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隧道式透析导管行原位导管更换致症状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及预后观察

    作者:孙宏;鄢成静;熊楠楠;于洋;崔天蕾

    目的 观察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隧道式cuff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dialysis catheters,TCC)行原位导管更换时症状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及转归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因TCC功能障碍在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行原位导管更换的、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31例.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24h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急性肺栓塞相关症状的发生例数,对有症状的患者进行胸部血管CT造影(computed tomograpby angiography,CTA)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肺栓塞.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1例患者,平均年龄(64.16±15.77)岁,女性23例(74.19%),男性8例(25.81%).出现急性肺栓塞相关症状的病例共9例(29.03%):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其中,2例合并胸闷症状,1例合并心率增快及一过性的血氧饱和度降低;3例心率增快;无患者发生胸痛、咯血及血压降低情况.行胸部血管CTA检查仅发现1例(1/9)存在肺栓塞.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电话随访无1例死亡.结论 并发上腔静脉血栓的TCC在DSA引导下进行原位换管是相对安全的,其所致的症状性肺栓塞及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率低.

  • 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法构建及效果

    作者:孙琤;张苗;蒋春明

    目的 构建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置入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行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PD导管置入术的48例患者(B组)与同期行传统PD导管置入术的41例患者(A组)进行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使用Baxter双涤纶套Tenck-hoff直管.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PD导管置入法的主要特点是低位(耻骨联合中点向上7cm)、导管腹内段剪短[根据腹膜切口至膀胱直肠窝(男)或子宫直肠窝(女)的距离]以及增加垂直的皮下隧道.术中记录所有患者PD导管修剪距离及腹内段长度.观察记录所有患者随访1年内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B组测量的导管修剪距离为(3.7±0.9) cm,腹内段长度为(11.3±0.9)cm.2组患者术后出血、PD液渗漏、外涤纶套膨出外露、灌液或放液疼痛等发生率以及腹膜炎发生次数/病人月、隧道炎或出口感染发生次数/患者月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导管功能障碍(导管移位、非导管移位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比19.5%,x2=2.54,P0.0l0). 结论 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PD导管置入法可以显著地减少PD导管功能障碍尤其是导管移位的发生,具有潜在减少PD技术性失败的重要作用.

  • 腹膜透析导管腹内段固定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张庆燕;蒋春明;孙琤;张苗

    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导管腹内段固定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肾脏内科接受P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采用导管腹内段固定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置管方法(改良固定方法)或传统置管方法行PD置管并进行PD治疗.观察术后6月期间导管功能障碍、感染、出血、透析液渗漏、进出液疼痛、切口愈合不良、腹外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共99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50例患者采用改良固定方法置管,49例采用传统方法置管,随访期间2组患者腹膜炎(x2=1.070,P=0.301)、出口感染/隧道炎(x2=0.990,P=0.320)、出血(x2=0.990,P=0.320)、透析液渗漏(x2=1.031,P=0.310)、进出液疼痛(x2=0.000,P=0.984)、腹外疝(x2=1.031,P=0.310)、切口愈合不良(x2=0.990,P=0.320)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改良固定法置管组患者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置管组(0比16.33%,x2=6.819,P=0.009).结论 导管腹内段固定联合垂直隧道的低位PD置管方法可有效减少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功能障碍原因的诊断及处理

    作者:王建新;武中林;苏金娜;谢艳丽;孙玉巧;焦俊琴

    目的 探讨胸部X线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患者142例,采用胸部X线检查及DSA分析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原因,针对导管功能障碍原因给予相应处理,随访观察处理效果.结果 142例患者通过胸部X线检查及DSA明确了导管功能障碍原因98例(69.01%),其中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51例、导管局部弯曲或折叠13例、导管断裂11例、Pinch-off综合征8例、导管内堵塞7例、导管末端位置异常5例、导管锁扣松动及脱落3例.对98例患者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后,提前摘除21例,继续使用77例.结论 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静脉港体内导管断裂简单、有效的方法,纤维蛋白鞘形成是造成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胸部X线检查及DSA能够准确诊断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原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改善早期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

    作者:王娟;张苗;童薇;秦志美;邵敏;傅荣

    目的:探讨改善早期腹膜透析导管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置管的患者98例,制定早期 PD 导管功能障碍的标准化护理流程,做好 PD 导管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加强早期 PD 导管功能障碍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有13例患者术后出现导管功能障碍,其中导管移位4例、各种原因堵塞9例。其中7例经对症处理后获得再通,3例重新置管,2例拔管,1例改血液透析治疗。结论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 PD 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 术中透视在腹膜透析置管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成梅初;符晓;陈俊香;李军;刘伏友;周循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置管时术中透视预防导管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168例终末期肾衰竭(ESRF)患者非随机分组:A组(常规手术组)和B组(常规手术+术中透视组).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年.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和置管相关并发症以及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9例出现出血性并发症(5.36%),其中出口处出血3例,切口血肿2例,血性引流液4例;膀胱穿孔和肠穿孔各1例(1.20%);透析液渗漏4例(2.38%),其中右侧胸腔积液2例,阴囊水肿2例;感染性并发症5例(2.98%),其中感染性腹膜炎1例,出口处感染4例,所有感染病例均得到控制.两组之间机械性并发症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68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导管立即功能障碍,14例导管迟发功能障碍(8.33%),其中导管漂位9例(5.36%),其他原因所致5例(2.98%);11例患者导管功能障碍发生在术后30 d内,3例患者在术后30 d以后出现导管功能障碍(便秘所致).A组患者导管迟发功能障碍12例(11.65%),其中导管漂位10例(83.33%),其他原因所致2例;B组患者导管迟发功能障碍2例,1例导管漂位,1例便秘,A组患者导管迟发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导管一次性到位率为91.3%.结论:导管功能障碍是腹膜透析通路的常见并发症,术中X线透视能及时发现置管时的导管位置异常,可有效预防迟发导管功能障碍,提高腹膜透析通路建立的成功率.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功能障碍DSA造影表现

    作者:武中林;刘亮;李杰;杨超;赵阳;魏盼盼;李智岗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静脉港)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是导管功能障碍[1-6],导致部分患者不得不提前摘除静脉港[5-6],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痛苦,而且延误治疗.因此及时、正确地发现并处理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少见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的报道,现将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原因及DSA造影表现作简要分析和总结.

  • 异位中心静脉穿刺再置管在纤维蛋白鞘相关透析导管功能障碍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春乐;金岚菲;于洋;崔天蕾;付平

    目的 评价异位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带隧道带涤纶套透析导管(tunnel cuffed dialysis catheter,TCC)治疗导管功能障碍合并导管纤维蛋白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发现导管功能障碍伴有纤维蛋白鞘重新异位中心静脉穿刺留置TCC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例.记录手术及术中并发症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成功异位静脉重新穿刺留置TCC,技术成功率100%,其中右颈内静脉穿刺2例,右颈外静脉穿刺1例,右无名静脉穿刺7例,上腔静脉穿刺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气胸、血胸、静脉撕裂、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在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导管功能障碍,分别给予尿激酶封管与原位TCC更换术好转;余患者未出现导管功能障碍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结论 随着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愈发困难,中心静脉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长期透析导管功能障碍合并导管纤维鞘的患者,基于经皮无名静脉或上腔静脉穿刺技术行异位中心静脉穿刺置入TCC,为疑难血管通路患者再次建立生命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不同封管方式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的Meta分析

    作者:李梦婷;张留平;谢庆磊;李国宏

    [目的]探讨枸橼酸盐、抗生素与肝素分别为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封管对维持血液透析导管通畅的效果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不同封管方式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参考Cochrane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iew Man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I)发生率方面,联合抗生素封管、单纯枸橼酸盐封管优于肝素封管(P<0.01),但在降低导管出口感染(ESI)、出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枸橼酸盐封管可有效降低出血和ESI的发生率(P<0.05).[结论]联合抗生素或单纯枸橼酸盐封管在降低CRBI、ESI、出血、败血症发生率方面的效果优于肝素封管,但其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