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踝臂指数与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本文将280例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同时进行踝臂指数及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ABI明显减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结论 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中,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MRI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MRI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及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患者行颈部及头颅MRI、MRA检查,分析斑块的MRI不同分型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结果 (1)100例患者MRI共检出261处粥样硬化斑块,按AHA斑块分型,各型斑块的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狭窄程度计算I级、I级以上颈动脉狭窄和脑梗死的相关性r=0.710(P=0.000).结论 (1)采用多对比加权的MRI序列对斑块具有准确定位及分型能力,且分析斑块的稳定性;(2)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动脉严重狭窄有关.
-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98例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粥样斑块形成情况,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预测因子.
-
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评价
大规模人口调查研究[1]显示:60岁后颈动脉狭窄的比例约为O.3%,年龄大于80岁的人群其比例上升至10%,大部分人无症状.引起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和动脉炎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占绝大多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与脑中风被认为是脑中风的三步曲.有研究表明[2],脑中风的风险与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和出现的症状直接相关.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总动脉斑块内出血一例
1 病历患者,男,67岁,1年前曾行冠状动脉搭桥术,近来因出现头晕而来本院就诊,为除外颈动脉狭窄性病变,行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美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SEQUOIA-512),探头频率6~3 MHz.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观察组选择经颈动脉超声证实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10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00例,两组均于入院次日清晨测定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为86.63±15.67ng/m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3.37±13.38ng/ml(P<0.05),且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负相关( r=-0.528,P=0.021)。结论: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抑制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的发展。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 PA PP-A 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PA PP‐A )水平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动脉栓塞脑梗死组、腔隙性脑卒中组。根据需要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测PA PP‐A值、颈动脉斑块与内膜中膜厚度(IM T )分析之间关系;将缺血性脑卒中组及健康体检对照组分别行颈部血管B超检查后分析各组血清PA PP‐A水平。结果:脑梗死组的PA PP‐A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易损性斑块组在血清PAPP‐A 测量水值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可以作为脑卒中的预测因子及预后指标。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脂和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脂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39例脑梗死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和Fib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的TC、LDL、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TC、LDL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浆Fib水平增高可促使脑梗死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