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获得性视网膜大动脉瘤误诊1例分析

    作者:田青;马臻

    对获得性视网膜大动脉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73岁.因左眼渐进性视力下降3个月余,加重10 d,于2008-07-23入院.入院前曾经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左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予复方丹参片等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10 d前左眼视物模糊突然加重,经我院门诊检查后,以左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和双眼白内障收入院.既往:否认全身和眼病史.

  • 颈内动脉瘤误诊1例分析

    作者:费伟;李铮;周村;尹明平

    颈内动脉瘤是临床上甚为少见的动脉瘤,易误诊.其手术治疗风险大,有破裂、出血及脑动脉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但若不及时治疗,其死亡率极高,易误诊.现将我科所遇1例分析如下.

  • 肺动脉恶性间叶瘤误诊为肺栓塞1例

    作者:赵永春;吕秀其;许瑞琴

    1 病例报告男,45岁.因劳累后胸闷、气短2 a加重伴胸痛20 d晕厥1次入院.8个月前做超声、UFCT、同位素、通气-灌注扫描双下肢深静脉扫描,右心导管+肺动脉造影,诊断为肺栓塞.并行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因血小板低未行溶栓治疗.

  • 颅外假性颈内动脉瘤误诊1例

    作者:隋宝绪;王雪峰;李瑞平

    1 病例报告  男,7岁。以发热、口咽部疼痛2周,左耳后下方肿物2d入院。患者于2wk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口咽部疼痛,以左侧为著,进食时加重,发热呈高热。在当地医院静脉给予抗生素治疗发热咽痛减轻,近2d左耳后下方出现肿物,有压痛且逐渐增大。有轻度呼吸困难,语言含糊不清,口咽部急性充血,左侧壁隆起,扁桃体Ⅱ度肿大,悬雍垂过中线,咽腔狭。左耳鼓膜呈兰色,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左耳后下方可见约7 cm×8 cm的圆形肿物,有波动感,质软,无明显的搏动感,表面肤色正常。口咽部CT报告为咽侧肿物,有液化。彩超报告为咽侧间隙脓肿。入院后经口咽部穿刺抽出为淡黄色脓性液体。临床诊断为左扁桃体周围脓肿合并咽侧间隙脓肿。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在全麻下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斜下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现腮腺内侧有暗红色凝血性肿物,且有暗红色液体流出,吸出液体剥离肿物时突然有大量鲜血外涌,立即用纱布加压填塞上血,考虑肿物可能为假性颈内动脉瘤,立即给予输血,准备血管外科器械。准备充分后,在原切口上端向前后横行切开约长6 cm,向下延长至锁骨下缘,分离皮瓣,切断胸锁乳突肌胸锁端,循颈总动脉向上到颈动脉分叉处,利用血量夹夹住颈外动脉后仍有出血,关闭颈内动脉后血止,分离清除暗红色凝血块,自颈动脉分叉处向上循颈由动脉可见在距颅底1.5 cm处向下有1 cm的楔形裂口,缝合裂口,再利用周围组织加固缝合,去除动脉夹后无血渗出,阻断颈内动脉28min,恢复皮瓣,缝合切口。术中输血1000 ml,术后控制感染,对症治疗,7d拆线,术后患者有轻度的左侧面瘫,1个月后恢复,随访0.5a无复发。

    关键词: 动脉瘤/诊断 误诊
  • 颈内动脉瘤误诊1例

    作者:冉德军;王芳;张丹;刘雪峰;王国凤

    1 病例报告男,39岁.诉反复头痛2a,但无鼻塞、脓涕、鼻出血、发热.查体:双鼻腔未见异常.鼻窦CT报告:蝶窦囊肿.于入院后第2天全麻内窥镜下行蝶窦囊肿摘除术,术中见蝶窦左侧壁一暗灰色半球形肿物,表面光滑,以钳子咬除肿物时出血极多,用油纱行蝶窦及前鼻孔填塞后血止.术后3d开始分次取出填塞物.7d后患者头痛好转,出院.半月后突然出现大量出血,急行前鼻孔填塞后血止.研究CT片注意到蝶窦侧壁部分缺损,行颈内动脉造影示颈内动脉瘤,行放射介入球囊栓塞后撤出鼻腔纱条无出血.随访0.5a未再出血.

  • 复杂性脾脏动脉瘤误诊1例分析

    作者:蔡东顺;李哲;叶飞林

    对复杂性脾脏动脉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42岁.左上腹部反复疼痛3个月余,加重1周入院.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突感左上腹部剧烈疼痛,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在当地医院行CT扫描和MRI扫描诊断为:(1)脾内多发梗死;(2)左肾上腺肿瘤.治疗3个月无好转,来院诊治.于2011-02-15入院.查体;患者痛苦面容,T36.9℃,HR 70次/min,BP 120/76mm Hg.心、肺(一),腹软,肝脏未触及,莫氏菲征(一),脾左肋下1 cm,叩击痛(+),移动性浊音(一).上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显示:左肾上腺未见异常,脾脏中、下极外缘见多个大小不等扇形低密度影,脾门区见一约2.0 cm×2.0 cm类圆形低密度,病灶中心强化明显.CT诊断:(1)脾脏多发梗死灶;(2)脾门区动脉瘤可能.建议血管造影确诊.于2011-02-20行DSA血管造影所见:脾脏动脉中、外段交界处见一约2.0 cm×2.0 cm的囊袋状影,边界清楚.

  • 无名动脉瘤CT误诊为纵隔肿瘤

    作者:王树寿;刘吉福;张雅琴

    1 病例资料女,37岁.因胸闷、憋气20天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血压正常.胸部X线片示:右上纵隔旁较大肿块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侧位片见肿物位于前纵隔.增强CT扫描示:右前纵隔主动脉水平见约7.0 cm×10.5 cm×10.5 cm椭圆形略低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可见不规则强化区,壁稍有强化,升主动脉及上腔静脉受推压,与肿物分界清楚.

  • 医源性假性动脉瘤17例诊治体会

    作者:罗云锋;潘明新

    目的探讨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保守治疗,瘤腔内修补6例,动脉端端吻合3例,静脉补片2例.17例均痊愈.结论动脉穿刺损伤是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主要原因,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均可诊断,部分病例可采取压迫保守治愈,其手术方式应视情况而定.

  • 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瘤导致间歇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一例

    作者:张宏宇;魏世辉

    患者女,43岁.因劳累或生气后左眼上睑下垂,眼球固定1年余,来我院就诊.有5年高血压史,未予治疗,血压由5年前17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升至就诊时185/105 mm Hg左右,否认外伤史及糖尿病史.

  •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影像特征观察

    作者:杨秀芬;黄映湘;王艳玲

    视网膜大动脉瘤(RAM)是视网膜动脉的一种病理性扩张,临床表现多样,瘤体破裂导致的玻璃体积血以及内界膜下、视网膜浅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下等视网膜多层次出血,容易误诊为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可能出现类似表现的出血性疾病[1].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技术的应用对RAM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了重要信息[2,3].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RAM的影像特征,我们回顾分析了一组RA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SDOCT影像特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视网膜大动脉瘤

    作者:时冀川;郑曰忠

  • 视网膜大动脉瘤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影像特征观察

    作者:赵玥;姚进

    目的 观察视网膜大动脉瘤(RAM)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RAM的19例患者1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例1只眼,女性18例18只眼;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1.3岁.患眼经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发现瘤体均位于动脉第1~3级分支,呈局灶性纺锤状或梭形血管瘤样扩张;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发现瘤体早期均匀一致充盈,晚期活动期瘤体表现为强荧光素渗漏.参照文献并依据眼底表现将RAM分为渗出型及出血型.19只眼中,渗出型RAM 8只眼,出血型RAM 11只眼.所有患眼均行OCTA检查,常规采集黄斑区3 mm×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流图像,观察患眼的OCTA影像特征.结果OCTA检查发现,所有患眼视网膜浅层RAM呈强反射信号,并与视网膜动脉血管相连.B扫描(B-scan)像上,对应病灶处可见较小的瘤体在管腔内呈小片状强反射膨隆扩张,较大的瘤体呈山峰样高度隆起,深层反射减弱、消失,瘤体内部血流信号丰富.横断面(en-face)像可清晰显示瘤体的立体形态,伴有渗出或多层次出血者可清晰显示出血范围及边界,对应病灶处可见视网膜血管内有小团状膨隆改变.结合多彩透视功能可明确显示瘤体呈现与浅层视网膜血管相一致的白色信号.血流密度模式中亦可清晰显示立体的瘤体形态.结论RAM在视网膜浅层呈强反射信号,并与视网膜动脉血管相连;B-scan像上可见较小瘤体呈小片状强反射膨隆扩张,较大瘤体呈山峰样高度隆起,瘤体内部血流信号丰富;en-face像可清晰显示瘤体的立体形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