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半椎板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颈椎管内肿瘤13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在椎管内肿瘤中显微切除中应用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13例颈椎管内肿瘤.结果:12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随访2~12 个月,患者未见术后脊柱畸形或活动障碍.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对于颈椎管内髓外的良性肿瘤该术式创伤小、出血少,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优于全椎板切除手术.
关键词: 脊髓肿瘤/外科学 -
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4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我科2006-01/2008-10共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4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3例,年龄46~58(平均53)岁.病程4~13个月,平均病程7个月.病变部位:胸椎管内肿瘤1例,腰椎管内肿瘤3例.
-
椎管内肿瘤的临床与MRI表现特点分析
为了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1990-01~2007-06收治的56例不同部位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术前56例患者进行X线、脊髓造影、CTM和MRI明确诊断,术后1~15年(平均4.5年)随访中47例患者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优良率83.9%.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早期不典型性,术前主要依赖CT、MRI确诊肿瘤的部位及其大小范围,对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椎管内肿瘤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
-
显微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
目的:探讨脊髓不同病理类型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特点.方法:充分椎板减压,显微镜下分离肿瘤,保留周边血管,尽可能切除肿瘤,术后敞开硬脊膜,改善脊髓血液循环.结果:13例脊髓髓内肿瘤病人7例全部切除,3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随访2年,疗效满意.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是目前唯一直接有效的方法.选择性地辅以术后放疗可获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
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加强术前、术后护理,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重视术后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 3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护理并发症.1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做好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顺利渡过围术期,提高手术成功率.
-
脊髓脉络膜囊肿1例
1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因胸部不适、腹部束带感2个月,大小便失禁、双下肢无力2 d,于2010年8月21日入院.查体:脊柱未见明显畸形,生理弯曲正常存在,无皮肤破损、红肿,胸背后部压痛阴性,叩击痛阳性,胸部活动度基本正常;脐以下感觉减退,末梢血运良好.左下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1级,双侧肌张力高,左下肢膝、跟腱反射亢进,右下肢膝、跟腱反射活跃,Babinski征左侧阳性、右侧阴性.双侧髌阵挛阴性,踝阵挛阳性.MRI显示(图1):T4~6节段蛛网膜下腔囊性肿物,位于脊髓背侧偏左,囊肿呈多房性,约3 cm×1 cm×0.5 cm大小,脊髓严重受压.初步诊断:胸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伴不全瘫.急诊行囊肿切除手术.后正中切口,显露T4~7椎板,将棘突椎板及黄韧带咬除,剥开硬膜外脂肪,显示硬膜,见硬膜反应性增厚,无搏动,切开硬膜、蛛网膜,见一约4 cm×1.5 cm×1 cm乳白半透明质软椭圆肿物,压迫胸髓变形;剥离并完整取出肿物,缝合硬膜后,见硬膜搏动好转.肿物有弹性,离体后弹性回缩成类圆球状,内有乳白半透明液体,囊内有脉络丛样结构.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脊髓脉络膜囊肿.术后第2d患者双下肢肌力开始恢复,5 d后下地行走,随访6个月时,双下肢肌力及大小便完全正常.
-
经椎板切开成形术切除椎管内肿瘤
【目的】探讨经椎板切开成形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后路椎板切开椎管内肿瘤切除后椎板复位成形术治疗1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16例均平均随访12个月,回顾性对比研究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16例患者13例肿瘤全切,3例次全切除,术后神经根性疼痛均在1周内好转,肢体、躯干运动感觉障碍在3个月内逐渐改善。3例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中2例在半年内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经M 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2例患者因术中脊髓神经根牵拉术后出现单侧下肢无力,随访半年后1例恢复良好,1例无明显改善,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椎板成形治疗椎管内肿瘤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
椎板棘突复合体截取原位回植椎管成形在颈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颈椎板棘突复合体截取原位回植椎管成形在颈椎菅后部椎板切开入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颈椎管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例行椎板棘突复合体截取原位回植椎管成形,21例行椎板棘突咬除,根据脊髓损伤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分,比较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及脊柱不稳、成角畸形发生率.[结果]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增加幅度两组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板棘突咬除组脊柱成角畸形或颈椎不稳发生率为23.81%、38.10%、61.90%,椎管棘突复位组脊柱成角畸形或颈椎不稳发生率为0%、4.00%、8.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板棘突复合体截取原住回植椎管成形在颈椎管内肿瘤治疗中既恢复了椎管原生理解剖和次序,保证了颈椎的稳定,同时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有效地防止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高颈段脊髓肿瘤诊治体会
高颈段脊髓肿瘤是指位于C1~C4脊神经节段的肿瘤,可造成上颈髓及延髓受压,导致高位截瘫,呼吸循环障碍.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较高.本院1980~2001年共收治1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141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合适的手术入路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41例椎管肿瘤患者的不同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所有病例经椎板切除术或半椎板切除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136例(96.5%),次全切除5例(3.5%).本组神经系统症状好转139例(98.6%),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0.7%),无变化1例(0.7%),无手术死亡.结论 椎管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环节;手术应在MRI影像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半椎板切除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脊柱稳定性良好.
-
椎管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椎管肿瘤显微手术的技巧和疗效.方法 36例椎管肿瘤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结果 镜下肿瘤全切30例,占83.33%,肿瘤大部分切除6例,占16.66%.按George的方法评估,恢复良好28例(77.78%),症状改善5例(13.89%),无明显改善3例(8.33%),无手术死亡.36例随访3个月至3年.31例术后3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2例神经鞘瘤维持术后大小未增大,3例星形细胞瘤复发.结论 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椎管肿瘤的关键手段.
-
帕瑞昔布复合舒芬太尼对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复合舒芬太尼在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中的效果.方法 择期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0周岁,性别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PCA成分为舒芬太尼200 μg+生理盐水共100 ml;B组:术前30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术后每12小时静注帕瑞昔布40 mg至术后第3天,PCA成分为舒芬太尼200 μg+生理盐水共100 ml;C组:帕瑞昔布应用同B组,调整PCA成分为舒芬太尼100 μg+生理盐水共100 ml.镇痛泵参数设定:负荷量为2 ml,持续量为1.2 ml/h,PCA量为1.5 ml/h,锁定时间30 min.记录3组患者术后3、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48 h引流量,并于镇痛治疗前后采用Sonoclot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评定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结果术后3、24、48 h,A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高于B、C两组(P<0.05),但B、C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恶心、呕吐及头晕的发生率虽稍低于A、B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三组镇痛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48 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佳,明显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凝血功能无影响.
-
经半椎板切除术与经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肿瘤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经半椎板切除术与经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脊髓肿瘤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2例经半椎板切除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28例经全椎板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半椎板切除术比经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肿瘤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