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肠锯齿状病变的病理学分类及诊断要点

    作者:黄勤;张丽华

    大肠腺癌是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所致的疾病,约85%的病例与APC基因突变有关,存在染色体不稳定和异倍体 [1].约15%的散发性腺癌是由CpG岛甲基化或DNA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le, MSI)所致 [2],这类腺癌的癌前病变具有共同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腺上皮过度增生、呈锯齿状向腺腔内突起,这类病变包括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病、无蒂锯齿状腺瘤、锯齿状腺瘤、混合性息肉以及高频率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le-high,MSI-H)腺癌 [3,4].我们将复习有关这些病变的新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以增进对这类疾病的认识.

  •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左莉;张素梅;胡若磊;朱华庆;程筱雯;周青;桂淑玉;吴强;汪渊

    目的 探讨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SM-1在9例正常黏膜、37例腺瘤和8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检测到ESM-1 mRNA在正常黏膜和腺瘤中的表达呈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和94%,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为34%;免疫组化检测到正常黏膜和腺瘤中ESM-1蛋白表达率为67%和81%,而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为39%. ESM-1 mRNA和蛋白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ES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

  • S100A4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作者:刘尽国;李昊;张洪福;杨枫

    目的 研究S100A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7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结直肠组织中S100A4蛋白,并分析S100A4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在癌旁结直肠组织腺上皮中S100A4蛋白不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率为64.4%(56/87);与癌旁结直肠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100A4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有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 S100A4蛋白和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S100A4蛋白可作为判定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VEGF和受体FLT-1、FLK-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作者:吴文清;丁丽红;曹立宇;潘美华;张洪福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和其受体(VEGFR:FLT-1、FLK-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大肠癌及14例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和FLT-1、FLK-1的表达,分析大肠癌组织中VEGF和FLT-1、FLK-1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VEGF和受体FLT-1、FLK-1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大肠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和不同的Duke's分期中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FLT-1和FLK-1在大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457,P=0.000).结论 VEGF和受体FLT-1、FLK-1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VEGF与大肠癌的预后有关.

  • 改良短程放疗治疗结直肠癌对患者病理降期及耐受性的影响

    作者:王武峰;彭少华;李有强

    [目的]探讨改良短程放疗治疗结直肠癌对患者病理降期及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74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新辅助放化疗干预,观察组行改良短程放疗,对照组常规放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临床分期变化,记录住院时间及花费情况,并对放疗相关不良反应进行比较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分期较干预前均呈显著降低趋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干预后病理分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放化疗费用及住院其他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及程度分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短程放疗与常规放疗的近期降期率基本相当,且前者未见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但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综合序贯介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63例疗效观察

    作者:胡波;顾国强;张川;王浩;叶涛

    [目的]探讨综合序贯介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化疗组与综合组,每组各63例.化疗组发现患者出现肝转移瘤后行FOLFOX化疗方案.综合组发现患者出现肝转移瘤后、第3个月、第6个月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术中行造影检查,对患者的肿瘤病灶数量与大小给予化疗药物,于化疗结束后应用碘化油乳化剂经超微导管行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与生存率.[结果]综合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化疗组,疾病进展(PD)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化疗组,治疗客观有效率显著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者恢复正常所占比例高于化疗组,升高、无变化所占比例的显著低于化疗组(P<0.05);两组血清下降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6个月生存率、12个月生存率显著高于化疗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化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0%(16/63)高于综合组的20.63%(13/63),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4,P=0.636>0.05).[结论]因无法手术切除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综合序贯介入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化疗带来的不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微波消融、TACE与全身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

    作者:艾冬梅;乔秀真;俞宏伟;张卜瑗;杜海峰;杨晓慧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介入栓塞化疗(TACE)序贯方案与全身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8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全身化疗+微波消融+TACE序贯治疗)与对照组(全身化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预后及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近期客观有效率为66.67%(28/42),高于对照组的42.10%(16/38),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首次治疗后CD3+、CD4+阳性率、CD4+/CD8+比值均显著大于,CD8+显著小于同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观察组中位存活时间26.00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3.60个月(P<0.05).[结论]在全身化疗基础上,行微波消融+TACE治疗能显著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

    作者:许湘宁;李永浩;吴飞跃

    【目的】探索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后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5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一期手术行直肠癌切除加肝脏肿块切除25例患者(同期手术治疗)作为研究组,直肠癌切除后二期手术行肝脏肿块切除的25例患者(非同期手术治疗)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生存率、并发症率、再次切除率等指标的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96、5.95、4.17,均 P<0.05);在生存时间上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 t =5.45;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同期手术治疗患者的生存期限及病情预后效果优于非同期手术治疗患者,临床采用手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其转移病灶及原发灶进行大限度的同期切除。

  • 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意义

    作者:刘亚岚;刘俊骥;颜赞芳;张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前4种常见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评价其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胃肠外科184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 199、CA242、CA724的水平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结直肠癌肿瘤浸润深度与术前CEA、CA199、CA724水平、肿瘤大体类型、大径、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标志物阳性个数有关(P<0.05).淋巴结转移与术前CEA、CA199、CA242、CA724水平、肿瘤大体类型、大径、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浸润深度及肿瘤标志物阳性数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CEA水平、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是肿瘤浸润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浸润深度和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4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1.15%、92.95%、81.92%.[结论]术前血清CEA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T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分期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 A EG-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谢威

    【目的】探讨A EG-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大肠癌患者40例(观察组),良性肠黏膜组织病例4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两组组织中A EG-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A EG-1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A EG-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分化程度、癌胚抗原( CEA)等无关,与 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A EG-1过度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可能具有相关性。

  • Livin与EGFR、VE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姚文娟;宋会双;陈素萍;张伟强

    【目的】探讨L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各50例中Livin、EG‐FR、VEGF的表达,并分析Livin表达与EGFR、VEGF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 P <0.01);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分期有关,而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结直肠癌组织中 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 P <0.01);EGFR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中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 P <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的Duke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 EGFR ,VEGF蛋白阳性表达无相关性,而EGFR蛋白阳性表达与VEGF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L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推测Livin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EGFR、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推测EGFR、VEGF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p-Akt与p-mTO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朱丹丹;张从雨;汪东树;刘刚

    [目的]探讨p-Akt和p-mTOR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Akt与p-mTOR在120例大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例资料的关系.[结果]p-Akt与p-mTOR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91/120)和68.3% (82/120)p-Akt与p-mTOR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p-Akt与p-mTO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kt与p-mTOR可能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相互协同作用,二者可能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 VEGF和VEGF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跃晖;宾捷;李介秋;任小宇;周光华;熊钰;刘文卓;刘庚勋

    [目的]探讨VEGF和VEGFR2在结肠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结直肠癌和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VEGF和VEGFR2表达水平并比较.[结果]6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VEGFR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VEGF和VEGF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远处转移、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VEGF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差,阳性表达率越高;VEGFR2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R2和VEGF是评价结直肠癌恶性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的有价值指标;通过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浸润、转移情况及预后,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

  • 大肠癌 p27和cyclinE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何东来;李铁钢

    目的 探讨p27和cyclinE蛋白在大肠癌患者中目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目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中目的S-P法检测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p27和cyclinE目的表达.结果 cyclinE 在大肠癌中高表达;p27在大肠癌中低表达.cyclinE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p27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目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大肠癌中p27与cyclinE目的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 p27 低表达和cyclinE高表达致细胞增殖周期失调,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27可作为大肠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目的观测指标.

  • miR-18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赛;曾亚

    [目的]探讨miR-18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4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miR-183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83的相对表达量为2.461±0.35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00±0.0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9,P=0.021).miR-183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P=0.041)、淋巴结转移(P=0.032)和TNM分期(P=0.015)明显相关.[结论] miR-18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参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过程.

  • ROC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研究

    作者:倪效;王华;宋华荣;张静喆

    [目的]研究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1(ROC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测定20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ROCK1表达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组织ROCK1阳性表达率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并分析结直肠癌组织ROCK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ROCK1阳性表达率、ROCK1 mRNA表达分别为70.00%、(0.935±0.25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8.00%、(0.234±0.128),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结直肠癌患者ROCK1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患者ROCK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ROCK1高表达,且ROCK1表达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

  • SATB2在结直肠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谷敬锋;吴换波;石瑞哲;王桂琦

    [目的]探讨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2(SATB2)在结直肠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108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SATB2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癌组织SATB2表达阳性率为53.70%(58/108),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85.19%(92/108)(P<0.01);浸润深度T3~4、TNM Ⅲ~Ⅳ期、合并淋巴结转移、合并远处转移患者SATB2阳性表达率低于浸润深度T1~2、TNM 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患者,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块大小SATB2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ATB2阳性组,2年生存率为60.34%(35/58),低于SATB2阴性组的80.0%(40/5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低SATB2表达与患者2年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SATB2表达是影响患者2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SATB2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TACE联合体部伽玛刀放疗与手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比较

    作者:冯字清;苏加利;蔡薇薇;朱道奇;杨妤

    [目的]比较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联合体部伽玛刀放疗与手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本院70例可手术治疗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30例行TACE联合体部伽玛刀放疗(联合组),40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复发转移率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联合组与手术组3年总生存率,总复发转移率分别为86.7%,50.0%和87.5%,52.5%,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与手术组C级以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25%,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ACE联合体部伽玛刀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效果不逊于手术治疗.

  • 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20例临床分析

    作者:段伦喜;赵华;刘国清;李铁钢;钟德玝;陈勇;胡辅珍;皮执民;周均;雷三林

    目的 探讨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的诊断及临床病理、治疗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34年间因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接受手术治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和各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无邻近器官侵犯和远处转移、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预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年龄、性别、肿瘤单发或多发、淋巴瘤组织细胞恶性程度、肿瘤侵犯深度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手术前误诊率高.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治手术辅以化疗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

  • 多原发性大肠癌14例报告

    作者:何建军

    目的总结多原发性大肠癌诊治经验,提高多原发性大肠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年来多原发性大肠癌14例临床资料.结果14例中同时癌9例,异时癌5例.14例共37个癌灶,分布部位:乙状结肠8个,脾曲6个,横结肠6个,肝曲5个,升结肠3个,降结肠2个,直肠4个,盲肠3个.病理类型:腺癌19个,管状腺癌7个,黏液腺癌7个,乳头状腺癌2个,未分化癌1个,息肉恶变1个.Dukes分期:B期26个,C期10个,D期1个.14例中21例次手术,半结肠切除11例次,扩大左半结肠切除5例次,结肠次全切除2例次,全结肠切除2例次,姑息性切除1例次;无手术死亡.14例均随访1~19年,3例死于脑出血或自然死亡,11例至今生存4~17年.结论多原发性大肠癌,只要及早发现,积极手术,预后好,异时癌比同时癌效果好.术式选择以半结肠或扩大半结肠切除为主,必要时才考虑全结肠切除.术后应定期结肠镜随访.

129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