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经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析总结患者基本特征、其病理学类型、影像学检查、外科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 男53例,女50例,中位年龄44.5岁.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表现主要以腹部包块、腹痛、腹胀和腰背痛为主,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检出率均可达100%.本组病例中完整切除75例,肿瘤完全切除率72.81%,其中联合脏器切除22例.28例部分切除.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和确定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完善的术前准备和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提肿瘤高完整切除率,对其诊治有重要意义.
-
5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良性12侧,恶性40例,均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结果 CT的诊断正确率为96.2%,基本能显示PRPT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论 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是其首选检查方法.
-
1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应用CT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整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1月的CT检查扫描资料,将已证实(病理检验或手术)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病患资料取出,共有13例,分析其CT特点,并与文献资料中记载的CT显像相结合,分析总结CT诊断的显像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的CT显像均同时具有多种病象特征,其中有7例患者具有的病象特征超过6种,百分占比为53.8%,有4例患者具有的病象特征超过四种(在六种以下,包括四种),百分占比为30.8%,有2例患者具有的病象特征为3种,百分占比为15.4%.结论 应用CT扫描腹部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存在明显的病象特征,通过分析影像所展现出的间隙解剖结构异常,能够获得精准定位.
-
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选取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0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58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表现、检查方法、肿瘤生长部位、病理类型、手术方式、随访结果及术后辅助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及腹部隐痛为主;检查手段主要为腹部彩超、三维CT、核磁共振.良性肿瘤20例(34.5%),恶性肿瘤38例(65.5%).20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R0),38例恶性肿瘤中7例(18.4%)完整切除(R0),23例(60.5%)联合脏器切除(R0),联合切除脏器包括结肠、小肠、肾脏、脾、胰体尾、膀胱、附件.6例(15.8%)准根治性切除(R1),2例(5.3%)姑息性切除(R2).恶性肿瘤因局部复发行再次手术15例(50%),23例恶性肿瘤行联合脏器切除(R0),手术时间为(190±45)min;术中出血量为(420±210)ml,术后15~29 d出院.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随访中位时间为(26±1.5)个月,仅1例患者出现腹腔淋巴漏,1例患者出现胸腹腔积液,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结论 影像学检查,尤以三维CT和MRI对巨大PRT定位、定性诊断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根治性完整切除术和联合脏器切除术,即R0切除是治疗巨大PRT的首选的治疗手段.
-
5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治分析
目的 研究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56例PR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41例,良性15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根治组)37例,非根治性手术切除(非根治组)19例.结果 5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62个月,根治组短复发时间为9个月,2年复发18例,复发率为48.6%;非根治组短复发时间为2个月,2年复发15例,复发率为78.9%.两组患者术后存活时间均超过1年.结论 PRT治疗效果差,手术彻底性及肿瘤分化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径路与方法
目的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2003年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148例PRT的治疗情况.结果完整切除107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16例,完整切除率72.30%.部分切除12例,未切除探查活检29例.手术死亡3例(2.03%).复发再手术18例(12.16%),再手术完整切除率51.22%.恶性肿瘤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0.66%、29.51%、8.20%(P<0.000 1).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手术方法是肿瘤完整切除的关键.复发后再手术可提高生存率.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中大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手术中大出血预防与处理的方法.方法分析1981-2003年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148例PRT手术中发生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中大出血12例,发生率8.1%.12例中平均出血量1 233 ml,术中输血量平均1 066ml,伴出血性休克4例,无因出血而死亡.结论骶前纱块填塞是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采取有效地防治手术中大出血的措施与方法,可提高PRT手术切除的成功率.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6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来源于腹膜后间叶组织(如脂肪、纤维、肌肉及血管等组织),神经组织及胚胎和泌尿残余组织的肿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少见,大部分为恶性,腹膜后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本文作者将1990-2001年两院经外科手术治疗资料齐全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46例报道如下.
-
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2来院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I检查,观察所有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病例有39例确诊,确诊率为97.50%,病理检查结果为恶性26例(65.00%),良性为14例(35.00%),肿瘤直径为(12.35±1.85) cm;CT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和92.00%;CT可见脂肪肉瘤17例、纤维肉瘤14例、平滑肌肉瘤5例、恶心淋巴瘤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提高其检出率,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诊断探讨
目的:对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31例进行研究。结果3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6例来自间叶组织,7例来自神经组织,7例为生殖细胞源性肿瘤,1例为淋巴瘤,共有恶性肿瘤19例。经手术及病理验证, CT定位分析准确率为90.32%,定性分析准确率为70.97%。结论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诊断中,螺旋CT可对各肿瘤实现良好定位判断与定性判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3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31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进行严密观察出血、肠瘘、应激性溃疡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有1例死亡,2例发生出血,3例发生术后肠瘘,3例发生术后应激性溃疡.结论 及时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干预,对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占全身肿瘤的0.07%~0.2%.其中以恶性肿瘤居多,国外报道约占80%、与国内报道相似.本病临床多以腹部包块、腹痛为主要症状.本病病因目前尚未清楚,以中青年发病率较高,男女无明显差别,由于肿瘤来源广泛,因此其病理学分类繁杂.
-
浅谈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疗心得
目的 浅谈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疗心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发现困难,手术难度比较大,手术后易复发,超过半数以上的肿瘤为恶性.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7例资料分析
女性盆腔肿物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常因术前难以判断肿物的来源和性质,而行剖腹探查术.其探查结果多数肿瘤源于子宫、卵巢、阔韧带等内生殖器官,少数来自消化道和腹膜,罕见来自腹膜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在临床上极为少见.本院自1985年1月至1999年1月,15年间因盆腔肿物剖腹探查648例,妇科肿瘤628例占96.9%,非妇科肿瘤20例占3.1%,其中除1例盆腔游走肾外,余19例源于消化道8例占1.2%,源于腹膜4例占0.6%,来自PRT 7例占1.1%(见表1).鉴于来自消化道和腹膜的肿物文献上已有零散报道,现仅就7例PRT的临床资料和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以引起同道的关注,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
-
侵及重要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侵及重要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患者行肿瘤完全切除28例,不完全切除20例.行血管重建30例,未行血管重建18例.结果:本组48例中40例获随访6~90个月,主要血管重建与未重建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7%、66.67%、41.67%和68.75%、25.00%、6.25%.结论:侵及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已不是手术禁忌,用不同方法处理受累血管,争取彻底切除肿瘤,是减少术后复发、提高长期存活率的有效方法.
-
4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手术的4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结果:病理类型共13种,良性18例(37.5%),恶性30例(62.5%).临床表现包括腹胀、腹痛、腰背酸痛、低热、消瘦、尿频尿急、月经不调和贫血.主要辅助检查为CT、B超、X线胃肠造影、泌尿系统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等.18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30例恶性肿瘤中12例(40%)实行广泛切除术,18例(60%)实行部分切除或仅作活检.实行广泛切除术者平均生存时间40±4.88个月,3年与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25.0%;而实行部分切除或仅作活检者平均生存时间20.83±2.84个月,术后3年与5年生存率则分别为16.7%和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2).恶性肿瘤因复发施行多次手术7例(58.3%).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不易发现,应重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手术是治疗本症的主要方法,良性肿瘤应完整切除,恶性肿瘤应争取作广泛切除术.本病复发率高,术后应定期随访.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PRPTs),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内的肿瘤,但不包括腹膜后脏器如肝、十二指肠、胰、脾、肾、肾上腺、输尿管、骨骼等脏器结构的肿瘤,以及源于他处的转移肿瘤.上述腹膜后器官来源的肿瘤,虽然理论上仍属于腹膜后的肿瘤,但学术界公认将它们称为各脏器的肿瘤,如十二指肠肿瘤、胰腺肿瘤、肾上腺肿瘤等.
-
原发性腹膜后巨大神经纤维瘤1例报告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1].我院于2000年3月23日收治原发性腹膜后巨大神经纤维瘤1例,报告如下.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B超与X线误漏诊分析
我院近几年来经B超与X线同时检查后误漏诊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现将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肿瘤X线和B超误漏诊原因.
-
2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 诊断分析
目的 研究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 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7例经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螺旋CT 影像学资料,并对各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 影像学特征表现进行了探讨.其中24例患者平扫加增强扫描,3例患者单纯平扫.结果 CT 准确定位25例,准确定性13例.2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中,淋巴组织来源1例,恶性;生殖细胞源性组织来源肿瘤4例,其中2例恶性;神经组织来源4例,其中2例为恶性;间叶组织来源18例,其中14例为恶性.结论 CT 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