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B型超声波对涎腺肿块的诊断意义(附100例分析)
涎腺疾病是口腔外科的常见病,由于病理类型复杂,临床误诊率较高,术前活检又为其禁忌,使用无损伤的超声诊断来鉴别涎腺肿瘤,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术前鉴别诊断的依据,我科于1993-01~2003-01共收治100例涎腺肿瘤,术前均作B超检查,并经病理证实,先将B超对涎腺肿块的诊断意义作一小结,报导如下.
-
双侧涎腺病变临床分析
涎腺疾病是口腔颌面部疾病一大分支,病变种类繁多几乎累及所有大小涎腺,以大涎腺受累为常见,单侧病变多见,常影响患者的口腔颌面部功能与形态[1,2].涎腺双侧病变者除偶见个案报道及流行性腮腺炎报道外[3,4],目前尚未见到系列报道.为此,现将资料完整的双侧涎腺病变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作一介绍.
-
导管支架在涎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支架是一种管腔样结构,可植入人体内维持机体腔孔状器官的外形和腔隙.近10年来,支架这一新的技术在全身各系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支架在涎腺疾病中的使用起源于内镜技术的发展.支架植入导管是内镜手术诊治涎腺阻塞性疾病的一种方法,为了避免内镜术后狭窄而放置临时导管作为支架,起到暂时性扩张和冲洗作用.
-
三维MR涎管造影在涎腺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维磁共振(MR)涎管造影在常见涎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5 T超导型MR机对30例涎腺病变患者进行MR涎管造影检查,对相应影像特点进行观察和总结,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3例急性颌下腺炎患者的MR涎管造影见涎管轻度扩张.慢性涎腺炎患者的末梢导管点球状扩张,主导管可不同程度扩张,并可见扩张与狭窄并存的腊肠样改变.涎石症患者的涎管内可见无信号结石影或杯口状充盈缺损,结石近侧涎管往往有扩张.舍格伦综合征患者的MR涎管造影中可看到双侧末梢导管广泛点球状扩张.6例涎腺区良性肿瘤患者的涎管呈受压移位改变.1例腮腺癌的MR涎管造影显示腺体内导管破坏、移位.结论 三维MR涎管造影可清晰无创地显示常见涎腺疾病的涎管和腺泡情况,有望取代X线涎管造影而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超声弹性成像在涎腺疾病的应用
涎腺包括3对大涎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以及无数分布于舌、唇、颊、腭等处的小涎腺.具有分泌唾液,湿润口腔黏膜,协助消化、杀菌、调和食物,便于吞咽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涎腺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核磁共振、涎腺造影及涎腺核素检查等.高频超声对涎腺病变检出率高,诊断腮腺肿物的敏感性却不高[1].超声造影对涎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费用高.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ic elastography,UE)技术根据不同组织间弹性系数、不同病变弹性特征,近几年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甲状腺等器官,其对涎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现综述如下.
-
高频超声在涎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应用高频超声对30例涎腺疾病患者进行了检查,并对其中15例患者做了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检测,以评价高频超声和CDE在涎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表明:①根据肿瘤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三个指标来判断涎腺良恶性肿瘤,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肿瘤符合率为86.7%,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87.5%.②高频超声对涎腺炎性病变及腮腺囊肿的诊断符合率为100%.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恶性肿瘤血供较良性肿瘤丰富,周边血流信号以环绕状为主,内部血流信号以树枝状为主,良性病变则无血流信号或以星点状为主;恶性肿瘤收缩期峰值速度(PS)较良性病变高(P<0.05),如以PS>32 cm/s为恶性肿瘤诊断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87.5%、100.0%、92.0%.④CDE能显示出较CDFI更丰富的血流信息,为涎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
高频超声对涎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探头诊断涎腺疾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5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疾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涎腺疾病种类诸多,均有各自的超声表现,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符合率为91%.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对涎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
涎腺水通道蛋白
水通过细胞膜的机制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所有组织细胞都允许水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但某些细胞如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及红细胞对水的渗透性过高,不能以水穿越脂质双分子层弥散来解释,形成了在某些组织中可能存在功能性水通道的假说.其中水通道蛋白起了重要作用.至今为止,从哺乳动物组织中已鉴定出10种水通道蛋白,统称"aquaporin(AQP)".早于1984年发现的水通道蛋白系从牛眼晶状体中分离,曾命为膜整合蛋白26(membraneintergral protein 26,MIP26),后证实它是一种非选择性的水通道,除对水通透外,还对蔗糖、维生素、聚二乙醇等有通透性,后来称为AQP0[1].1991年Agre等从人红细胞和肾小管中分离纯化得到一分子量为25Kd的一种水通道蛋白,并克隆了大鼠的AQP-HIPcDNA,之后成功转染非洲蟾卵母细胞,证实了其具有选择性水通透的特性,后来命为AQP1[2].从而使水通道蛋白的生物学研究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以后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家庭成员依次被命为AQP2~AQP9和AQP0[3~5].现就涎腺有关的AQP结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云南省542例涎腺疾病的调查
目的 探讨云南省涎腺疾病的发病率及其构成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542例涎腺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其病理诊断.结果 542位患者中,男性263例(48.5%),女性279例(51.5%);其中涎腺腺瘤270例(49.8%),涎腺癌117例(21.6%),涎腺炎症101例(18.6%),舌下腺囊肿54例(10.0%).发生于腮腺235例(43.4%),小涎腺118例(21.8%),颌下腺112例(20.7%),在舌下腺者77例(14.2%).结论 涎腺腺瘤是腮腺区发病率高的涎腺疾病,尤其以青年女性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