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中下肢机械力线精确定位在胫骨高位截骨中的应用

    作者:胡月正;温宏;潘孝云;余华晨

    目的:评价术中精确定位下肢机械力线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作用.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0年7月,收治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57例(63膝),男24例,女33例;年龄34~68岁,平均52岁.均行胫骨高位内侧开放截骨术,并在术中运用精确定位下肢机械力线以获取良好截骨角度,分别于术后第3个月和终随访时拍摄双下肢全长位片,观测股胫角,并运用纽约特种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分)分别从疼痛、行走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等方面评价疗效.结果:57例均获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6.7个月.所有患者截骨部位获得良好愈合,股胫角得到合理矫正,由术前(182.8±2.9)°改变到术后(167.6±2.5)°及末次随访时的(168.1±2.5)°(P<0.01),膝关节外翻恢复正常,术前膝内侧疼痛等症状消失.HSS评分由术前的69.5±7.1提高至术后的91.1±4.9及末次随访时的92.2±5.6(P<0.01).根据HSS评分标准,术后膝关节功能优43膝,良18膝,中2膝.结论:在胫骨高位内侧截骨手术中,即刻运用金属线精确定位下肢机械力线,能获得良好且个体化的股胫角矫正;该方法简单易行,精准有效.

  • 辅助线优化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简单股骨粗隆间骨折

    作者:刘扬波;沈翠华;袁健东;吴鹏;郎俊哲;陈凯;陈雷

    目的:探讨术前通过C形臂X线透视体表定位辅助线,术中利用辅助线引导,置入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的主钉和螺旋刀片导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A031A1型和3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132例,传统手术组62例,其中男14例,女48例,年龄52~95岁,平均(69.58±8.55)岁,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辅助线组70例,其中男15例,女55例,年龄61~88岁,平均(71.94±7.64)岁,在传统手术方式基础上,增加了体表和C形臂X线透视的辅助线定位,并在术中使用这些辅助线指导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主钉和螺旋刀片的导针定位.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总透视次数、术后3个月随访时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辅助线组1例患者出现创口浅表感染的并发症外,其余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132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6.81±3.07)个月.辅助线组手术时间(56.16±6.36) min较传统手术组(59.06±9.19) min明显缩短(P=0.035),辅助线组总透视次数25.89±5.81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31.32±9.81(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线标记法简单易行,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 Broden位X线监控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中的运用

    作者:李云飞;席平昌;董健

    目的:评价Broden位X线监控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价值.方法:19例23足(男15例,女4例;左侧16足,右侧7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手术中侧轴位X线监控满意的患者,增加Broden位X线监控,评价其关节面情况.结果:单纯依靠跟骨侧位和轴位片评价复位质量良好的7例在Broden位X线监控下发现关节复位质量不佳,主要是关节面分离.结论:Broden位X线监控可以良好显示跟骨骨折关节面复位情况,有助于医生在手术中完成解剖复位.

  • 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在老年人误吸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严文伟;宋郑宏;谈雪梅;徐燕娟;陆静波;黄建松

    目的:通过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老年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观察误吸发生的情况及康复前后误吸程度的变化,以提高预防和治疗误吸的水平.方法:对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28例老年患者进行VFSS评估,其中25例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4周后复查VFSS,比较康复前后VFSS异常征象的发生情况及变化.结果:老年患者吞咽功能障碍VFSS检查中主要是误吸,发生次数为54%,康复治疗后误吸发生率较治疗前减少(P<0.05).误吸发生率为89%,隐匿性误吸占误吸的44%.结论:VFSS可准确诊断老年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中较为常见的误吸.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 Chance骨折的螺旋CT与X线平片对比分析

    作者:薛育红;蔺占元;张风光;何有琪;魏刚

    目的:比较Chance骨折在X线平片和单排螺旋CT两种检查方法影像表现的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20例Chance骨折,全部在拍X线平片后,行单排螺旋CT检查并进行MPR、SSD图像重建.结果:X线平片显示骨折20例78处;螺旋CT显示骨折20例92处,关节分离7处;X线片和螺旋CT分别显示椎体移位3处,棘突分离7处.结论: X线平片是Chance骨折首选检查,单排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后处理重建的三维图像,提高了骨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有助于明确骨折的类型.

  • X线电视透视下动态定位在颌面部金属类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蜀江;刘巍;郝晓宁

    1996~2002年我们利用X线电视透视,屏幕动态监视下定位行颌面部金属异物取出术31例,取出异物41枚,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 胸部创伤90例X线平片和多层CT的诊断对比分析

    作者:闫玉山;孙彦水

    目的:探讨胸部创伤的平片和多层CT的诊断.方法:对患者拍摄X线CR和进行多层CT扫描.结果:X线CR片与多层CT片诊断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胸部创伤平片和多层CT存在一定差异,CT优于平片.

  • 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诊断及误诊分析

    作者:秦国初;周正扬;顾康康;陈咏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资料,X线平片检查17例,CT检查9例,MRI检查4例.结果:长骨6例,椎体5例,颅骨3例,锁骨2例,髂骨1例,病灶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或不规则溶骨性骨破坏,伴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各种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诊断.

  • CT透视引导下经皮放射性125Ⅰ粒子永久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

    作者:李家开;于淼;肖越勇;杨立;张金山

    目的 探讨CT透视(CTF)引导下125Ⅰ粒子永久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施行CTF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125Ⅰ永久植入进行组织间放疗,包括原发性肺癌15例(15个病灶),转移性肺癌9例(13个病灶),共28个病灶,大直径2.1~7.6 cm(中位直径3.95 cm),单个病灶的处方剂量80~100 Gy.术后定期观察并发症情况,分析肿瘤局部控制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耐受手术,手术耗时30~75 min(中位时间46 min),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穿刺侧出现少量气胸,4例术后穿刺针道少量出血,无咯血;随访期间未发现放射性肺炎.中位随访时间31.5个月(8~46个月),病灶局部控制率78.57%(22/28);3年累积生存率为55.00%,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8~46个月),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F为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植入提供实时引导和准确定位,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肺部恶性肿瘤125Ⅰ粒子组织间放疗可达到理想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C臂CT结合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性上胸椎转移癌

    作者:施斐;倪才方;陈珑;刘梦瑶;李青松

    目的 评估C臂CT结合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疼痛性上胸椎转移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C臂CT结合X线透视引导下PVP治疗的18例(19个病变椎体)疼痛性上胸椎转移癌患者的资料.记录病变椎体部位、术中透视时间、C臂CT扫描次数、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情况.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及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差异,计算止痛有效率.结果 19个病变椎体,分别为T1 2个,T2 5个,T3 3个,T4 9个.PVP术后3个月内止痛有效率为88.89%(16/18),术后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PVP术中椎体平均透视时间为(14.76±3.14) min,C臂CT扫描次数(3.32±0.13)次,骨水泥用量(2.66±0.70)ml.无症状骨水泥渗漏率为31.58%(6/19).无PVP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C臂CT结合X线透视引导下PVP治疗疼痛性上胸椎转移癌操作安全、方法可行,止痛效果好.

  • 口服动力性等渗稀钡液小肠快速双对比造影术临床研究

    作者:姚刚;张国平

    目的:探讨口服动力性等渗稀钡液小肠快速双对比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43例小肠造影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74例,对照组69例.分析比较2组的影像图像质量满意度及莫沙必利、胃复安的药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图像质量满意度高,x2检验,P<0.001,说明2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一代全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在小肠造影中的促排作用明显优于胃复安,t检验,P <0.001,说明2组所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莫沙必利可大大缩短检查时间.结论:口服动力性等渗稀钡液小肠快速双对比造影术与传统小肠造影相比,图像质量高,检查时间短,简便、节约、环保,是小肠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

  • 小儿髋关节超声波与X线检查的衔接性研究

    作者:张宇琛;陈博昌;王志刚;蔡海清;杨杰;李玉婵;徐蕴岚;葛翼华

    目的 比较及评价超声波与X线检查在小儿髋关节发育异常(DDH)检查中的应用,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衔接性.方法 门诊随机收集60例婴幼儿的髋关节超声波及X线影像资料,依据其年龄分为4~6个月组(A组)、6~8个月组(B组)及8个月以上组(C组),共计120髋,对髋关节的α角和髋臼指数(AI)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依据每侧髋关节α角和AI的测量结果 ,对其正常与否作出诊断,并将超声波诊断结果 和X线诊断结果 的一致性进行比较.A、B、C三组的结果 一致率分别为47.62%、74.07%和54.17%,6~8个月组两种测量方法 的一致率高.结论 超声波较之X线检查更真实地反映小婴儿髋关节的发育情况,两种方法 在不同年龄段各具优势,其适宜的衔接年龄段是6~8个月.

  • X线测量分析拇外翻的发生及进行因素

    作者:岳群;于沛涛

    目的 通过X线测量分析,讨论拇外翻的发生及进行因素.方法 根据是否存在拇外翻症状,将241例调查对象分为普通组和拇外翻组,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为10~90岁,均拍摄足部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1,2跖骨间夹角、籽骨偏移度,将上述3个测量值进行非配对的t检验分析,并与年龄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在普通组中,1,2趾骨间角与年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125,P=0.003).两组的籽骨偏移度均表现为与年龄呈正相关(普通组r=0.384,p<0.0001,拇外翻组r=0.359,P =0.0002).但是,拇外翻角和年龄没有关系(普通组r=0.066,拇外翻组r=0.080).拇外翻组中3个测量值部比普通组显著增大.结论 年龄增加可能导致拇趾变形,但是拇外翻组与普通组的3个X线测量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先天因素是影响拇外翻发生的主要原因.

  • 透视下空气灌肠在36例急性结肠梗阻早期诊断的应用

    作者:高文明;赵金辉;陈康

    为探讨x线电视(TV)透视下空气灌肠对拟诊为急性结肠梗阻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笔者选取无腹部手术病史、肛查为阴性、腹部立位片提示急性结肠梗阻的患者36例.在x线 TV透视下经Foley双腔导尿管注入压力为60mmHg~90mmHg的空气,然后观察空气影像.结果示31例空气影像在结、直肠不同部位受阻,手术均证实为结、直肠癌梗阻;其中33例(91.7% )肿瘤位置与空气灌肠梗阻部位一致.4例为小肠梗阻.1例乙状结肠扭转.提示空气灌肠x线TV透视有利于急性结肠梗阻的早期定位诊断,对肠套叠及扭转有相对的定性诊断价值.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实用,对后期电子肠镜检查无影响.

  • X线透视与计算机导航系统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亚军;田伟;刘波;李勤;胡临;李志宇;袁强;行勇刚;王永庆;孙玉珍

    目的对X线透视下和计算机导航系统引导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精确性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 X线透视引导下145枚和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置入的159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进行经椎弓根螺钉水平的CT平扫或术后C型臂透视3D重建,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结果 X线透视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91.7%,CT三维导航系统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97.5%,两组满意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对其中20例病例进行了术中导航操作时间和导航精确性的监测,术中工具注册和参考点照合时间平均3.5 min(2~8 min),位置误差率平均0.31 mm(0.12~0.56 mm).每颗椎弓根螺钉定位针置入所需时间平均2 min(1~3.5 min).术中只需进行两次C型臂透视印证螺钉定位针和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论采用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

  • 低剂量影像策略在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的辐射防护作用分析

    作者:王凤;陆颖;袁超;白家瑢;杨昊晟;吴琳

    目的 探讨在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采用低剂量影像策略对于减少X线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病例观察性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03例患儿的体重、体表面积、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旁路位置、手术透视时间以及电离辐射剂量(包括空气比释动能和剂量面积乘积)等资料.其中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47例,采用36 nGy/帧+10帧/s常规透视剂量设置(常规组);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24例,采用常规设置模式中取出滤线栅进行术中X线引导(去除滤线栅组);2016年5-10月32例,将透视剂量设置降低至23 nGy/帧+(4.0~7.5)帧/s,并同时取出滤线栅(去除滤线栅+低剂量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患儿平均体重(34±14) kg,平均体表面积(1.14±0.33)m2;术中平均透视时间(11±8) min,平均空气比释动能(12.97±12.43)mGy.3组患儿体重(F=2.551)、体表面积(F=2.359)、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x2=6.15)及旁路位置分布(x2=3.4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参数设置下获取的图像能够提供术中所需的影像信息,无并发症发生.3组患儿的即刻手术成功率均为100%,X线透视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4,P>0.05).去除滤线栅+低剂量组的空气比释动能显著低于常规组,分别为(7.54 ±7.31) mGy、(16.25±12.08)mGy(F =6.112,P<0.01).结论 联合下调X线透视参数以及移除滤线栅的低剂量影像策略在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手术中的电离辐射剂量.

  • 肺癌癌性空洞48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淑勇;逄鲁红;郭新美

    癌性空洞多见于较大肺内肿块,空洞的X线形态、大小常与其病理类型有关,我科1988年6月10日~1994年6月10日经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活检、刷检和(或)支气管肺活检(TBLB)确诊为肺癌2 145例,其中X线显示有空洞形成者为48例,占同期确诊肺癌总例数的2.23%.为提高肺癌癌性空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我们对其X线表现、纤支镜检查的诊断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及康复效果影像学研究

    作者:李冰洁;张通;李胜利;蒋贵钧;王宝华

    目的探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观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情况,康复前后患者吞咽功能变化.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及健康成人80名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进行VFSS,比较两组误吸等VFSS异常征象的发生情况.对发现误吸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4周,训练后复查VFSS,比较训练前后吞咽异常的发生情况变化.结果对照组渗透或误吸、口腔滞留、咽腔滞留的发生率为5.0%,13.4%,25.3%.主要为轻度渗透及口咽腔滞留.研究组渗透或误吸、口腔滞留、咽腔滞留发生率为45.0%,46.5%,48.9%,主要为重度渗透或误吸,中重度口咽腔滞留.其中隐匿性误吸为10次(占总误吸的24.4%).误吸患者康复治疗后渗透或误吸发生率较康复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康复期仍较为常见,可表现为多种影像学异常.VFSS可确切诊断吞咽异常,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使患者吞咽功能提高.

  • 纤维内镜检查在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强笔;田兴德;汪华;雷红卫

    目的 探讨纤维内镜检查吞咽状况(fibreoptic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 FEES)在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临床筛选有吞咽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日内行FEES和X线造影录像(videofluoroscopy)吞咽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EES吞咽前咽渗漏25例次(48.1%),咽潴留39例次(75.0%),喉渗入36例次(69.2%),误吸29例次(55.8%),静息性误吸15例次(28.8%);X线造影吞咽检查以上各项分别为23例次(44.2%)、33例次(63.5%)、30例次(57.7%)、24例次(46.2%)、11例次(21.2%).以X线造影存咽检查结果为金标准,FEES对于喉渗入、误吸和静息性误吸的敏感度(分别为90.0%、87.5%、90.9%、)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87.0%、97.3%)很高.将患者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分为无喉渗入、喉渗入、误吸、静息性误吸4个等级,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FEES和X线造影吞咽评估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0.452,加权Kappa=0.713).结论 FEES可有效评估吞咽功能障碍,有利于指导患者的饮食管理和康复治疗.

  • 透视下输尿管内双J管的取出方法探讨

    作者:陈呈世;肖金成;李靖;于卫辉;白淇文;余朴;宗登伟;程洪涛;胡鸿涛;郭晨阳;黎海亮

    目的:探讨在透视下行输尿管内双J管取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所有行“双J管取出或更换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双J管末端在膀胱内的位置、取出方法、是否成功、透视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并进行分析。双J管取出方法分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应用鹅颈抓捕器套圈直接套住位于膀胱内的双J管的末端,牵拉至尿道口;间接法:向膀胱内分别送入导丝和鹅颈抓捕器,使导丝和抓捕器位于双J管的两侧,抓捕器套圈套住导丝后,导丝和抓捕器一起拉出,将夹在中间的双J管牵拉至尿道口。根据双J管末端在膀胱内的位置不同分为A型、B1型、B2型、C型。将膀胱平均分为4等份。直接法适用于所有类型,间接法仅适用于B2和C型。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之间,所有患者均采用直接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之间,B1和A型患者采用直接法,B2和C型患者采用间接法。根据手术成功率、平均透视时间、患者不同并发症的发生率判断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共49例患者(男6例、女43例)行114例次透视下“双J管取出或更换术”,透视下双J管取出的总体成功率达96.5%(110/114);直接法92例次,成功率95.7%(88/92);间接法22例次,成功率100%(22/22)。本组J管取出失败4例次,均为C型患者直接法。在成功取出J管的110例次中,总平均透视时间为(11.3±9.5)min/例次;其中应用直接法88例次,平均透视时间为(12.3±10.3)min/例次,应用间接法22例次,平均透视时间为(7.6±3.8)min/例次。发生尿道口疼痛不适10例次,其中直接法9例次、间接法1例次;发生肉眼血尿5例次,均为直接法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3.2%(15/114)。所有术后并发症均自行缓解。结论在透视下行输尿管内双J管取出是可行并且安全的。

87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