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氧监测与多导睡眠监测在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刘海燕;崔淑芬;赵夕娜;张淑静;杨红;栗建辉;徐从恩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氧监测与多导睡眠监测在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06例睡眠障碍及可能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病情将其分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60例),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4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和动态心电联合血氧监测,对比两组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MSaO2)、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血氧饱和度<90%的累积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CT90%)、氧减饱和度指数(ODI)即每小时氧饱和度下降4%的次数、呼吸暂停次数(A)和低通气次数(H)各项指标,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氧监测与多导睡眠监测两种监测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并比较监测费用及依从性.结果:两种监测方法AHI、MSaO2、LSaO2、CT90%、ODI、A和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氧监测诊断准确率为98.33%,灵敏度为95.65%,特异度为97.17%,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氧监测平均每次监测费用显著低于多导睡眠监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03,P<0.05);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氧监测依从性优于多导睡眠监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92,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氧监测与多导睡眠监测诊断对可能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均较高,但前者可降低平均每次监测费用,提高监测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发作性睡病18例临床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李倩;王金凤;谢宇平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收治的1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8例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均有日间过度思睡(100%),1例(0.6%)存在猝倒发作,1例(0.6%)存在睡眠幻觉,1例(0.6%)存在睡眠呼吸暂停.所有患者动态脑电图及头颅MRI均未见异常.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和多次小睡实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均≦5 min,均出现2次或2次以上睡眠开始于REM睡眠.结论:不可抗拒的日间过度思睡是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PSG和MSLT检查在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买迪娜·安尼玩;努尔比亚·买买提明;王秦豫;肖春霞;陈俊逾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 ICD-10,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 rTMS 治疗(刺激部位为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刺激频率1 Hz,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100%,刺激时间50 s,刺激间歇5 s,连续刺激1500次),对照组使用伪刺激治疗(刺激部位、频率、时间、间歇、次数都同治疗组,有振动声音,但不产生磁场效应),2组均1次/d,连续2周。对2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经 rTMS 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多导睡眠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均明显少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 <0.01)。结论:rTMS可有效缩短入睡潜伏期,减少觉醒次数并缩短觉醒时间,延长深睡眠时间,可改善睡眠结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rTMS 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疗效可靠。

  • 小儿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关系分析

    作者:陈冬梅;魏萍;杨文庆;李淑闽

    目的:探讨小儿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儿1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同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2组儿童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 多导睡眠监测,比较2组儿童的OSAHS发生率、BMI标准值、AHI、OAI、MSaO2、LSaO2、CAI、 睡眠效率,扁桃体肥大与腺样体肥大情况,分析肥胖、 扁桃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与OSAHS、AHI、OAI、LSaO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OSAHS发生率为59.23%(77/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15%(34/130)(P<0.05);观察组BMI标准值、AHI、OAI、C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SaO2、MSaO2、 睡眠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SAHS组与非OSAHS组在性别分布、 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BMI Z值、 肥胖数、 扁桃体肥大数与腺样体肥大数均显著高于非OSAHS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肥胖、 扁桃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与儿童OS-AHS的发生、AHI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LSaO2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小儿肥胖与睡眠呼吸综合征存在显著相关性,是重要的致病危险因子,临床上要重视对肥胖儿童的OSAHS临床症状与PSG监测,做到早预防、 早发现、 早治疗.

  • 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儿童多导睡眠监测的 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邰苗苗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进行儿童多导睡眠监测的效果.方法:选取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睡眠障碍患儿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5),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回顾性分析儿童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比较2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监测到影响因素65例,占87.84%;其中,因睡眠呼吸障碍所致者37例,占56.92%;肢体异常活动10例,占15.83%.经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睡眠呼吸障碍是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在多导睡眠监测下行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睡眠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 多导睡眠监测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

    作者:张榕;黄瑞文;张洁

    睡眠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与睡眠医学的基础技术—多导生理参数睡眠监测 (Poly-somnograpgy,PSG)息息相关.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中,由于其大脑发育不成熟,对于睡眠-觉醒周期的参数定义国内暂无统一的标准,多导生理参数睡眠监测在我国早产儿呼吸功能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较少,目前我国尚无针对新生儿的多导睡眠监测技术规范[1 ].本文将根据文献资料,综合分析 PSG 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实用性.

  • 标准多导睡眠监测的技术规范和应用范围

    作者:段莹;高和

    多导睡眠监测是睡眠医学的基础评价技术,也是诊断睡眠呼吸疾患的金标准。标准多导睡眠监测可记录睡眠期间的多个生理信号,包括脑电图、眼动电图、肌电图(下颌和下肢)、心电图、呼吸气流、胸腹呼吸运动、体位、血氧饱和度等。我国尚无多导睡眠监测技术规范。本文拟简要介绍标准多导睡眠监测的发展,并根据美国睡眠医学会相应的指南与规范,概述标准多导睡眠监测的技术规范和应用范围。

  • 智能手环的应用评价

    作者:李红岩;段莹;卢烨;常远;佟雅婧;孙瑶;孙书臣

    智能手环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可穿戴设备,对于大样本人群睡眠状况的研究可能做出贡献。笔者在临床睡眠监测工作中对一款智能手环和多导睡眠监测(PSG)进行了简单的对比观察。智能手环与PSG在入睡时间及清晨觉醒时间上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监测到睡眠期间的大部分运动。类似于体动记录仪,智能手环可以用于失眠、睡眠呼吸障碍、周期性肢动障碍(PLMD)、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等睡眠障碍的评估,但是也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研究者对硬件标准及使用中的细节进一步探讨。

  • 护理干预在多导睡眠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刘雪艳;宋瑞英;姜品妮

    目的:对多导睡眠监测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确保监测的成功率和准确性,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052例患者多导睡眠监测过程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单纯打鼾161例,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6例,OSAHS 719例,混合型146例;其中轻度133例,中度411例,重度243例;低氧血症轻度36例,中度96例,重度73例。结论:在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睡眠监测成功的重要因素。对确诊 OSAHS 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认知水平,配合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 我院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作者:安雪兰;李如尧;吴济强

    目的:探讨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监测的278例PSG图像清晰度及准确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影响因素;结果:278例PSG图像中有53例图像欠清晰,影响诊断结果研判,回顾性整理监测记录,发现电磁波干扰、情绪波动、药物、监测仪器安装等因素影响记录;结论:电磁波、患者情绪等是影响PSG清晰度和准确率的重要因素,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应加强干预,严防其影响。

  • 多导睡眠监测用于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价值探析

    作者:陈琳

    目的:研究多导睡眠监测在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0例疑似OSAHS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作为试验组,40例患者依照病情严重程度划分为A组(轻度)、B组(中度)与C组(重度),同期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参照组,所选研究对象均行行多导睡眠监测,比较两组方法的监测效果.结果:参照组MAI与AHI指标与试验组对比明显较低,而LSAT高于试验组,SaO2<90%T值小于试验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性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导睡眠监测诊断OSAHS效果确切,是一种比较科学、有效的诊断方式,可判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应该在临床中推广.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多导睡眠监测仪的应用护理

    作者:柳萌萌;陶晓燕;李姣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的护理干预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接受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监测的疑似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5例患者则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PSG检测成功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检测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应用多导睡眠监测进行睡眠监测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可提高监测成功率,改善监测效果.

  • 全程护理及人文关怀理念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多导睡眠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屠静;陆丽芬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及人文关怀理念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多导睡眠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进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运用人文关怀理念实施全程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多导睡眠监测中实施全程护理及人文关怀理念,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多导睡眠检测的准确性及其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

  • 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多导睡眠监测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价值

    作者:刘忠俊

    目的 分析行多导睡眠监测的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多导睡眠监测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单双号将其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舒适度为71.43%,显著低于试验组的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焦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多导睡眠监测的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能提升监测成功率,同时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 舒适护理对行多导睡眠监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多重影响观察

    作者:王丽娜;张晶惠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对行多导睡眠监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多重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76例,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8例/组,前一组采取常规对症护理,后一组实施舒适护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监测成功率、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多导睡眠监测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实施舒适护理,可促进监测成功率的提高,提高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 亲子关爱式双C护理在儿童多导睡眠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虞敏娟

    目的 探讨亲子关爱式双C护理在疑似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多导睡眠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接受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查的OSAHS可疑儿童病例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亲子关爱式双C护理干预.结果 多导睡眠监测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6.67%vs.76.67%,P<0.05).观察组儿童家长多导睡眠监测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6.67%vs.70.00%,P<0.05).结论 采用亲子关爱式双C护理能够提高疑似OSAHS儿童多导睡眠监测成功率.

  • 1例焦虑状态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顾驾宇;谢娟;张园园;费才莲

    本文总结了1例焦虑状态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除对症治疗外,给予患者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多导睡眠监测护理、饮食指导、便秘护理、疾病健康知识宣教等.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由入院时的60分下降至出院时的40分.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所引起的躯体不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提高多导睡眠监测成功率的护理研究进展

    作者:李凤勤;张振香

    多导睡眠监测技术是目前各种睡眠障碍相关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保障人们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睡眠监测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是睡眠监测结果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保证.本研究主要对提高多导睡眠监测成功率的护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患者提供更佳的护理方法.

358 条记录 18/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