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髓损伤患者影像尿动力检查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及预防

    作者:吴娟;廖利民;付光;梁文立;李东;高丽娟;刘丽岩;李丹

    目的 了解脊髓损伤患者影像尿动力检查后泌尿系感染发生情况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价值.方法 86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两组进行影像尿动力检查的患者,A组检查后无特殊处理,B组检查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两组检查前后分别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结果 A组检查后感染发生率为8.81%,B组感染发生率为7.32%,两组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22).结论 影像尿动力检查是一项相对安全、可耐受的检查,对于无特殊情况的患者检查前后无须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 以膀胱疼痛为特征的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治体会

    作者:徐凌;张鹏;武治津;张朝华;杨勇;张宁;张小东

    目的 探讨以膀胱疼痛症状为特征的女性膀胱出口梗阻(BOO)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1例以尿频、尿急、憋尿后耻骨上膀胱区疼痛为主诉的女性患者,经自由尿流率+残余尿检查联合影像尿动力学(VUD)检查明确存在BOO.治疗前平均Qmax(11.5±3.6) ml/s,平均PdetQmax(39.1±17.8)cmH2O(1 cmiH20=0.098 kPa).结合排尿期同步影像检查结果诊断为膀胱颈梗阻19例,尿道狭窄2例.本组21例均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水扩张治疗,膀胱镜下观察均为红斑征阳性,均行膀胱黏膜活检,对膀胱颈梗阻患者行膀胱颈内切开术,尿道狭窄患者行尿道扩张术.于术后48个月采用O' Leary-Sant评分、QOL评分及盆腔疼痛和尿频、尿急症状(PUF)评分评价治疗前后患者膀胱疼痛症状的变化. 结果 本组21例膀胱黏膜活检病理结果均为膀胱黏膜急、慢性炎症.21例术后随访平均(6.7±5.9)个月,24h排尿次数由治疗前(24.3±11.8)次降至(13.0±5.9)次,平均夜尿次数由(6.5±2.7)次降至(3.3±1.6)次,O ' Leary-Sant评分由(24.6±7.3)分降至(14.7±7.4)分,PUF评分由(22.9±6.2)分降至(12.0±7.1)分,QOL评分由(5.0±0.8)分降至(2.9±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尿流率+残余尿检查联合VUD检查对以膀胱疼痛症状为特征的女性BOO患者可以明确诊断.根据VUD检查结果解除梗阻后,与膀胱疼痛相关的症状会显著改善.

  • 影像尿动力学评估先天性膀胱输尿管返流患儿的膀胱功能障碍

    作者:吕宇涛;文建国;黄书满;任川川;崔林刚;张艳

    目的 采用影像尿动力学评估小儿先天性膀胱输尿管返流(VUR)与膀胱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7例VUR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经影像尿动力学、尿常规、排泄性尿路造影等检查,记录患儿尿路感染、逼尿肌过度活动、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及VUR程度等情况,根据尿动力学表现的不同分为正常组、单纯逼尿肌过度活动组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组(伴或不伴逼尿肌过度活动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另外按照返流级别将患儿分为低级别返流(Ⅰ~Ⅱ度)和高级别返流(Ⅲ~Ⅴ度),分析膀胱功能与VUR侧别、返流程度以及尿路感染的关系.结果 VUR患儿合并膀胱功能异常占73.1%(49/67例),其中膀胱过度活动症占49.3%(33/49例),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占23.8%(16/49例).单纯膀胱过度活动患儿多为单侧,Ⅰ~Ⅱ度返流,且较少合并尿路感染.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的患儿多为双侧,Ⅲ~Ⅳ度返流,且较多见尿路感染.结论 影像尿动力学可以准确诊断VUR,同时对患儿膀胱功能的评估,及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 幼鼠清醒状态下耻骨上和经尿道膀胱置管的影像尿动力学比较

    作者:何翔飞;崔林刚;文建国;吴军卫;李云龙;冯锦锦;张艳

    目的 比较幼鼠清醒状态下耻骨上和经尿道膀胱置管的影像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建立清醒状态下幼鼠影像尿动力膀胱测压模型.方法 选取Wistar雌性幼鼠20只,年龄4~6周,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手术组(经耻骨上置管)通过外科手术经耻骨上将导尿管放入膀胱,非手术组(经尿道置管)通过尿道将导管放人膀胱内.术后5d后,在清醒的状态下,并用特制的塑料马甲固定小鼠使其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对两组小鼠分别进行影像膀胱测压.观察记录两组小鼠的大膀胱容量、大排尿压、充盈末期膀胱压并计算膀胱顺应性.结果 经耻骨上置管组的大膀胱测压容量为(0.83±0.27) ml,大排尿压为(26.3±7.8)cmH2O(1 cmH20 =0.098 kPa),膀胱顺应性为(0.026±0.070) ml/cmH20;经尿道置管组的大膀胱测压容量为(0.92±0.34) ml,大排尿压为(37.2±5.9) cmH20,膀胱顺应性为(0.032±0.050) ml/cmH2O;两组的尿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经尿道置管比较,手术组放置尿管的操作更容易,稳定性更高,可重复性更强.结论 经耻骨上膀胱置管的影像膀胱测压雄性幼鼠动物模型更容易建立.

  • 神经源性膀胱伴输尿管反流的尿动力学研究

    作者:何翔飞;建国;吴军卫;李云龙;冯锦锦;闫少华;张艳

    目的:探讨有输尿管反流的神经源性膀胱(NB)患儿有或没有逼尿肌过度活动(DO)时的尿动力学差异,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就诊并经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的NB患儿110例,男63例,女47例,年龄4~12岁,平均7.5岁。按照充盈期有无DO,将其分为DO组(n =32)与无DO组(n =78)。观察记录两组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时的膀胱灌注量、逼尿肌压并计算发生反流时的膀胱顺应性;记录两组充盈结束时大膀胱测压容量、大逼尿肌压并计算充盈期膀胱顺应性,按照反流级别将其分为轻度反流(Ⅰ~Ⅱ度),重度反流(Ⅲ~Ⅴ度),分析两组的反流侧别及反流程度有无差异。结果:DO 组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时的膀胱容量与顺应性分别为(107.5±21.3) mL 和(5.6±1.8)mL/cmH2O,无DO 组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时的膀胱容量与顺应性分别为(124.7±35.6) mL、(6.7±2.3)mL/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逼尿肌压分别为(21.7±8.3) cmH2O、(19.6±9.2) cm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O 组充盈结束时的膀胱容量与顺应性分别为(198.7±36.5) mL、(5.8±1.9) mL/cmH2O,与无DO 组充盈结束时的膀胱容量(223.8±40.2) mL与顺应性(6.5±1.4) mL/cmH2O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尿动力学检查结束时逼尿肌压分别为(35.8±7.1) cmH2O、(36.3±8.5)cmH2O,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DO组单侧反流20例(63%),双侧返流12例(37%),无DO组单侧返流31例(40%),双侧返流47例(60%),两组的反流程度均较严重。结论:膀胱容量小,膀胱顺应性差是有输尿管反流的NB患儿伴发DO时的尿动力学特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