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内窥镜下蝶窦手术16例分析

    作者:耿曼英;陈蓓;米彦芳

    对我科1999-09~2003-12鼻内窥镜下治疗蝶窦炎、蝶窦囊肿16 例分析如下.

  • 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复发的二次手术治疗

    作者:宋千;孙金龙;潘顺;王成伟;王志刚;张庆林

    探讨复发性垂体瘤的二次经蝶手术的效果、并发症及术中定位.回顾分析7年间38例复发性垂体瘤的手术,肿瘤大小1.1~3.9 cm,复发的肿瘤大多仍在原位或向蝶窦内生长.MRI有助于术中定位.手术均采用单侧鼻蝶入路.结果31例获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除.术后1例复发行第3次手术,其余未见复发.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经蝶术后复发性垂体瘤应首选二次经蝶手术,全切率高.术中定位至关重要,中鼻甲是良好的定位标志.

  •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配合

    作者:李亚兰

    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是垂体瘤手术的一种术式,手术创伤小,取瘤方便,恢复快,特别适于微型及中等大小的垂体瘤.我院2003年3月~2004年3月与北京天坛医院协作,共开展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29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 扩大经蝶窦人路显露斜坡区的内镜解剖研究

    作者:汪宇扬;万经海;王卫红;冯春国;徐培坤;程宏伟;郭致飞;吴德俊;张圣邦

    目的 探索内镜下经扩大蝶窦人路显露斜坡区的可行性,为切除斜坡区病变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10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上,模拟内镜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显露斜坡,观察有关显微解剖结构;收集40例成人头颅神经导航影像学资料并在神经导航仪中测量相关解剖距离.结果 扩大经蝶窦内镜入路在硬膜外可显露从鞍后到斜坡、枕骨大孔前缘的中线附近结构;在硬膜下可显露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后交通动脉及其与大脑后动脉汇合处、动眼神经、脑干腹侧等结构.在神经导航仪中测得以下数据:前鼻棘至蝶窦口、鞍底、颈内动脉隆突、视神经管隆突、咽结节、枕骨大孔前端的距离分别为(57.61±5.18)、(72.83±6.75)、(67.27±6.27)、(68.89±6.51)、(78.27±5.74)、(91.08±5.20)mm;双侧破裂孔间距、颈静脉结节间距、颈静脉孔间距、颈内动脉管外口间距、内耳门水平岩枕裂间距分别为(21.12±4.78)、(21.37±2.16)、(38.26±3.45)、(50.14±5.54)、(24.27±4.31)mm.结论 内镜下扩大经蝶窦手术人路可清晰显露鞍后一斜坡的解剖结构,适用于此区病变的手术治疗.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可应用于颅底解剖测量,简单、精确,优势明显.

  • 鼻内窥镜下处理蝶窦病变11例

    作者:王胜军;王国平;肖波

    蝶窦的解剖位置深在颅底,其周围均有重要结构,对于蝶窦病变的处理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和鼻内窥镜的使用,较前有突破性进展.我科1994年7月~1999年3月利用鼻内窥镜处理蝶窦孤立性病变11例,现报道如下.

  • 内镜经鼻蝶术后垂体腺瘤患者腺垂体功能低下情况分析

    作者:倪世慧;毕长龙;杨亦春;赵立伟;贾玉锋;王继庆;孙飞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患者内镜经鼻蝶术后相关激素水平变化,分析影响垂体功能低下的因素,指导其激素替代治疗.[方法]总结本院神经外科2008年至2013年内镜下经鼻蝶手术82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d3甲状腺轴、肾上腺轴及性腺轴相关激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d3甲状腺轴及肾上腺轴激素水平较术前有所降低,发生腺垂体功能低下者共34例,占41.5%(34/82).高龄、术前存在垂体功能低下、无功能型、大型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比例较高,其中微腺瘤发生率为16.7%(2/12),大腺瘤45.7%(32/70),45例无功能腺瘤发生腺垂体功能减低者16例,占35.5%.而术后腺垂体功能低下发生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垂体腺瘤术后垂体相关各项激素水平较术前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前高龄、垂体功能低下、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及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术后发生腺垂体功能低下可能性较高,合理的激素替代疗法有利于患者康复.

  • 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内镜经鼻蝶术后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倪世慧;杨亦春;赵立伟;贾玉锋;王继庆;孙飞;毕长龙

    【目的】探讨泌乳素(PRL )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术后激素水平变化,以评判手术疗效,指导后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6例内镜下经鼻蝶手术 PRL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测定患者术前、术后3 d的PRL水平,并将其与手术切除程度、肿瘤大小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6例患者,手术全切80例(833.%),未全切16例(167.%)。其中微腺瘤13例,全切13例,全切率100%,大腺瘤65例,全切62例,全切率954.%,巨大腺瘤18例,全切5例,全切率278.%;肿瘤越小,全切率越高。所有病例术后3 d的PRL水平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未全切组与全切组术后 PRL下降程度相比较全切组下降更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 PRL腺瘤患者PRL水平,术后PRL下降幅度可反映肿瘤切除程度,可根据术后PRL水平来选择进行药物及放射等后续治疗。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疗效和并发症比较

    作者:韩亚非;赵宗茂;马文群;宋国智

    【目的】探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05),而组间的视力改善率和肿瘤全切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的鼻中隔缺损率和鼻窦感染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为73.3%(22/30),明显高于观察组20%(6/3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术式对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其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 单纯内镜下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4例临床体会

    作者:文建平;蒋柏桥;赵铁鹏;张少宏;刘建标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在单纯内镜下单鼻腔经蝶窦入路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垂体腺瘤患者在硬性鼻内镜控制下经单鼻腔进入,不切除鼻中隔直接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其中无功能腺瘤14例,泌乳素腺瘤9例,生长激素腺瘤1例.[结果]24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1例,近全切3例.术后4例一过性脑脊液漏,1例暂时性尿崩.死亡1例.随访6个月至2年,10例患者内分泌功能均恢复正常,复发1例,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和唇龈麻木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单鼻腔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入路途径短,切除腺瘤彻底,鼻腔结构损伤小,手术显露良好,具有明显优越性.

  • 蝶窦后鼻孔息肉的鼻内镜治疗(附3例报告)

    作者:孟祥明

    目的 探讨蝶窦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3例蝶窦后鼻孔息肉病人术前行冠状位CT扫描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鼻内镜检查和冠状位CT扫描可确定息肉的起源.所有病人均一次治愈,术后随访8~2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临床特征、鼻内镜检查和冠状位CT扫描对蝶窦后鼻孔息肉的诊断起重要作用,鼻内镜手术是佳治疗方法.

  • 不同径路治疗蝶窦病变21例分析

    作者:张鹏;刘雅丽;马民

    目的 提高对蝶窦炎症性疾病及占位性病变的认识,合理选择术式.方法对单纯蝶窦炎症性疾病采用Wigand术式;对伴有筛窦病变者,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对范围较大的占位性病变,采用扩大鼻侧切开径路.结果除1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术后2年死亡,1例视力下降好转外,余19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随访半年至3年,无复发.结论 CT与MRI检查对蝶窦病变诊断和治疗有很大价值,病变范围、性质、大小是选择手术方法的依据.

  • 神经内镜下经蝶筛窦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陆爻忠

    目的 研究神经内镜下经蝶筛窦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应用解剖,为视神经损伤修复提供局部解剖学基础,为临床手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取10具成人尸头,固定于支架下,利用神经内镜模拟经蝶筛窦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手术路径,在神经内镜下对蝶筛窦外侧壁重要结构的解剖结构进行仔细观察,对各标志点进行测量,获得相关数据.结果 神经内镜下观察结果:内镜下可清晰显露蝶筛窦后壁所有骨性标志,由前向后依次为筛后动脉骨管、蝶骨平台、鞍结节、视神经隆起、鞍旁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本组10例标本中,视神经管在蝶窦的外侧壁上部形成的隆起类型:管型2/20、半管型6/20、压迹12/20、无压迹0.磨开全程视神经管,观察眼动脉走行和与视神经的位置关系.在视神经颅口的下方有眼动脉由颈内动脉内侧面分出,行走于视神经硬膜下壁内.本研究通过实体解剖发现眼动脉在视神经管内下方的比例为90%、下方为10%、外下方为0%.测量数据:(1)两侧筛后动脉出眶处的距离(23.4 ±3.2) mm.(2)两侧视神经入颅处的距离(12.5±1.4)mm.(3)两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内侧的距离(12.9±1.3)mm.(4)内镜下间接测量视神经颅口与眶口的距离,即需要减压的距离(10.2±1.4)mm.(5)视神经管内侧壁厚度(0.4t0.2)mm,鞍前段颈内动脉隆起与视神经管毗邻近,且骨质薄,测得值(0.2±0.1)mm,鞍前段颈内动脉隆起宽(3.5 ±0.4)mm,长(5.3±0.6)mm.结论 已测量神经内镜下神经管减压术入路解剖结构的相关数据,视神经管内侧壁是神经内镜下经蝶筛窦视神经管减压术的理想入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