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蛋白质氨甲酰化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蛋白质氨甲酰化可导致蛋白质结构及功能变化。氨甲酰化主要由氰酸盐与蛋白质结合产生,慢性肾脏病患者尿素氮水平升高,其分解形成氰酸盐增加,为氨甲酰化的主要来源。血浆蛋白质氨甲酰化可对肾脏产生直接影响,并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并发症评估、预后及治疗方面具有潜在价值。本文主要综述血浆蛋白质氨甲酰化及其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价值及治疗前景。
-
翻译后修饰对α-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影响及白内障形成机制
翻译后修饰(post 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是蛋白质翻译后通过酶的催化或酶控制下的反应而发生修饰,包括糖基化、氨甲酰化、氧化、磷酸化、乙酰化、脱酰胺和切除作用等。白内障和老化被认为是一类结构性疾病(conformational disease)。PTM可造成蛋白质结构改变。α-晶体蛋白作为晶状体主要的结构蛋白质,具有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活性,可抑制蛋白质的凝聚和酶的失活。PTM可诱导α-晶体蛋白分子内部或分子之间的交联,导致其分子伴侣活性降低,加速白内障形成。赖氨酸基团对PTM敏感,封闭赖氨酸的ε-氨基基团,可阻止和延迟蛋白质交联。寻找抑制或阻断PTM的因子,有助于药物治疗此类疾病方法的突破。
-
氨甲酰化LDL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慢性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致病因素,肾衰患者持续血透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肾病患者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
-
蛋白质的氨甲酰化作为慢性肾衰时的生物标志物
许多研究已证实氨基甲酰化的蛋白质涉及各种疾病的进展,特别是慢性肾衰.本文的目的是介绍非酶促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概况以及其在体内的影响,并评价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用途.
-
髓过氧化物酶介导2型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氨甲酰化修饰
目的:观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氨甲酰化低密度脂蛋白(cLDL)水平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参与作用.方法:随机入选健康体检者165名(NC),新诊断的T2DM患者190例,选取其中80例T2DM患者给予噻唑烷二酮类(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磺脲类(格列美脲+二甲双胍)药物治疗药物治疗6个月,采用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cLDL及MPO水平,用于观测MPO水平变化对LDL氨甲酰化的影响.结果:T2DM组血浆cLDL(P<0.05)及MPO(P<0.01)均高于NC组,且T2DM组cLDL与MPO显著相关(r=0.45,P<0.05),MPO为cLDL独立影响因素(P<0.01).吡格列酮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浆MPO(P<0.05)及cLDL(P<0.01),且cLDL的降低(11.5%)与血浆MPO的下降(13.4%)呈正相关(r=0.43,P<0.01),而格列美脲对血浆cLDL及MPO均无明显作用.结论:MPO介导无肾功能不全T2DM患者LDL非尿素依赖性的氨甲酰化修饰.
-
(3S,4S)-3-苄氧羰基氨基-4-羟甲基-2-氧代氮杂环丁烷-1-磺酸四丁基铵氨甲酰化的新方法
目的研究氨甲酰化(3S,4S)-3-苄氧羰基氨基-4-羟甲基-2-氧代氮杂环丁烷-1-磺酸四丁基铵(1)的新方法.方法以化合物1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经氯磺酰异氰酸酯酰化、亚硫酸钠水溶液脱氯磺酰基,再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得目标化合物(3).结果所得化合物经1HNMR、IR、旋光和元素分析确证.结论所选方法用于化合物1氨甲酰化较理想.
-
氨甲酰化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研究进展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多功能性的细胞因子,因为首先被鉴定具有促进红细胞生成的功能而得名.能够治疗癌症和肾功能失调患者贫血的神奇功能,为EPO带来了每年90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量.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EPO除了具有造血活性外,还具有广泛的组织保护活性.
-
蛋白质的氨甲酰化和动脉粥样硬化
氨甲酰化是蛋白质翻译后的一种修饰,来自于异氰酸和特殊的游离功能基之间的非酶促反应.氨甲酰化的蛋白质涉及在各种疾病的进展中,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中.该综述阐述了氨甲酰化过程的生化基础,及在蛋白质分子衰老中它的作用,并讨论了这些生物标志物可能的临床关联.
-
氨甲酰化诱导的牛晶状体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硫醇转移酶的失活
目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与老化和白内障发生密切相关,硫醇转移酶(TTase)可断裂晶状体蛋白质氧化形成的二硫键使硫醇化的蛋白质脱硫醇,对于维持晶状体透明性极为重要.氨甲酰化为重要的翻译后修饰.本研究观察氨甲酰化是否能诱导晶状体GAPDH和TTase的失活.方法:透明新鲜的晶状体取自2周岁健康牛,与100mmol/L氰酸钾于37℃水孵箱分别振动温育7d和12d.设透明晶状体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晶状体孵育在50mmol/L DMEM液中,然后每只晶状体去囊膜,匀浆,提取水溶性蛋白质.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GAPDH和TTase的活性.结果:与氰酸钾孵育后GAPDH的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其中12d组与7d组相比,活性明显下降.TTase的活性在孵育7d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12d组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7d组活性与12d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9296).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分别与100mmol/L氰酸钾孵育7d和12d后,氨甲酰化组的GAPDH和TTase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证实氨甲酰化可以诱导GAPDH和TTase酶的失活,为TTase和GAPDH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氨甲酰化 白内障 氰酸钾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硫醇转移酶 -
阿斯匹林类药物和α-晶体蛋白保护酯酶的失活
目的研究阿斯匹林类药物和α-晶体蛋白对酯酶的保护作用. 方法凝胶色谱分离牛α-晶体蛋白,酯酶分别与糖类、磷酸糖、氰酸钾和激素加阿斯匹林(Asp)、布洛芬(Ibu)、扑热息痛(Para)和α-晶体蛋白温育,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酶活性. 结果糖化、氨甲酰化和类固醇诱导酯酶失活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类固醇失活效应快. 10 mmol*L-1 Asp可部分保护果糖和类固醇诱导酯酶的失活,尽管Ibu抑制酶活性,但其羧基化(Ibu-1)和羟基化(Ibu-2)代谢物有保护作用. α-晶体蛋白与酯酶摩尔比为1∶1时,可完全特异地保护果糖、果糖6-磷酸和泼尼松龙-21-半琥珀酸诱导的酯酶失活;而在1∶4时,保护率分别为67.0%,55.0%和38.3%. 结论 Asp和Ibu保护酯酶免于失活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同;α-晶体蛋白作为分子伴侣可保护酯酶免于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