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餐后2 h血糖测定值与低血糖发生的相关性
为了解餐后2 h血糖测定值与低血糖发生率间的关系,我们对强化治疗的132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情况与餐后2 h血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如下.
-
新生儿血糖异常39例分析
我院2003-07~2005-06收治住院新生儿患者338例,对其中新生儿血糖异常39例分析如下.
-
血液透析发生低血糖5例分析
血液透析中容易出现低血糖,偶见报道[1].现将我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遇到的5例并发低血糖症总结分析如下.
-
新生儿低血糖355例病因分析
对我院新生儿低血糖355例病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36例,女119例,其中检出低血糖126例(35.5%).原发疾病:早产儿130例(36.6%),高胆红素血症42例(11.8%),新生儿肺炎94例(26.5%),新生儿窒息23例(6.5%),缺血缺氧性脑病15例(4.2%),其他39例(11.0%).
-
腹泻诱发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1例
1 病例报告男,72岁.因腹泻10 h于2005-02-25晚就诊,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18 a,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1 a前改用普通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未出现过低血糖症.2005-02-25下午患者出现腹泻,大便呈黄色糊状,无腹痛、发热症状,跟患者一同进食午餐的家属均没有腹泻症状出现,自服黄连素片.当日晚餐前常规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10 U和长效胰岛素4 U后正常进食晚餐,晚餐后大便次数仍较多,且有头晕、疲乏、无力、少量出汗等症状,遂于当晚来我院就诊.查体:t 36.3℃,BP 140/80 mm Hg,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活跃,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查血WBC 5.8×109/L,N 72;便常规示糊状便、未见虫卵和白细胞、便潜血阴性;电解质基本正常.
-
胰外肿瘤致低血糖2例
1 病例报告例1 男,67岁.因发作性意识障碍8 a入院.患者于1992年开始每于餐后4~5 h或剧烈运动后发作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伴出汗,烦躁.多于20~30 min后好转,进餐后恢复.每年发作4~6次.1999年发现右颈部肿块且逐渐增大.入院前再发意识障碍,查血糖1.2mmol/L,来诊.查体:P86次/min,BP140/75mmHg,H160 cm,W86Kg.超力体型,神志清,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硬.甲状腺Ⅱ°肿大,质硬,压痛.双肺呼吸音粗,散在少许干罗音.心律齐,无杂音.肝脾不大.发作时查血糖为1.2mmol/L,血胰岛素57.17mu/L.行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示转移性乳头状癌.胸片示肺部转移癌.甲状腺B超及CT示右甲状腺癌伴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转外科行甲状腺切除并淋巴结清扫.结合术后病理,后诊断: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双肺及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术后连续监测血糖均在正常范围.
关键词: 内分泌腺肿瘤/并发症 低血糖症/病因学 -
致去皮层综合征1例
1 病例报告男,67岁.因烦躁不安、失眠、乏力10 d到村卫生所就诊,考虑DM,给予消渴丸10粒口服,2次/d.当晚2:00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大汗淋漓.其儿发现后急拨120,于当天8:00来到本院.查体:t 37.6℃,P 156次/min,R 6次/min,BP 80/50 mm Hg,深昏迷状态,双眼球固定,瞳孔直径约2 mm,颈部抵抗感,双肺可闻及痰鸣音,HR 156次/min,律齐,无杂音,四肢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巴氏征(+).
-
糖尿病低血糖症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方法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常见原因及预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不当及未及时进食是造成低血糖的主要原因.结论:(1)糖尿病合理用药及合理的饮食是减少糖尿病低血症的重要措施.(2)低血糖症的临床症状多样、复杂,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急诊患者常规即刻查血糖和及时,合理应用葡萄糖治疗是减少低血症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糖尿病 Ⅱ型/并发症 低血糖症/病因学 低血糖症/预防和控制 人类 -
血液透析发生低血糖15例分析
血液透析中容易出现低血糖,现将我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遇到的17例并发低血糖症总结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7例,年龄21~72岁,平均46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发生慢性肾衰空腹血糖正常停用降糖药4例,仍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2例.
-
新生儿低血糖病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为预防及治疗新生儿低血糖提供依据. 方法 常规检测2012-2013年淮北市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室所有住院新生儿的微量血糖,对符合低血糖诊断标准患儿同时完善静脉血血糖,并给予积极处理,动态监测血糖直至血糖稳定正常. 结果 875例住院新生儿中有156例存在低血糖,其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无特异性,低血糖多发于早产儿,足月小样儿,新生儿窒息,其母亲为糖尿病患儿等. 结论 对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及时监测血糖并给予积极处理,预防及早期干预可避免发生低血糖脑损伤.
-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状的预防与治疗
目的:探讨预防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状的相关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2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实施预防低血糖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低血糖症状的相关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经积极预防干预,低血糖发生率[20.71%(29/140)]明显低于对照组[44.29%(6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预防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干预措施,可大大降低低血糖的发生概率,改善患者血糖调节状况。
关键词: 低血糖症/病因学 糖尿病并发症 低血糖症/预防和控制 社区卫生服务 老年人 -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70例临床分析
我院内科4年来收治了大量2型糖尿病病人,其中有70例均以低血糖症入院或住院期间出现低血糖症,现就这7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
-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146例诊治分析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146例,其中男91例,女55例;年龄56~78岁.已确诊为糖尿病121例,病程6个月至23年,首次发病25例.并发高血压70例,冠心病28例,肾功能不全24例,脑梗死38例,脑动脉硬化、脑萎缩20例,就诊前均常规使用降糖药物,其中口服降糖药物142例,皮下注射胰岛素68例.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36例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相关因素,以期达到正确诊断及处理.方法:对3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经治疗后清醒,6例就诊前昏迷超过10 h,虽就诊后积极治疗,血糖正常但意识未恢复,其中4例经抢救无效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与不合理降糖治疗有关,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治疗监管,防止低血糖昏迷发生及正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