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7、促炎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作者:贺琪;皮先明;石全;陈宏翔;李家文;杨迎香

    目的:通过研究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37、干扰素(IFN)-γ、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探索IL-37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38例PV 患者(银屑病组)口服阿维 A 治疗8周,应用 PASI 评分评估病情,并检测其与32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 IL-37、IFN-γ、IL-4和IL-17的蛋白和mRNA含量。结果:银屑病组外周血IL-37、IFN-γ和IL-17含量在治疗前后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01);IL-37含量在治疗4周时轻度降低(P >0.05),治疗8周时显著降低(P <0.001);银屑病组 PASI 评分、IFN-γ和IL-17含量在治疗4、8周时均显著降低(P <0.05);IL-4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银屑病组中,PASI 评分与 IL-37、IFN-γ和 IL-17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IL-37亦与IFN-γ和IL-17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PASI 评分和 IL-37均与 IL-4无相关性(P >0.05)。结论:IL-37的高表达与PV发病有关,其水平变化与病情及IFN-γ和IL-17的含量变化相关,但变化程度并不一致,且与IL-4含量无关。

  • IL-37、IL-6及TGF-β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意义

    作者:武昌;陈斌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37、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IT P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给予泼尼松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血与对照组比较.采用ELISA法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浆中IL-37、IL-6及TGF-β水平;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检测治疗前后及对照组IL-37、IL-6及TGF-β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单个核细胞中的IL-37、IL-6、TGF-β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血浆IL-37、IL-6及TGF-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观察组IL-37、IL-6及TGF-β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观察组单个核细胞中IL-37、IL-6、TGF-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 IL-37、IL-6、TGF-β在ITP患者中明显升高,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抑制,这些指标可能对于ITP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7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永奎;程广坤;赵庆忠

    目的 分析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37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该院确诊的DHF患者82例纳入DHF组,同期无症状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持正常的40例其他疾病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间一般临床特征,分析IL-37与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AD)、舒张早期E峰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A峰血流速度(A)、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峰值(Em)、血清N端前脑钠肽(NT-proBNP)的相关性,随访记录2年患者主要终点事件.结果 DHF组LAD、E峰值 、E/A、二尖瓣环室间隔和侧壁E/Em、血浆NT-proBNP和IL-3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二尖瓣环室间隔和侧壁Em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HF患者的IL-37水平与LAD、E/A、E/Em、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且IL-37高表达(>97 pg/mL)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IL-37低表达(≤97 pg/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IL-37水平的增加与DHF严重程度有关,可有望成为判断DHF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 HBeAg血清学转换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澜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组,体检健康体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3个时间点检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型肝炎5项等临床指标,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37水平.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治疗前后IL-37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IL-37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组患者IL-37、HBV DNA、ALT、AS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组患者1L-37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37与ALT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78,P=0.002 38),IL-37与AST水平也呈一定正相关(r=0.475,P=0.004 32),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HBeAg血清学转换和肝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白细胞介素-37及相关因子在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孙云晖;王一新;马雪梅;杨晓东;鲍文华

    目的 研究在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7 (interleukin 37,IL-37)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阐述IL-37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并进一步探究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方法 将45只清洁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博来霉素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大鼠15只,博来霉素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大鼠气管内给予博来霉素4 mg/kg制作急性肺损伤模型,健康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地塞米松治疗组大鼠于急性肺损伤造模基础上第2d每日腹腔注射地塞米松3 mg/kg,健康对照组、博来霉素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7、14、28 d处死,HE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分别测定肺组织匀浆中IL-37、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含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IL-18 mRNA表达量.结果 病理形态学检查提示:健康对照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肺组织结构完整,无炎性及纤维化改变;博来霉素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由早期急性肺泡炎性改变发展为晚期纤维化性改变,地塞米松治疗组急性炎症及肺纤维化性改变在同时间点较博来霉素组减轻.博来霉素组、地塞米松治疗组的IL-37和TNF-α含量及IL-18 mRNA表达于第7d升高至高点,后逐渐降低,至第28 d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37在大鼠急性肺损伤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调控IL-18、TNF-α转导有关.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37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作者:黄太宏;徐学静;胡伟;王森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7(IL-37)的表达水平,并探讨IL-37在CHB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通过 ELISA检测35例 CHB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 IL-37的含量;全自动生化仪及化学发光仪检测CHB患者血清中 ALT,AST,HBsAg,HBeAg的含量,定量 PCR及 ELISA方法检测 CHB患者血清中 HBV DNA载量及细胞因子 TNF-α,IL-10的表达水平,并分析 IL-37含量分别与 ALT,AST,HBsAg,HBeAg, HBV DNA,TNF-α及 IL-10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B患者组血清中 IL-37的表达水平437.5±152.7 pg/ml,高于对照组(63.0±2.1 pg/ml),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1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L-37的水平与AST,HBsAg,HBeAg,HBV DNA,TNF-α的水平不相关,而与 ALT(r=0.406,P=0.019),IL-10(r=0.433,P=0.035)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CHB患者血清中 IL-37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IL-37可能在肝损伤及乙肝慢性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37表达增高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腾达;陈燕;龙曙萍;谷明莉;刘鹏;吴林洪;邓顺江;张薇薇;钱琤;邓安梅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 IL-37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探究其在PBC致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8月于长海医院确诊的42例PBC患者和38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 PBMCs,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 PBMCs 中IL-37的mRNA表达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 IL-37,IL-6,IL-17,TNF-α,TGF-β,IL-18和 IL-23的蛋白水平,同时记录PBC患者的病理性分期。对IL-37与IL-6,TNF-α,IL-17,TGF-β,IL-18,IL-23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 IL-37与PBC疾病分期进行 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 IL-37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分别为2.81±0.94 vs 1.09±0.56,356.14±169.36 pg/ml vs 86.68±48.23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11,9.462,P 均<0.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IL-37与 IL-17,TNF-α,IL-6,TGF-β呈正相关(r=0.5612,0.6619,0.6721,0.7653;P 值均<0.001),与疾病分期(Ⅰ~Ⅳ)呈正相关(rs=0.3489,P<0.05)。结论 IL-37可能参与了PBC的致病过程,对疾病预测与诊断有重要意义。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细胞介素-37水平的变化

    作者:赵松颖;柳嘉;陈骅

    目的: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IL-37表达情况.治疗前的所有患者为治疗前组,经泼尼松治疗后达完全反应的为治疗后组,并分析两组指标表达的差异.结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浆中IL-37表达水平治疗前高于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IL-37表达有变化,治疗前IL-37表达高于治疗后,提示IL-37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有关.

  •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半胱天冬酶-1及IL-37,IL-18水平的检测

    作者:于昕鑫;王秀敏;冉德林

    目的 观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不同发病时期血清细胞因子半胱天冬酶-1(Caspase-1)及IL-37,IL-18的水平,分析其与疾病发展和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期(26例)、静止期(24例)和退行期(15例)以及3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Caspase-1,IL-37及IL-18水平.结果 各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aspase-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Caspase-1水平;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37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37水平,静止期和退行期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37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37水平;进行期和静止期寻常性银屑病组血清中IL-18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18水平,退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37与IL-18的水平呈负相关(P<0.05),Caspase-1与IL-18的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Caspase-1可能与IL-18共同参与银屑病的发病,IL-37可能作为一种抗炎细胞因子参与银屑病的发展和转归.

29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