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白血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急性白血病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的改变而形成高凝状态或者出血,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白血病/血液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分析 人类 -
急性白血病患者B型抗原减弱误诊1例分析
对急性白血病患者B型抗原减弱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29岁.主因间歇性头晕、乏力3 a余,发热1周,于2005-01-24住院,经检查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2,给予AD、HA方案交替化疗,2005-04-13因重度贫血(Hb 44 g/L)申请输血,查血型正反定型为B型,输B型悬浮红细胞2 U.2006-03-09第7次住院化疗,骨髓穿刺提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复发,2006-06-07因Hb 45 g/L再次申请输血,血型正定为O型,采用聚凝胺法与O型血液做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无凝集,发O型悬浮红细胞2 U,输注约10 min后,患者提出既往是B型血,停止输入.
关键词: 白血病/血液 ABO血型系统/免疫学 -
贫血对肺一氧化碳弥散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贫血对肺一氧化碳弥散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白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和肺功能测试结果,并对Cotes、Dinakara两位学者的校正公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血红蛋白含量正常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量亦正常,而血红蛋白降低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量随之下降,血红蛋白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7909.结论:血红蛋白下降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需要校正,Cotes校正值较Dinakara校正值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实测值相关性更好.
-
白血病血栓前状态凝血指标检测的研究现状
白血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白血病患者的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是普遍存在的病理生理变化[1],肿瘤细胞对周围组织的浸润造成体内出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功能紊乱[2,3],表现为复杂的血栓前状态(PTS)及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
-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一氧化氮、内皮素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方法:采用RIA法、硝酸还原法对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NO、ET、SOD测定.结果:26例初治恶性血液病患者NO、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SOD低于正常水平(P<0.05).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后,10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8例未缓解,其中完全缓解组NO、ET、SO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部分缓解与未缓解组三者水平仍与正常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O、ET、SOD可能与恶性血液病发病有关,对三者动态监测有利于判断疗效.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锌含量变化与多药耐药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锌含量变化与病情及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52例AL患者血浆锌含量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化疗后33例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① 52例AL患者,其中初治未化疗19例血浆锌含量(2.62±1.12 μg/mL)较正常对照组(4.28±1.68 μg/mL)明显减低(P<0.01),化疗后病情缓解16例锌含量(4.66±2.18 μg/mL)较难治/复发17例(3.34±0.93 μg/mL)明显增高(P<0.05), 缓解组血浆锌含量较初治未化疗组明显增高(P<0.01);② 17例难治/复发AL患者其中15例骨髓单个核细胞P-gp 表达阳性细胞率与血浆锌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r=-0.69,P<0.01).[结论]①AL患者血浆锌含量变化与病情及临床疗效有关.②AL患者血浆锌含量测定可作为判断病情、疗效及预后指标之一.锌可能参与AL多药耐药的发生.
-
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FN-γ和sFas检测及相关性研究
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①病例组39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28例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病人,11例来自西安市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患儿.男29例,女10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1/2岁,其中0~3岁10例(占25.6%),4~6岁9例(占23.1%),7~9岁10例(占25.6%),10~12岁10例(占25.6%).诊断标准:根据1998年山东荣成血液病会议诊断标准诊断.FAB分型:39例初治或复发的小儿急性白血病中,急淋32例(占82.1%),其中L117例、L214例、L31例;急非淋7例(占17.9%),其中M22例,M31例,M43例,M 51例.免疫学分型:39例中25例做了免疫学分型:T细胞型10例,B细胞型8例,AML7例.
关键词: 儿童 白血病/血液 IFN-γ/分析sFa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