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石性胆囊炎急性期肝功能损害360例分析

    作者:卢翔;张力;李向阳;晋军

    现就2009-06-2011-06以来我科收治的360例结石性胆囊炎急性期伴肝功能损害临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6例,女214例,年龄27~75(46.2±4.7)岁,合并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0例,患者均排除病毒性、乙醇性肝病、药物因素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肝损害.

  • 肝豆状核变性并溶血性贫血及暴发性肝衰1例分析

    作者:饶进

    对肝豆状核变性并溶血性贫血及暴发性肝衰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14岁.因乏力、食欲不振3周,巩膜黄染2d入院.父母近亲结婚(表兄妹关系).查体:T 37℃,BP 120/60 mm Hg,神志清,精神差,皮肤黏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黄染,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正常,肝肋下未触及肿大,脾肋下2cm,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6.4×109/L,Hb 67 g/L,PLT 113×109/L,网织红细胞比值0.32,PT 20.7 s,APTT 42.4 s,TT 23.7 s,D二聚体阴性.ESR 32 mm/h,乙肝两对半五项阴性.甲、丙、戊肝阴性.

  • 乙肝病毒感染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夏国豪;张全安;朱梁军;郭仁宏;潘良熹;冯继峰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5例中高度NHL患者,采用ELISA法和直接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中的HBV标志物及DNA,常规方法检测化疗前后肝功能.结果:HBsAg阳性率33.68%(32/95),化疗后62.50%(20/32)HBsAg(+)和14.29%(9/63)HBsAg(-)肝功能损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损害达中重度和持续时间达2~4个月的患者,HBsAg(+)组都占55%(11/20),HBsAg(-)组都占11.1%(1/9),损害程度和持续时间两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前者较后者重,持续时间长;14例HBsAg(+)发生肝功能损害时病毒复制再度活跃.结论:NHL患者化疗后HBsAg(+)较HBsAg(-)易发生肝功损害,而且前者较后者重、持续时间长;化疗后病毒复制再度活跃是发生肝功损害的重要原因.

  • 血浆置换治疗97例重型肝炎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叶卫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血浆置换治疗97例重型肝炎时出现的并发症的有关资料,分析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 266次治疗中共出现并发症131次,发生率达49.3%.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皮疹、麻木和(或)搐搦、血压下降、胸闷、失衡综合征、置管处渗血、体外循环凝血及置管处渗液.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时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但经处理均能缓解,可以在严密监护下实施.

  • 小儿Budd-Chiari综合症并肝功能衰竭1例

    作者:胡显飞;谭志忠

    1 病例资料患儿,男,3岁,因"腹胀、少尿17d"入院.体查:神志淡漠,腹膨隆,呈蛙腹,肝脾肋下未触及,叩诊呈浊音,肠鸣音弱,移动性浊音(+).B超显示:肝、脾肿大,大量腹腔积液,左肾轻度积水.MRI检查显示:肝段下腔静脉(HIVC)部分狭窄,肝静脉(HV)显示不清.

  •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朱喜增;翟玉峰;王江华

    目的 探讨分析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肝肾综合征(HR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基线时临床检测指标,筛选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肾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0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HRS 17例,发病率为2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血钠、肝功能分级(Child-Pugh评分)、晚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是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患病率较高,动态监测各种敏感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