR-07、PLR-09、PLR-10血小板诱聚剂诱导的247名健康正常人血小板MAR分别为58.8±10.1(%)、61.2±11.8(%)、51±10.2(%)、53.1±9.2(%).ACI患者MAR在服用氯吡格雷后明显降低.结论: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较理想的适用于血栓病早期预警和诊断的新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仪,值得推广应用.
-
调整RBC, Hb, MCV校正系数对HCT, MCH, MCHC的影响
在血液分析仪的使用中, 与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有关的参数有: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 彼此之间相互制约, 现报道如下.
-
震荡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目的 研究震荡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到2016年11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确定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40例,采用PL-12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震荡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诱导剂分别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sphosphate, ADP),分析血小板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和平均聚集率(average aggregation rate,AAR).结果 以AA为诱导剂组,震荡前全血标本的MAR为31.93±19.86,震荡后全血标本MAR 28.83±17.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P>0.05);震荡前全血标本的AAR为33.27±19.78,震荡后全血标本AAR 29.95±15.9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0,P>0.05).以ADP为诱导剂组,震荡前全血标本的MAR为54.48±15.31,震荡后全血标本MAR 45.61±17.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8,P<0.05);震荡前全血标本的AAR为55.34±18.1,震荡后全血标本AAR 49.24±17.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5).结论 MAR和AAR是临床判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震荡会对全血标本血小板聚集功能中MAR和AAR产生影响,故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操作人员应避免不当的震荡,以免造成错误的检测结果 ,影响临床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评估.
-
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及聚集功能的性能评价
目的:探讨PL-11血小板分析仪在检测血小板数量及聚集功能方面的性能。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CLSI)制定的仪器性能验证标准及我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对PL-11血小板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及聚集功能的性能评价。采用PL-11血小板分析仪、LBY-NJ4血小板聚集仪及TEG-5000血栓弹力图仪检测健康人群血小板聚集率,分析各仪器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结果 PL-11血小板分析仪的批内及日间精密度均<1/3总误差(7%);携带污染率为0.32%;在(4.12~1380.4)×109/L线性范围内回归方程斜率为1.03,R2=0.993;血小板计数结果与血小板参考方法的结果符合率为84%,均符合行业标准要求。分别采用PL-11血小板分析仪、LBY-NJ4血小板聚集仪及TEG-5000血栓弹力图仪检测79例2型糖尿病患者单服用氯匹格雷前、后血小板聚集率,3种仪器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服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L-11血小板分析仪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血小板计数及聚集功能的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