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颌切牙管解剖及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作者:姜滨;王振常;鲜军舫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观察上颌切牙管正常解剖及病变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08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及65例切牙管病变患者(病变组)的MSCT资料.结果 正常组切牙管MSCT表现:根据其鼻腔侧开口的形状分为双孔型(37.04%)、短小骨嵴型(33.33%)和单孔型(29.63%);根据冠状面MSCT表现分为管状(59.26%)、Y形(37.04%)和锥形(3.70%);根据矢状面MSCT表现分为管状(84.26%)、锥形(14.81%)和梭形(0.93%).正常组切牙管鼻腔侧、口腔侧开口的横径分别为(4.67±1.31)mm、(3.51±0.8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牙管长度为(10.71±1.95)mm,男(11.51±1.97)mm,女(9.91±1.58)mm,存在性别差异;切牙管后壁与硬腭夹角为(118.51±9.44)°;前壁上、下口至牙槽骨前缘的垂直距离分别为(9.29±1.26)mm和(7.12±1.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变组切牙管MSCT表现:病变累及切牙管主要表现为4种类型:增宽(47.69%)、狭窄(46.15%)、变短(3.08%)和中断(3.08%).结论 MSCT检查及其图像后处理可以清楚显示切牙管,有助于在种植牙和整形外科手术中避免切牙管的损伤,并可早期发现切牙管病变和指导治疗.

  • 下颌管及相关结构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杨高;李德华;刘学

    目的 研究国人下颌管的位置及其延续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打磨30侧湿下颌骨标本,暴露下颌管并直接观察和测量.结果 在第一和第二磨牙根之间,或在第二磨牙之下下颌管前端分为颏管和切牙管,切牙管在切牙之下为下颌管的继续,颏管在颏孔的后外侧转弯.颏管开口于颏孔,其管径为(2.1 6±0.70)mm.管长(3.99±1.1 0)mm.切牙神经管的管径为(1.74±0.23)m,其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为(9.50±1.40)mm,其始端对应颏孔前缘的水平距离为(3.52±0.71)mm.下牙槽神经的终末支颏神经和切牙神经分别走行与上述两营内.结论 颏管和切牙管由下颌管发出,其内分别为同名神经.

  • 切牙管的CBCT测量

    作者:李鹤佳;吴斌;朱杨;王晗;魏岚;王赫

    目的:利用CBCT图像对131例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汉族人切牙管进行影像学测量.方法:从2009-12 ~ 2012-12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并行CBCT检查的131例患者.测量全部符合纳入标准的切牙管的长度、直径、鼻底和口腔开口直径.所得数据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1例患者中对符合测量条件的117例进行统计得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汉族人切牙管长度(15.22±3.56) mm[男性(15.89±3.48) mm;女性(14.04±、2.64) mm](P<0.05),切牙管直径(2.23±0.82)mm[男性(2.26±0.85)mm;女性(2.25±0.71)mm],切牙管口腔侧开口直径(3.42±1.14)mm[男性(3.52±1.30)mm;女性(3.24±0.76)mm],切牙管鼻腔侧开口直径(4.11±1.82) mm[男性(4.62±2.11)mm;女性(4.51±1.91)mm].结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汉族人男女切牙管的长度有统计学差异.

  • 鼻种植相关的切牙管三维重建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罗远;黄远亮;邱甜甜;殷吉林;王力生

    目的:明确切牙管区的解剖结构,为鼻缺失后种植体支持的赝复体修复提供依据,以明确种植钉植入部位及方向.方法:对60例正常咬合人群的上颌骨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观察切牙管开口的形状及周围骨质形态,并在中切牙之间的矢状位截面上测量切牙管的长度、鼻腔和口腔开口的纵径、与鼻底平面所成角度及与牙槽骨前壁的距离.结果:研究得出了切牙管口腔开口的形态、平均长度、口腔和鼻腔开口的矢状径、切牙管口腔开口和鼻腔开口距牙槽骨前壁的距离、切牙管前壁与鼻底平面的交角∠α、上前牙牙槽突与鼻底平面的交角∠β.结论:切牙管与牙槽骨前壁之间可植入直径5 mm内的种植体1枚,方向由后上方向前下方,与鼻底所成的角度介于∠α与∠β之间;双侧中切牙之间水平向可植入长度<5 mm的种植体1枚.

  • 64排双源螺旋CT测量切牙管前壁,前牙牙槽突前壁与鼻底关系

    作者:杨凯;李潇;赵惠;金柱坤

    目的:利用64排双源螺旋CT分别测量切牙管前壁,前牙牙槽突前壁与鼻底的夹角,为前牙区种植手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64排双源CT数据库中收集符合条件的病历,利用Simplant Pro 11.04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利用软件自带的角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结果:共收集134例患者资料,其中青年组75人(18~44岁),中年组43人(45~59岁),年轻老年组12人(60~74岁),老年组4人(75~89岁).测量结果在男女之间,在青年组,中年组,年轻老年组3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切牙管前壁与鼻底的夹角为(135.46±9.07)°,前牙牙槽突前壁与鼻底的夹角为(132.65±12.36)°.结论:64排双源螺旋CT是较理想的研究前牙种植手术区的工具,切牙管前壁与鼻底的夹角大于前牙牙槽突前壁与鼻底的夹角,在种植手术中应注意种植方向的选择.

  •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的CBCT研究

    作者:戴静桃;李平;李安;王臻;唐尤超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的位置关系.方法:选取2009 ~ 2013年来我院种植科拟行上中切牙即刻种植患者180例,男女比例为1∶1,通过CBCT的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及三维图像对析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及准确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根中1/2点-切牙管、根尖点-切牙管的小距离的人群中频率分布统计显示分别在1.01~2.00mm (26.67%)和4.01~5.00mm (29.44%)比例高.对不同性别患者的上颌中切牙根中1/2点、根尖点与切牙管的小距离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男性的小距离均大于女性(t=3.15,P=-0.002;t=4.19,P<0.001).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上颌中切牙根中1/2点、根尖点与切牙管的小距离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发现随年龄增长,两个位点的小距离也逐渐增加(F=99.06,P<0.001; F=102.47,P<0.001).结论:关于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CBCT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在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中,应该更加重视女性及青年患者的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关系,优化种植方案以及种植体的选择.

  •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牙根位置关系的CBCT研究

    作者:柯华峰;刘莉;苑子艺;刘冉冉

    目的:通过CBCT来探讨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根的相对位置.方法:采用CBCT对40位骨性和牙性I类关系的成年人进行切牙管到上颌中切牙距离的测量.在轴向剖面上对3个水平面进行线性测量:①切牙管腭侧开口水平(Ll),②切牙管腭侧开口与上颌中切牙根尖间的中间水平(L2),③上颌中切牙根尖的水平(L3).结果:在L1和I2平面,切牙管宽度大于上颌中切牙牙根间距者分别有31例(77.5%)和18例(45.0%).在L1、L2平面,中切牙牙根距切牙管的距离分别为(5.4±1.15) mm和(5.6±1.12) mm.结论:超过45%的患者切牙管宽度大于中切牙根间距.上颌中切牙牙根和切牙管之间的前后距离大约4.5~5.5 mm.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