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角膜板层刀制瓣联合自体血清角膜基质层间注射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作者:任予斌;谷川莎

    目的 观察角膜板层刀制瓣联合自体血清角膜基质上注射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8例(8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采用Moria角膜板层刀制瓣联合自体血清角膜基质上注射治疗,观察术后角膜瓣愈合情况、上皮及基质修复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 8例患者术后眼部疼痛等刺激症状均消失,上皮修复,角膜基质水肿消失,3例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改善,5例同治疗前无明显变化.随访2~18个月均未发现复发.结论 角膜板层刀制瓣联合自体血清角膜基质上注射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愈合快,可有效地控制症状、防止复发,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单纯板层角膜切除术在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苏龙;田芳;孙靖;张红

    目的 探讨单纯板层角膜切除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单纯板层角膜切除术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28例(28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术前检查确认无恢复视功能希望,仅以改善症状为治疗目的.患眼接受深度仅达浅基质层,直径8.0mm范围的板层角膜切除术,术毕配戴角膜接触镜,1~2周摘镜.结果 术中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术后角膜上皮自切除区边缘向中心生长,3~12d上皮全部覆盖,平均6.4d,摘除角膜接触镜后患者术眼角膜上皮完整,水肿不明显,且角膜透明度较术前好转,症状完全缓解,随访3~18个月,平均8.5个月,无一例复发需再次手术处理者.结论 单纯板层角膜切除术治疗无恢复视功能希望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自体板层角膜转位联合层间烧灼及羊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作者:高美丽;史伟云;李素霞;高华;高彦

    目的 探讨自体板层角膜转位联合层间烧灼及羊膜移植术在大泡性角膜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6例(6眼),均有明显刺痛、流泪症状.其中白内障术后3例;白内障术后继发青光眼1例: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1例:角膜异物取出术后1例.6例患者均行自体板层角膜转位联合层间烧灼及羊膜移植术治疗.结果 6例患者术后眼病等刺激症状基本消失,角膜上皮完整,随访3~12个月均未发现大泡性角膜病变复发及并发症出现,视力有轻度提高.结论 自体板层角膜转位联合层间烧灼及羊膜移植术可有效缓解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症状,是解除视功能不佳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方法.

  • 人工晶状体眼并发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视网膜脱离时应用临时人工角膜进行眼前后节联合手术

    作者:贺涛;艾明;邢怡桥;陈彬

    目的探讨在人工晶状体眼合并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视网膜脱离病例中应用临时人工角膜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6眼)人工晶状体眼合并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视网膜脱离患者行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割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果 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良好,5例角膜植片透明,1例患者视力达0.1,2例患者手术中取出人工晶状体.结论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保留人工晶状体眼合并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眼球及部分视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作者:刘迎庆;杨方耀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1 7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随访观察2~43个月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角膜植片透明1 2例,半透明3例,植片混浊2例.其中4例在术后2周~21个月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经保守治疗后控制.全部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除1例术前视力无光感,术后视力无变化外,其余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是解除眼部疼痛刺激症状、提高视力的首选而有效的方法.

  • 反板层角膜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龚岚;朱澄;邱孝芝;胡麒韦;章菊英;付丽琴;蒋秀丽

    目的探讨反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Terien's角膜变性及对眼化学伤急救处理的疗效。方法大泡性角膜病变20眼,Terrien's角膜变性12眼,眼化学伤10眼,术中切除病变的角膜板层组织,同时将甘油冷冻保存的反板层角膜植片复水,将处理后的植片后弹力层向上,粗糙的基质层向下,用10-0尼龙线间断或连续缝合,植片的直径较植床大0.5~1.0mm。结果除1眼(化学伤)发生排斥反应外,其余41眼反板层植片在术后一段时间内(2~4wk)经历不同程度的水肿阶段后,都能与植床紧密贴合,随访1~5a,植片保持半透明甚至透明状态。其中大泡性角膜病变20眼疼痛症状完全消失;12例Terrien's角膜变性中11眼术后4wk视力明显改善(视力表检查提高2~3行);10例眼化学伤中4眼视力明显改善(视力表检查提高2~3行)。结论反板层角膜移植可成功应用于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Terrien's角膜变性及眼化学伤的急救处理,疗效满意。

  • 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作者:朱敏;王诚忠;沈念慈;陈华洁

    目的评价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 SCL)在大泡性角膜病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7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配戴SCL,每月更换1次,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是否改善及有无并发症出现。结果 17例患者随访2~22mo,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SCL能明显改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角膜基质内羊膜移植治疗兔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海;李妍;杨忠昆;张文佳;王莹婷

    目的 探讨角膜基质内羊膜(amniotic membrane,AM)移植治疗兔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的疗效.方法 40只新西兰健康成年白兔,建立BK模型,然后随机分为角膜基质内AM移植组(A组,12只)、角膜表面AM移植组(B组,12只)、切开角膜板层组(C组,12只)、对照组(D组,4只),比较四组兔移植后不同时间的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中央混浊情况.结果 AM移植前四组兔的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4,P=0.90),而在移植后第1、2、4、8、12周四组兔中央角膜厚度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M移植后4周时,A组兔的角膜中央混浊情况为+者7眼、++者1眼,B、C组均为+者2眼、++者6眼,D组为+者3眼、++者5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1,P<0.01),而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角膜基质内AM移植可以有效修复BK兔角膜内皮细胞.

  • 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与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伍志琴;杨燕宁;邢怡桥

    大泡性角膜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角膜病.由于各种原因损害角膜内皮细胞,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不能维持正常的泵功能,产生角膜基质水肿、上皮下水肿,并使角膜上皮形成水泡状隆起.常继发于某些内眼手术、眼外伤、眼内炎症等,治疗比较棘手.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尽管该手术安全有效,能减轻症状,改善视力,但仍受供体角膜缺乏、供体老龄化、术后并发症多等现状的制约.近年来,深板层内皮角膜移植术成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已在临床上进行实践,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移植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它将取代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来治疗角膜内皮功能损伤的疾病.本文就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与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大泡性角膜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刘迎庆;杨方耀

    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是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的晚期表现.系指各种原因损伤了角膜内皮细胞或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内皮细胞内线粒体产能机制受损,ATP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失代偿,致房水通过内皮细胞、基质达到角膜上皮下,致使角膜上皮下及基质层长期持续水肿,上皮及上皮下形成水泡.自1976年Arentsen[1]报道,大泡性角膜病变有逐年增多趋势.尤其近年来,随着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普及,激光技术的普遍应用,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2].此病变不但严重影响视力,而且产生难以消除的眼部疼痛及剧烈刺激症状.本文对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病理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现总结如下.

  • 前房玻璃异物继发大泡性角膜病变3例

    作者:崔敏;邓应平;张明

    1 临床资料例1,男,30岁,以"左眼视力逐渐下降1 a"为主诉于2004年3月1日入院.1 a前翻沙时,自觉有异物崩入左眼,当时仅感左眼稍有不适.1 a来无明显眼前黑影、畏光、流泪、眼红、眼痛、虹视等,未予治疗.入院时眼部检查:视力右1.5,左0.04;左眼角膜中央4 mm直径范围内及下方可见弥漫性细沙状上皮水泡,视轴偏下方可见一长约2 mm线形角膜白斑,角膜弥漫性水肿,角膜后沉着物(-);房水闪辉(-),前房角镜检查见颞下方房角嵌顿一透明异物;虹膜纹理清晰,无后黏连;晶状体皮质轻微混浊.

  • 自体血浆角膜基质内注射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作者:李志辉;李松峰

    大泡性角膜病变多为眼前段内眼手术的并发症,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晶状体手术的开展,本病的发生率有所增高.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目前治疗该病变的首选方法[1],但由于目前角膜材料来源紧缺,限制了该手术的开展.我们采取自体血浆角膜基质内注射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1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角膜前基质穿刺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作者:罗兴中;罗能明

    目的探索角膜前基质穿刺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对11例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进行分析,并用角膜前基质穿刺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1例病例,随访3mo,症状均获缓解,角膜大泡清除。结论对机械性或物理性因素所致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采用角膜前基质穿刺术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兔大泡性角膜病变疼痛状态客观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荣蓓;白静;晏晓明

    背景 建立一种眼科疾病模型动物疼痛和痛苦的客观评价标准对于眼科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对实验动物的人文关怀都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国内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定量评分法结合模型动物行为判断法评价大泡性角膜病变兔疼痛状态的有效方法. 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12只,其中9只兔为实验组,均取左眼为实验眼,应用角膜内皮刮除术制作大泡性角膜病变模型,3只作为正常对照.于术前,术后1、3、7、14 d应用手持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实验组模型兔角膜病变区的变化,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其中央角膜厚度(CCT),同时参考国际动物关怀与使用委员会(IACUC)起草的美国实验动物疼痛指南,通过建立“体质量+疼痛状态20项评分”法对疼痛指标进行量化评分,以评估实验动物的疼痛状态.结果 术后1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可见9只大泡性角膜病变模型眼角膜明显水肿,呈灰白色混浊;术后3d角膜表面出现明显大泡,大泡破裂后角膜上皮糜烂,并持续到术后14d.术后1、3、7、14d模型眼CCT分别为(1468±100)、(2313±588)、(2391±271)、(2362±151) μm,与术前的(390±6) 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而术后3、7、14d间C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14d实验动物体质量分别为(3.29±0.20)、(3.20±0.17)、(2.77±0.25)、(3.10±0.30)kg,与术前的(3.52±0.18)k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7、0.003、0.004).实验组术前和对照组所有实验兔在观察期内疼痛评分均为0分,实验组术后1、3、7、14d疼痛状态评分分别为7(7,7)、11(10,12)、9(8,10)、9(9,9)分,其中术后3d评分高,与术后1、7、14 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07、0.005、0.007),与角膜出现大泡及角膜上皮糜烂时间基本吻合.20项指标中以进食减少、自我隔离/躲避、磨牙、进行抓持/点眼等操作时可观察到攻击性增加、活动性减少、姿势异常(头低位、弓背等)、发出低沉的叫声7项在所有9只实验动物术后均为阳性. 结论 应用“体质量+疼痛状态20项评分”法可以对大泡性角膜病变兔模型的疼痛状态进行有效、客观、量化的评价.

  • 自体血浆角膜基质内注射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月琴;王丽娅;张占现;王印其;靳伟民;银平章

    目的研究角膜基质内注射自体血浆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机制及组织学改变.方法正常兔角膜,基质内注射自体血浆0.5 ml.结果术后72 h血浆全部吸收,角膜水肿消退上皮光滑.通过HE及Pollak染色检查提示:角膜固有层明显增厚,基质内有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结论结缔组织增生可形成一层纤维屏障,阻止水分向前渗透至上皮或上皮下,致使大泡难以形成.

  • 羊膜移植术在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东卿;孙秉基;董;罗翠平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术(AMT)在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BK)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伴有明显眼痛且视功能较差的BK11例(11只眼).其中无晶状体BK 5例,人工晶状体BK 4例,其他原因所致BK 2例,采用AMT进行治疗.术后裂隙灯及荧光素染色检查,平均随访16周.结果 11例中9例术后当天眼痛消失,2例3天后消失.7例出现暂时性的角膜上皮缺损,3周内全部愈合,羊膜植片完整8例,不完全融解3例.除1例出现周边角膜上皮性水泡外,均未发现BK复发.全部病人无新生血管及翼状胬肉发生.结论 AMT可有效地改善基质层微环境,重建角膜表面,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防止BK复发,是治疗BK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 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陈玩桩;肖惠明;罗春燕

    用微型角膜刀行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8例,效果满意.认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特别是对微型角膜刀使用的准确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小切口无缝线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护理

    作者:蔡立君

    通过总结20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小切口无缝线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护理方法.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眼部及全身检查、配合训练等,术后加强各项护理,重点进行病情观察,包括植片移位、前房空气吸收情况、眼压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 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张利;卢玉文;刘佳;陆燕

    目的:探讨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内皮移植术(endothelium keratoplasty,EK)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京总医院眼科行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内皮移植的BK20例患者,分析并总结患者术前的心理疏导、术前准备、眼科检查、术中如何配合医生、术后特殊体位、高眼压的护理及如何正确用药和出院健康教育等.结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内皮贴伏好,无排斥反应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眼前节OCT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片形态学特征的评价

    作者:冀建平;黄挺;王玉娟;刘红;廉丽华

    [目的]探讨眼前节OCT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片形态学改变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眼前节OCT)分别于术后1周和1、3、6、12月对植片和植床厚度、上皮下大泡形成、内皮植片皱褶、内皮植片脱离等形态学特征进行动态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术后1周角膜内皮植片平均厚度为(173±56) μm,与术后1、3、6、12月内皮厚度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1);术后1周角膜植床平均厚度为(412±57) μm,与术后1、3、6、12月植床厚度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33);术后1周9眼(34.62%)出现边缘区域植片-植床裂隙,术后6月全部愈合消失,7眼(26.92%)出现上皮下大泡,并于术后1~3月消失;术后1周6眼(23.08%)出现内皮植片皱褶,术后12月时内皮皱褶消失;术后1周2眼(7.69%)出现局限性内皮植片脱离并伴有相应区域的上皮下大泡形成,分别于术后1月和3月时愈合.[结论]眼前节OCT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植片形态学特征的评价安全、有效,并能提供动态观察和定量分析,对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后疗效评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03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