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骨矫形板加自体骨植骨-桥式椎板重建在脊柱稳定性方面的研究
目的 介绍椎板减压后颅骨矫形板加自体骨植骨-桥式椎板重建的方法和体会,评价其在脊柱稳定性方面的意义.方法 40例需椎板减压患者在常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及硬膜囊压迫后,A组20例常规关闭切口结束手术,B组20例应用裁剪形状合适的颅骨矫形板加自体骨植骨-桥式椎板重建,进行椎管成形,使后路脊柱融合,分别于术后3个月、1年、3年对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临床疗效评定(JOA):3个月和1年后A组优良率91.3%,B组优良率95.2%;3年后A组优良率67.3%,B组优良率91.4%;x线测定:术后3个月和1年后颅骨矫形板被自体骨固定,位置良好,3年后A组腰椎椎间的cobb's角平均13°,椎体间位移5 mm,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B组腰椎椎间的cobb's角平均5°,椎体间位移1.5 mm,无脊柱侧弯存在.MRI检查硬膜外无明显瘢痕压迫.结论 椎减压后颅骨矫形板加自体骨植骨-桥式椎板重建,椎管成形后路融合有利于维持手术效果,减少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的发生.
-
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打压植骨内固定联合棘突椎板重建治疗腰椎滑脱症
自2002年4月~2005年6月我们应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加棘突椎板重建的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8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26~65岁,平均45.5岁;病程2~20年,平均8.5年.患者均有持续腰痛,其中伴单侧下肢放射痛18例,双侧5例.
-
后路椎板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进展
腰椎管狭窄症(i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是腰椎管的中央管矢状径、侧隐窝或神经根管狭窄,引起腰椎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等受压症状的一类疾病.脊柱退行性病变是临床上引起LSS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腰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椎体后缘骨赘增生以及腰椎后纵韧带或黄韧带的肥厚钙化等;腰椎滑脱、椎体爆裂性骨折、椎管内肿瘤或脓肿占位等腰部疾患,也可引起腰椎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和坐骨神经放射痛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1].
-
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板重建治疗腰椎真性滑脱症
目的 通过对24例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板重建治疗探讨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 .方法 本组24例病历均选用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板重建术治疗.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1个月~2年,平均1年3个月,22例腰痛消失,20例下肢麻痛消失,无间歇性跛行.复查X线片示重建椎板及椎间骨愈合24例.未出现骨愈合不良及内固定松动.结论 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板重建治疗腰椎真性滑脱疗效好,并发症少,是腰椎真性滑脱治疗的珲想方法 .
-
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板重建治疗腰椎真性滑脱症
目的 通过对24例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板重建治疗探讨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24例病历均选用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板重建术治疗.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1个月~2年,平均1年3个月,22例腰痛消失,20例下肢麻痛消失,无间歇性跛行.复查X线片示重建椎板及椎间骨愈合24例.未出现骨愈合不良及内固定松动.结论 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板重建治疗腰椎真性滑脱疗效好,并发症少,是腰椎真性滑脱治疗的理想方法.
-
伴有或无人工椎板重建术的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比较
[目的]比较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减压内固定,伴有或无人工椎板植入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2月共收治34例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术式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8~76岁,平均(56.6±7.2)岁.按是否使用人工椎板重建分为两组,15例行单纯全椎板减压内固定术(单纯减压组),19例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联合人工椎板重建术(重建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临床症状JOA评分、CT观察人工椎板融合率及椎管矢状径.[结果]单纯减压组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JOA评分较术前显著进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两组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单纯减压组CT椎管矢状径明显小于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24~36个月(平均2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单纯减压组JOA评分显著低于重建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单纯减压组CT椎管矢状径明显小于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示术后3~6个月人工椎板与受体骨接触界面模糊、间隙消失.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全椎板减压内固定联合人工椎板植入椎管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防止术后瘢痕粘连入椎管,有效扩大椎管大小,临床效果显著.
-
有限减压及椎板重建在单节段胸椎结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基础上,采用有限减压、硬膜囊外可吸收性止血绫覆盖及椎板重建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9月-2010年3月收治的90例单节段胸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6例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治疗组44例在此基础上联合有限减压、硬膜囊外可吸收性止血绫覆盖及椎板重建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术前Cobb角、Frankel分级、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9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4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1周及3个月两组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示,治疗组植骨均融合,硬膜外未见明显瘢痕组织,无内固定失效,对照组出现3例内固定失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两组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及其矫正丢失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ODI及其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Uc=4.368,P=0.000). 结论 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一期后路有限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硬膜囊外可吸收性止血绫覆盖及椎板重建,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佳等特点,是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