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院早产儿母亲育儿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院早产儿母亲的育儿生活体验.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法,对16例早产儿母亲在婴儿出院后1个月时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母亲在早产儿出院后经历了“母乳喂养困难与哺乳不确定性的困惑”“自我育儿能力低下的无措感”“对早产儿常见症状的不安”“育儿负担感”“育儿信息所致的混乱与不安”等育儿体验.结论 早产儿母亲存在育儿困难,在育儿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不安,探讨这个群体母亲的护理支持方案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
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在产妇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
目的 将育儿胜任感量表翻译为中文,并对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便利抽取192名产妇进行调查研究,运用SPSS 17.0和AMO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量表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判别效度、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结果 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的各条目CVI值均≥0.9.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效能分量表和满意度分量表的因子负荷为0.22~0.79 (P<0.001),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各拟合指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总量表、效能分量表、满意度分量表均与一般自尊呈显著正相关.经产妇的育儿胜任感得分明显高于初产妇,高分组产妇(育儿胜任感得分较高的前27%)得分明显高于低分组产妇(育儿胜任感得分较低的后27%).总量表、效能分量表和满意度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2、0.80和0.85,2周后重测信度分别为0.86、0.80和0.82.结论 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在内地产妇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对内地产妇育儿自尊水平的评估,为产科护士评估并促进母亲角色达成提供依据.
-
父亲带养时间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母亲育儿压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父亲参与带养时间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患儿母亲压力值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保科首次诊断为孤独症的98例患儿作为孤独症组,并纳入上海闵行区某妇幼保健院体检及某幼儿园的92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家长育儿压力简表(PSI-SF)对母亲压力值进行评定,并通过收集一般情况及育儿信息,调查父母带养时间以及母亲的相关育儿压力因素.对相关育儿压力因素以及父母带养时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秩和检验.结果 孤独症组母亲压力总分、亲子互动失调、育儿愁苦分量表得分与父亲带养时间显著相关(t=-2.76、-2.98、-2.79,P=0.007、0.004、0.006);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影响孤独症患儿母亲压力总分以及亲子互动失调分量表的相关因素仅有父亲带养时间,育儿愁苦量表相关因素还包括家庭年收入及母亲带养时间(R2=0.22、0.24、0.25).对照组母亲育儿压力因素与父亲带养时间无关(P=0.22、0.42、0.06).对62个(63.3%)双薪家庭的孤独症组患儿父母和72个(78.3%)双薪家庭的对照组儿童父母进行的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显示,孤独症组患儿父亲带养时间与孤独症组患儿母亲及对照组儿童父亲带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5,2.1)比3.5(2.4,6.0)比3.0(2.0,4.7)h,t=-86.32、-49.65,P均<0.01].结论 在孤独症患儿的带养中,父亲的参与程度低.增加父亲的带养时间,提高父亲参与孤独症患儿家庭干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对缓解孤独症患儿母亲的育儿压力以及改善家庭干预模式产生积极影响.
-
4~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家庭生活环境、母孕期和婴幼儿期不良因素、父母养育方式以及幼儿感觉统合失调与幼儿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家长自评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感觉统合诊断表、幼儿生活环境调查表,调查北京市城区15所幼儿园及散居4~6岁幼儿1 415名;应用SPSS 8.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选出26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感觉统合失调、母孕期危险因素、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以及其他社会因素.Logistic回归主效应模型显示感觉统合失调是男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可疑危险因素;女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可疑危险因素是感觉统合失调、女童孤独倾向、住家周围社会环境较差以及母亲拒绝.相关分析表明,男童行为问题与其早期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及可疑父系多动家族史相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感觉统合失调是男女童共同的主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 行为/婴幼儿和儿童期 感觉障碍 儿童抚育 家庭 -
哮喘儿童的行为特点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41例非急性期发作的6~14岁哮喘儿童(哮喘组)和41例无慢性躯体疾病的健康儿童(对照组).由两组儿童的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由儿童完成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结果 (1)哮喘组儿童在父亲量表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度保护及母亲量表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哮喘组儿童的活动能力、抑郁、体诉和社交退缩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评价中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与儿童抑郁呈负相关(P<0.05);父亲过分干涉与儿童多动、违纪呈正相关(P<0.05);父亲过度保护与儿童攻击性、违纪呈正相关(P<0.05);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与儿童体诉呈正相关(P<0.05);母亲拒绝、否认与儿童社交退缩呈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儿童较健康儿童存在一定的行为问题,且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城市父亲参与育儿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父亲参与育儿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以养育学龄前儿童的城市父亲为对象,以父亲心理健康为主题,采取便利抽样法在浙江省杭州市选取6所幼儿园的265名儿童的父亲,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父亲参与育儿,通过对家庭的贡献感影响夫妻关系满意度、健康关联生命质量和自身心理健康.[结论]应通过加大父职教育力度,鼓励父亲积极参与育儿,构建合理的育儿期望和目标,促使家长客观应对孩子的健康和人格特点,提升父亲育儿信心,从而提高城市父亲心理健康水平.
-
城市居民及农民工婴幼儿家长辅食添加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柳州市四城区居民及农民工婴幼儿家长对科学育儿、辅食添加的认知状况.方法 采用集中填写问卷调查的方法对415人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对辅食添加的认识不同,城市居民对辅食添加知识的了解程度优于农民工(X2=70.29,P<0.01);城市居民与农民工家长在获取辅食添加知识途径方面差异有显著性(X2=12.27,P<0.05);不同文化层次家长对辅食添加的认知不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448.88,P<0.001),文化程度越高,辅食添加知识掌握得越好.结论 城市居民及农民工婴幼儿家长对辅食添加认知程度有明显差异,农民工婴幼儿家长由于社会背景、经济及文化程度等因素制约,对辅食添加知识及科学育儿方面存在较大缺陷,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干预.
-
高危儿母亲育儿效能现状及与产后社会支持、抑郁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高危儿母亲育儿效能情况及与产后社会支持、抑郁的相关性,为今后提高早期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纳入标准的高危儿母亲进行育儿效能、社会支持、产后抑郁现况调查,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危儿母亲育儿效能总分为(75.2±10.2)分,其中健康照顾方面的得分为(63.7±14.2)分.育儿效能得分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479,P<0.01),与产后抑郁呈负相关(r=-0.245,P<0.01).结论 高危儿母亲育儿效能整体得分不高,育儿效能得分与社会支持、产后抑郁相关.
-
哮喘儿童母亲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母亲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测查50例哮喘患儿,并与31例健康儿童对照,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自评抑郁量表对上述儿童母亲进行测查. [结果]哮喘儿童母亲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抑郁分值显著高于健康儿童母亲(P均<0.01).哮喘儿童与健康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基本一致.受教育程度低的哮喘儿童母亲对子女有更多惩罚严厉倾向,受教育程度高的哮喘儿童父亲有更多过分干涉倾向.哮喘儿童母亲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呈负相关,母亲抑郁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呈负相关. [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对哮喘儿童母亲的心理帮助与支持,改善家庭养育方式,提高患儿及其母亲的生存质量.
-
育儿治儿之道,重在调摄顾护脾胃
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好比初生之嫩芽,迫切需要充足的阳光、空气、养料,方能茁壮成长,成为栋梁之才.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化之源,水谷精微等养料的输布吸收,全靠脾胃之健运.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小儿生长发育好: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小儿生长发育差.故可知:育儿之道,重在调养脾胃.