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肛管直肠影像学(一)

    作者:王毅;何选丽;龚水根;张伟国

    肛管直肠是盆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盆底其他结构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整体.对肛管直肠及毗邻结构形态功能的评价,应该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影像学检查是评价活体肛直肠功能及疾病的重要手段,包括排粪造影术、结肠运输试验、直肠内US和MRI等.

  • 直肠脱垂合并小肠疝的排粪造影及静态MRI征象初步分析

    作者:史珊;罗萍;赵彦萍;王小玲;方继良

    目的:分析直肠脱垂合并小肠疝的排粪造影及静态MRI征象,总结其影像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收集10例直肠脱垂并小肠疝的临床资料,以及其排粪造影及静态MRI检查图像,对其影像征象进行初步统计分析.结果:10例排粪造影力排相均为直肠外脱垂,脱垂长度1~13.3 cm,平均(6.2±3.7)cm,小肠疝低于耻尾线0.8~14.9 cm,平均(8.8±5.2)cm.其中8例行静态MRI检查,均见直肠管腔增宽、壁增厚,部分见直肠黏膜脱垂进入肛管、甚至脱出于肛门外.测量肛提肌裂隙前后径明显增大,横径略增大;双侧髂尾角增大,左侧平均(62.5±6.70)°,右侧平均(67.1±8.0)°.结论:排粪造影对直肠脱垂合并小肠疝有较高的影像诊断价值,可动态观察、客观评估直肠脱垂分型、程度及合并小肠疝的程度,结合静态MRI可更全面地评估盆底软组织及骨性结构,特别是直肠情况,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动态MRI联合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宋维亮;王振军;郑毅;易秉强;杨新庆;蒋涛

    目的 采用盆底动态MRI联合排粪造影技术研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盆底功能失调情况,评价其对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敏感性、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7年7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09例临床表现有排便频率改变和排便困难、盆部坠胀痛等的盆底功能失调的女性患者.对患者进行盆底MRI和排粪造影检查,评价盆底解剖结构.结果 盆底动态MRI共诊断膀胱膨出54例(49.6%)、直肠子宫陷窝疝11例(10.1%),会阴脱垂29例(26.6%)、直肠前膨出71例(65.2%),外括约肌萎缩19例(18.2%)、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32例(29.4%).排粪造影检查结果发现直肠前膨出和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的诊断符合率为100%.但排粪造影检出骶直分离征33例(30.3%)、直肠黏膜脱垂和(或)套叠41例(37.7%),盆底动态MRI未能显示直肠黏膜的脱垂和套叠.结论 盆底动态MRI能够较全面的评价盆底功能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其不足可通过排粪造影来弥补.

  • 动态磁共振在盆底肛门直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速

    动态磁共振(MR)技术在盆底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应用,是近20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90年代初,Kruyt等开始应用动态MRI分析肛直肠功能解剖及动态变化.1998年,Hilfiker等[1]用0.5 T超导式MR设计了MR排粪造影术,采用生理体位进行盆底功能MR检查.

  •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意义

    作者:熊坤林;龚水根;张伟国

    目的 探讨排粪造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 收集83例PR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排粪造影、盆底静息和大用力排便时的CT、MRI扫描结果,分别测量肛直角(ARA)及其压迹长度、深度和耻骨直肠肌的厚度;并与56位正常人的排粪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正常人ARA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增大.83例PRS患者中62例ARA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减小,且均伴有耻骨直肠肌(PRM)压迹,PRM压迹长度为(3.52±0.65)cm,深度为(1.68±0.49)cm;另外21例患者的静息、力排时ARA均无变化,钡剂不排或少排且均出现"搁架征".CT、MRI断面图像上,PRS患者PRM较正常人厚度明显增加(P<0.01);且还能清晰显示出盆底肌群、筋膜及其周围间隙.结论 排粪造影显示的PRM功能性异常是诊断PRS较可靠的方法.CT、MRI能直接清楚地显示PRM位置、形态大小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将三者有机结合对早期、全面诊断PRS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影像学诊断技术在便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宝华

    目前,根据结肠动力学特点将慢性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1-6].便秘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排粪造影、动态MRI和结肠传输试验.一、排粪造影技术在便秘诊断中的应用1.排粪造影术(defecography):该技术可了解肛管及直肠的形态[7-9].1952年,Wallden[10]通过直肠、小肠和阴道造影检查发现直肠生殖膈加深,内容物压迫直肠造成排粪障碍.1968年,Broden等[11]将电影摄像技术运用于直肠脱垂,使之进一步发展并命名为排粪造影.直到Mahieu等[12](1984年)和Ekberg等[13](1985年)相继发表文章进行系统报道,该技术才得以更为广泛地应用和发展.目前,排粪造影技术已成为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基本和主要的方法[6,14-1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