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黏液性囊腺瘤误诊肝包虫病1例分析

    作者:张婷

    现将对肝黏液性囊腺瘤误诊肝包虫病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 男, 45岁,青海西宁人,因体检发现肝右后叶占位性病变1个月入院.患者无任何不适;家中有养狗史.查体:腹软,肝脏肋下刚触及,表面光滑,无压痛.超声检查:于肝后右叶见一约14.3 cm×12.2 cm巨大囊性包块,囊壁较厚,囊内可见分隔光带,并可见多个0.4 cm×0.6 cm不规则实性稍强回声.

  • 肝包虫破裂误诊5例分析

    作者:安栓德;王亚红

    我院自1991~2003年共收治肝包虫破裂13例,其中误诊5例,误诊率为38.5%,分析如下.

  • 肝包虫囊肿误诊为胆总管囊肿1例分析

    作者:梁东;李桂萍;邓琰;张前兴;努尔兰;杜马玲

    本文对肝包虫囊肿误诊为胆总管囊肿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8岁.哈萨克族,系牧区居民,因右中上腹部胀痛不适0.5 a余,于2010-10-11入院.曾于2004年在外院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于0.5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中上腹部胀痛不适,发现右中上腹包块,约鸡蛋大小.包块逐渐增大,疼痛较前加重,遂来院门诊行上腹部CT检查:肝脏形态如常,体积增大,各叶比例匀称,肝裂不宽,右上腹可见一大片的低密度影,其大小11.2 cm×10.4 cm,边界显示清楚,肝内胆管无扩张.提示:右上腹囊性占位,考虑胆总管囊肿.入院查体:腹部稍膨隆,右上腹可见纵形长约5 cm陈旧性手术瘢痕,右上腹可触及一10 cm×5 cm包块,质硬,无活动度,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肠鸣音正常.

  • 肝包虫病误治1例分析

    作者:陈洪生;王锡山

    对肝包虫病误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21岁.右上腹钝痛0.5 a为主诉人院.查体:一般状态良好,无发热,无黄疸.右肋弓下触及一肿物.无压痛,肠鸣音正常.B超显示:右肝内液性暗区,大小约10.0 cm×12.0 cm×18.0 cm,增强CT及MR均提示为肝内巨大囊性占位,肝包虫病可能.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为肝右叶包虫病.

  • 胰腺假性囊肿误诊为肝包虫病1例分析

    作者:李小玉;姚红霞;张芸

    对胰腺假性囊肿误诊为肝包虫病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4岁.因上腹部胀痛、多饮、多尿、无力、消瘦8个月于2003-06-20入院.8个月前发现右上腹部有一拳头大小的包块,当时除有上腹部饱满胀痛外,无恶心、呕吐、发热及皮肤巩膜黄染.入院前3个月右上腹包块渐增大,饭后上腹部饱胀明显,多饮、多尿、全身乏力、消瘦,体重下降约10kg.以腹部包块原因待查,肝包虫病收住外科.患者有牛羊接触史.1 a前因右侧腰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诊为急性阑尾炎.经抗炎等治疗后症状缓解.查体:消瘦体型,皮肤巩膜无黄染.甲状腺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右上腹部明显局限性隆起.腹软,右上腹部可触及一约20 cm×9 cm大小的包块.

  • 肝包虫囊肿破入肝内胆管误诊1例分析

    作者:王建军;王建平

    对肝包虫囊肿破入肝内胆管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45岁,藏族,牧民,有犬、羊接触史.因持续性右上腹疼痛半个月伴黄疸入院.既往无肝炎、胆结石、黄疸病史.查体:精神较差,一般情况尚可,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坦,右上腹压痛明显,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莫菲氏征阴性,肝脾未触及,全腹未触及明显包块.

  • 肝结核误诊为肝硬化1例分析

    作者:冯志坚;赵蕾;于燕平

    对肝结核误诊为肝硬化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9岁.以乏力、纳差0.5 a余、腹胀腹痛20 d于2006-03-31入院.查体:神情精神尚可,面色灰暗,体型消瘦,睑结膜略苍白,心肺正常、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全腹压痛,肝区无叩击痛,麦非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HBsAg(+),抗HBc(+),WBC 7.4×109/L,RBC 5.28×1012/L,Hb 97 g/L,AFP 5.61 ng/ml(正常为0~7.02),两肺X线未见明显异常,外院B超示:门静脉主干14 mm,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内光点增强、增粗,分布均匀,肝内血管走行正常,腹腔于肝前、肝肾间隙、肠间分别探及宽约21 mm、27 mm、12.54 mm液性暗区,B超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腔积液.经保肝、导泻营养支持措施治疗3 d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每日体温波动在37.2~38.5 ℃.在本院行B超示:肝肿大、肝脏弥漫性病变、腹腔积液,为明确诊断.

    关键词: 结核 肝/诊断 鉴别
  • 肝癌服灵芝粉误诊为肝吸虫1例

    作者:黄建国;王勇强;贺江虹;董雅璐

    1 病历摘要男,52岁.因原发性肝癌术后1 a,住院复查.术后病理诊断明确,入院后患者一般情况好,复查腹部CT未见肝脏复发病灶,腹腔淋巴结不大,血AFP正常,肝功能正常,例行大便常规及潜血检查,化验报告发现大量肝吸虫卵.

  • 弥漫性肝结核误诊为肝癌1例

    作者:洪斌

    1 病例报告男,56岁.因肝结核病史17 a、发现肝内弥漫性占位1周入院.17 a前因乏力、纳差、腹胀、进行性消瘦至当地医院就诊,行B超发现肝内多个占位性病变而诊为肝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直接取肝组织行快速活检,结果为结核,故未行肝叶切除,直接关腹.术后常规石蜡切片亦证实为结核.

  • B超引导下穿刺诊断肝包虫病1例分析

    作者:李梵

    对B超引导下穿刺诊断肝包虫病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63岁,藏族,青海偏远地区佛教人士.好食生冷肉类.因乏力、肝区隐痛3个月余入院.

  • 肝结核1例分析

    作者:钟庆

    肝结核临床少见,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将收治的1例分析如下.

  • 肝巨大包虫病1例分析

    作者:杨卫兵;曹胜华;向克兰;胡回忆

    笔者遇治肝巨大包虫病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39岁.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感上腹痛,呈持续性胀痛约5 h,伴轻微恶心,未呕吐,能忍受,无畏寒发热及黄疸.

  • 肝结核1例分析

    作者:李晓姝

    肝结核病在临床上很少见,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很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肝结核病例介绍如下.1病历摘要男,39岁.因剧烈体育运动后出现发热,就诊于当地某二甲医院.体温呈现间歇性发热,以午后及夜间为主,高体温达40.0℃,不伴寒战,自觉乏力,无咳嗽、恶心、厌食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当地医院辅助检查结果提示: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肌酶学等生化检查未发现异常,胸部CT疑似有淡片状阴影,以"肺炎"为诊断,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5d.

    关键词: 结核 肝/诊断
  • 肝脏炎性假瘤误诊为肝癌

    作者:刘江伟;夏虎平

    1 病例资料女,23岁.因上腹胀痛不适1年入院.患者1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隐痛,餐后有饱胀感,伴乏力、纳差、恶心,偶有低热.近1个月来感上述症状加重.查体:体温37.4℃,血压100/60 mmHg.

  • 肝结核30例误诊分析

    作者:陈清勇;江中勇;贺林;杨凌

    肝结核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症状体征,临床易误诊、漏诊,延误病情.我院1988年6月~1999年8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肝结核30例,其中21例误诊,误诊率70%,现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6~67岁,平均39.5±18.0岁;病程4天~16个月,其中1个月~1年占80%.1.2 临床表现 30例中发热25例(83.3%),其中弛张热15例,午后低热7例和不规则热3例;腹痛12例,表现为右上腹或肝区间断性或持续性隐痛、胀痛,疼痛多与劳累无关;腹胀9例,消瘦12例,盗汗10例,乏力25例,食欲缺乏24例.体征:贫血貌14例;巩膜黄染15例;不同程度肝大25例,其中肝下缘于右肋下2 cm 19例,右肋下5 cm及平脐者3例;肝表面可触及绿豆至花生米大小不等的结节15例,3例呈核桃大;肝质地较硬伴叩痛15例;脾大15例;腹水征2例.1.3 实验室检查 30例血白细胞(9.4±1.6)×109 /L,淋巴细胞0.45±0.06;血红蛋白(98.5±15)g/L,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17例,血γ-球蛋白增高16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18例,结核菌素试验(PPD)强阳性5例.1.4 影像学检查 30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陈旧性肺结核8例,活动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腰椎结核各2例,肺间质性病变、膝关节结核各1例.30例均行肝脏B超检查,其中20例同时行CT检查.B超诊断5例,CT诊断4例,其中B超和CT同时诊断2例.1.5 误诊情况本组误诊为肝炎9例,肝脓疡6例,肝癌4例,肝硬化2例.1.6 确诊情况及转归 30例中19例经皮肝穿刺活检、7例行腹腔镜、4例经剖腹探查确诊,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肝结核.本组确诊后均予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6~12个月,经随访目前情况良好.2 讨论2.1 肝结核多继发于其他脏器结核的播散,在取得病理诊断结果前,大部分难以做出正确诊断.大量尸检材料表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患者中,78.9%~91.0%存在肝结核,其他类型肺内外结核病患者中26.5%~80.0%合并有肝结核[1].据报道[2,3]肝结核好发于青年人,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腹胀为主,也可伴有食欲缺乏、消瘦、乏力等,少数伴有呼吸道症状,半数以上合并有其他类型的肺内、肺外结核.柏禄顺等[4]认为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肝大,中度贫血及白细胞减少,高球蛋白血症,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的病人,应高度怀疑肝结核,由此可见肝结核并不少见.2.2 本组确诊率较低(30%),分析误诊原因为:①肝结核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本组发热83.3%,以弛张热为主(60%),肝大83.3%,脾大50%,腹水6.7%,ALT增高56.7%,血γ-球蛋白增高53.3%.其中半数肝脏质地较硬伴叩痛,肝表面可触及绿豆至核桃大小不等的结节,很难与肝炎、肝癌等鉴别.②肝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难以做出定性诊断.张宏博等[5]认为超声检查对肝结核定位病变的检出率为100%,定性诊断率较低.侯明辉等[6]认为粟粒性肝结核CT表现缺乏特异性,除非有结核病史或伴有其他脏器结核,否则较难做出正确诊断;结节型肝结核可有一定的特征性,但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本文B超和CT的诊断率与文献报道大致相仿.③内科医生对肝结核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过分依赖PPD试验和影像学等检查.对肺内外结核的检查不够重视和及时,未详细询问病史及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本组30例中合并肺内外结核15例,在病理诊断前仅发现4例.④部分病人发生肝结核时,其他部位结核病灶已经治愈或非常隐蔽而未被发现;有的病人无肺结核病灶.⑤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与其他肝疾病类同,缺乏肝结核诊断的特异性指标.2.3 防止误诊的对策①详细询问病史;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肝大,中度贫血及白细胞减少,高球蛋白血症,红细胞沉降率快的病人,应高度怀疑肝结核;③应了解和掌握肝结核的影像学表现;④重视肝结核和其他类型的肺内、外结核的关系,必要时行试验性抗结核治疗;⑤对疑为肝结核或难以定性的肝内病变,应立即行肝穿刺活检或腹腔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手术探查.

  • 原发性肝癌误诊为肝包虫病二例分析

    作者:张迪龙;武继先;杨艳萍

    1 病例资料  【例1】 男,24岁。因间歇性腹胀、腹痛半年,伴恶心、发热加重5天,以“肝包虫病”收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80/min,血压120/90 mmHg。一般状况欠佳,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肝右肋缘下4 cm,未触及包块,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既往有羊、狗接触史。血常规:白细胞6.4×109/L,中性粒细胞0.60,淋巴细胞0.40;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5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9 U/L,总蛋白(TP)53.6 g/L,白蛋白(ALB)34 g/L,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B超示:肝大,肝右前叶实性包块。CT检查:肝门后方占位性病变,考虑肝脓肿。包虫囊液皮内试验(+)。诊断:肝包虫病继发感染。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见:肝右前叶有一约3 cm×8 cm×6 cm大小肿块,质中等度硬,周围血管丰富,第一肝门处见数枚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取肿块做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为肝细胞性肝癌。

  • 嗜铬细胞瘤二例误诊报告

    作者:裴书文;吴玉江

    1 病例资料[例1] 男,39岁.因右上腹胀痛2个月,右上腹包块1个月,于1991年1月入院.查体:血压120/80 mmHg,肝右肋缘下1.5 cm,表面有一约4 cm×5 cm×2 cm大小丘状突起,,触之光滑,质中等,边界清楚,不活动,无压痛.B超提示:肝包虫.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下方有一多房囊性肿物,约15 cm×12 cm×12 cm大小,右肾被挤压向下移位.肿物穿刺抽出静脉血.切除肿物,术中病人血压正常.术后病理诊断:嗜铬细胞瘤.

  • 肝结核四例诊治体会

    作者:兰春慧

    我院1992~1997年间诊治肝结核7例,误诊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例,男1例,女3例;年龄21~28岁.病程17天~3个月,平均53.5天.1例合并肺结核,2例合并结核性腹膜炎.

  • 25例肝结核临床分析

    作者:黄汉平;张丽

    目的 探讨肝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报道1999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确诊的肝结核病人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5例病人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痛、腹胀和肝肿大,反复肝功能异常.病理类型粟粒型8例,结节型17例.5例手术切除治疗.所有病人都经过9~18月的抗结核治疗,经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肝结核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误诊误治率高.肝结核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手段主要是肝组织活检,系统性的抗结核治疗及选择性手术治疗是肝结核的主要有效治疗手段.

  • 高海拔地区藏族人群肝包虫病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观察

    作者:周瀛

    目的:总结高海拔地区藏族人群肝包虫病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藏族人群肝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将11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9例行内囊摘除外囊缝闭引流术,B组40例行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C组40例行内外囊全切除术,观察比较手术治疗效果.结果:B、C组术中出血量为(109.2±23.7)mL、(213.5±36.4)mL,多于A组的(32.8±11.9)mL(P<0.05);B、C组引流时间为(7.2±1.9)d、(7.8±1.5)d,热吸收时间为(63.8±11.4)d、(63.5±10.6)d,均短于A组的(68.8±21.3)d、(64.4±11.7)d(P<0.05);B、C组残腔并发症为22.50%、5.00%,胆瘘发生率为7.50%、2.50%,原位复发率为2.50%、0,均低于A组的64.10%、41.02%、23.07%(P<0.05);B组残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C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少于C组(P<0.05).结论:结合病史、影像学、免疫学及血清学检查可提高肝包虫病诊断正确率;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灵活选择手术方式.内外囊全切除术较内囊摘除外囊缝闭引流术和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多,但不失为肝包虫病的理想手术方法.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