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胸髓横断后腰髓下运动神经元的变化

    作者:熊国星;洪毅;张军卫;陈世铮;关骅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远端下运动神经元结构、功能的改变。方法将7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T10脊髓横断3 d组(n=10)、1周组(n=10)、2周组(n=10)、4周组(n=15)、8周组(n=15)和假手术组(n=10),进行L4-6脊髓节段TUNEL荧光标记、AChE酶组化定量检测。结果 TUNEL标记法观察损伤远端脊髓前角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仅偶见荧光标记物。脊髓横断3 d时, AChE阳性运动神经元(面积>300μm2)的OD值明显减小(P<0.01);损伤1周时,OD值突然明显增大(P<0.01);随后OD值再次下降,至4周时降至低点,然后再次增加,8周时与假手术组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远端下运动神经元没有明显减少及结构的不可逆改变,但代谢功能发生显著的可逆性变化。

  • 脊髓损伤后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测定的意义

    作者:熊国星;张军卫;洪毅;Yun Guan;关骅

    目的:建立健康成人胫骨前肌运动单位的正常值并探讨其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多点刺激技术对45例健康成人(20~59岁35例,≥60岁10例)和20例SCI患者(伤后1~6个月,亚急性期组10例;伤后1年以上,慢性期组10例)进行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测定,并随访观察SCI患者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的变化情况.结果:45例健康成人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为188±20个,不同年龄组、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CI亚急性期组仞测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平均为40±33个,随访1个月时为71±37个,随访3个月时为116±41个,三次检查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SCI慢性期组初测时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平均为173±29个,与正常值无明显差异,随访3个月时为177±34个,与仞测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胫骨前肌运动单位数目在SCI后不同时间发生不同变化,测量其数目变化可能有助于对SCI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定量评估.

  • 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后跨神经元变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庆民;关骅;洪毅

    目的:探讨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下运动神经元轴突参与组成的周围神经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康复及预后的判断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方法: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各组24只,每组均对应分为7d、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时间点,每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大鼠制作T10水平完全性脊髓横断模型.在预定取材时间点处死相应动物,自腓总神经入肌点处向近端切取10mm该神经,分别行天青美-蓝染色光镜观察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各时间点假手术组腓总神经光镜下观察,神经纤维排列均匀;轴突外形正常、染色均匀.超微结构观察,髓鞘外形正常,板层清晰;轴索位置正常,轴索内微丝微管正常.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光镜观察发现腓总神经髓鞘和轴索出现明显退变,且退变随时间推移逐渐加重,同时出现轴突发芽现象.超微结构观察可见轴索内线粒体肿胀,轴浆内微丝、微管溶解,髓鞘板层结构破坏,雪旺氏细胞增生及空泡变性现象.退变的同时,腓总神经出现大量的新生神经纤维即轴突发芽现象.结论:完全性横断性脊髓损伤后周围神经存在退变现象,且退变程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说明大鼠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可以导致损伤水平以下周围神经发生跨神经元变性.

  • 脊髓损伤后跨神经元变性与功能重组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国星;关骅

    有大量证据表明脊髓损伤后损伤远、近端存在跨神经元变性与功能重组.这些变化可以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甚至产生脊髓不可逆的病理改变.笔者就其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肾-肝-脑”轴系统探讨督脉取穴对脑梗死跨神经元变性的影响

    作者:陈杰;谭峰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后的跨神经元变性严重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胶质细胞的增生以及由此引起的轴突损伤在跨神经元变性中起了重要作用;“肾-肝-脑”轴系统(肾虚,导致气虚血瘀,痰瘀阻络,久则化热,携肝风内动,上扰脑窍)是中风病急性期的核心病机,督脉通过经络与上述轴系统发生联系,在中风的发病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地进行督脉取穴对脑梗死跨神经元变性有治疗作用.

  • 碘酸钠诱导兔视网膜和视神经跨神经元变性的研究

    作者:王凯;黎晓新;姜燕荣

    目的 观察碘酸钠静脉注射能否诱导实验动物的视网膜和视神经出现跨神经元变性.方法 48只青紫兰兔,8只为对照组,剩余40只进行碘酸钠静脉注射(40mg/kg),观察注射后1周、2周,1、4、18个月实验动物视网膜和视神经的病理改变,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采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凋亡细胞;变色酸2R染视神经髓鞘;Guillery Shirra-Webster法染变性的神经纤维.结果 视网膜内核层的神经元在碘酸钠注射后1周开始凋亡.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在注射后1个月开始凋亡.在注射后的4个月和18个月,可见视神经不同程度的脱髓鞘和变性.结论 碘酸钠静脉注射可诱导实验动物视网膜跨神经元变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