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能谱CT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非钙化斑块成分
目的 应用能谱CT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AS)非钙化斑块成分及稳定性.方法 收集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能谱CTA检查,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析非钙化斑块成分,对不同成分的能谱CT特征性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5例共检出非钙化斑块65处,其中脂质成分23处,纤维成分33处,血栓样组织9处.脂肪成分、纤维成分、血栓样组织的CT值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3.46±0.62、2.06±0.73、0.32±0.09;有效原子序数分别为3.73±0.88、8.76±0.53、7.60±0.78;碘(脂肪)浓度分别为(-2.62±0.83)g/L、(3.65±0.56)g/L、(1.71±0.7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颈动脉非钙化斑块中的脂质成分、纤维成分及血栓样组织表现出不同的能谱成像特性;能谱CT参数分析可为区分非钙化斑块成分提供量化依据.
-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对非钙化斑块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显示价值
目的 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非钙化斑块导致冠脉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显示价值.方法 将疑似冠心病并进行CT冠脉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且两种检查结果一致的86例患者,总计258支主支血管图像经EBW工作站后处理后,以DSA为金标准,根据冠脉血管狭窄程度分为4组(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闭塞组),首先测量病变组主支血管内非钙化斑块前后3mm内CT值,其次随机测量正常组主支血管管腔CT值.计算单支血管前后CT值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血管组别和轻度狭窄的组别比较,斑块前后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和闭塞的组别与正常血管和轻度狭窄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组别比较,斑块前后CT值,斑块前后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当非钙化斑块致冠脉狭窄达到中度以上时,对冠状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有显示价值,以此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和术前预评估有一定意义.
-
64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与急性心脏事件的临床价值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发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斑块破裂大多发生于非钙化的不稳定斑块,是发生急性心脏事件(ACE)的主要原因[1],因而早期评价和预测心脏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帮助,终改善患者的不良预后.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可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管壁病变,且能有效地显示和区别软、硬斑块.目前关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评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冠心病患者冠脉64层螺旋CT成像结果与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
64层CT评价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与急性心脏事件的初步研究
目的 应用64层CT评价导致急性心脏事件(acute cardiac event,ACE)的管腔狭窄与非钙化斑块的特点.资料与方法 随访40例经64层CT证实的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7~12个月,比较ACE患者和非ACE患者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形态特点(斑块的长度、厚度、CT值、表面规则度)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40例患者中10例随访过程中发生ACE,占25%,其中9例管腔狭窄≥50%.ACE患者的非钙化斑块厚度(3.4.4 ±0.9)mm较非ACE患者的非钙化斑块厚度(2.5±0.7)mm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CE患者斑块的长度、CT值及表面规则度与非ACE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管腔严重狭窄者ACE发生率升高,ACE患者的非钙化斑块较未发生ACE患者的非钙化斑块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