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管癌患者的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吻合术疗效对比

    作者:岳光成;梁卫民;苏文中

    目的::对比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随访患者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以及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

  •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温泽强;卿松;邓治林;杨河川;凌建华

    目的 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0月接受食管癌切除术的2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消化道重建术式分为2组,其中118例接受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为观察组,82例接受全胃代食管吻合术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并对2组的并发症、肺功能、术后胃食管反流、生存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和11.0%(P>0.05);观察组在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肺活量(VC)降低幅度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h酸反流次数、>5 min酸反流次数、长酸反流时间和pH值<4的总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观察组在术后4和12周的反流性疾病问卷表(RDQ)评分及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4周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2周和24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2组生存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77.9%和63.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高肺部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曹彬;史敏科;周勇;张青海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其中管状胃组50例,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全胃组50例,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结果:术后管状胃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愈;全胃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疗未愈死亡.两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生活质量管状胃组较全胃组有明显好转.结论: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更符合重建术后的解剖生理,术后远期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全胃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作者:于苗子;刘朋涛;许海伟

    目的 比较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全胃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2-11 ~2014-11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观察组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胃排空障碍、胃食管反流等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15.6±3.4)个]显著多于对照组[(12.8 ±2.6)个](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胸胃综合征、肺部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胃排空障碍、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分别为23.7%、36.8%、26.3%、28.9%、28.9%,观察组为5.3%、15.8%、7.9%、7.9%、1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比较,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能更有效地清扫淋巴结,减少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与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食管反流及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

    作者:周曼新;杨逊军;岑家福;邓宇江;甘俊任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与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食管反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照组采用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术后随访24周,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胃食管反流及肺部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胸腔感染、吻合口瘘、残胃瘘等,其中研究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13.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9,P >0.05)。术后12周及24周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4周、12周 RDQ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大通气量(MMV)、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肺活量(VC)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胃食管反流和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食管癌分别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情的控制效果

    作者:杨友同;茹玉航;王坤;郝樊

    目的 对比食管癌分别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情的控制效果.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亳州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择期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的8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食管癌切除术治疗,其中研究组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术后待患者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后采用pH动态监测仪对其进行24h胃代食管腔pH监测,术后1、3月依据RDQ量表对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进行评分,同时统计术后1、3月的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术后均未发生有吻合口瘘及胸胃排空障碍并发症;2组患者几乎均达到24h的全程监测,同时组间比较监测总时间、立位监测时间、卧位监测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24 h反流次数及长返流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反流持续长时间与pH值<4.00的累计时间显著短于全胃组,DeMees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1、3月的RDQ评分以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较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可对食管癌切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情起到更为理想的控制效果,可为食管癌患者术中吻合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